PCB走线的宽度与流过电流计算和对照

PCB走线电流电压对照表用于指导设计者在设计PCB时选择合适的走线宽度,以确保走线能够安全承载所需的电流,同时避免过热或损坏。以下是一个常见的PCB走线电流电压对照表的示例,基于IPC-2221标准(通用PCB设计标准)。

注意事项:
1. 温升:表中数据基于温升10°C。如果允许更高的温升,电流承载能力会有所增加,但可能会影响PCB的可靠性。
2. 铜厚:1 oz铜厚约为35 µm,2 oz铜厚约为70 µm。铜厚越大,电流承载能力越强。
3. 环境温度:高温环境会降低走线的电流承载能力。
4. 走线长度:长走线可能会引入更多的电阻和热量,需适当增加走线宽度。
5. 多层板:内层走线的散热条件较差,电流承载能力通常比外层走线低。

电压降计算:
走线的电压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估算:
        
其中:
- ΔV 是电压降(V)
- I 是电流(A)
- R 是走线电阻(Ω)

走线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
- ρ 是铜的电阻率(约1.7×10⁻⁶ Ω·cm)
- LL 是走线长度(cm)
- A 是走线截面积(cm²)

示例:
- 走线宽度:20 mil(0.05 cm)
- 铜厚:1 oz(0.0035 cm)
- 走线长度:10 cm
- 电流:2 A

走线截面积:

       

走线电阻:

        

电压降:
        


- 根据电流选择合适的走线宽度和铜厚。
- 计算电压降以确保信号完整性。
- 考虑温升、环境温度和走线长度等因素。

1. 确定设计参数

在开始之前,需要明确以下参数:

  • 电流大小(I):走线需要承载的最大电流。

  • 允许温升(ΔT):通常为10°C(保守设计),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更高值(如20°C或30°C)。

  • 铜厚(oz):常见的铜厚为1 oz(35 µm)或2 oz(70 µm)。

  • 走线长度(L):长走线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电压降和热量积累。

  • 环境温度(T_ambient):高温环境会降低走线的电流承载能力。


2. 参考IPC-2221标准

IPC-2221是PCB设计的通用标准,提供了走线宽度与电流承载能力的关系表。以下是基于温升10°C的简化参考表: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计算,可以使用PCB设计软件中的电流承载工具或在线计算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