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质量管理】现代TRIZ(萃智)理论概述-CSDN博客我们讲到现代TRIZ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既然要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问题的识别。然后我们再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其中功能分析从功能的角度来识别出工程系统中每个组件的功能,从功能的视角来查找缺点。当然TRIZ还有其他识别问题的方法比如流分析、因果链分析、进化趋势分析、剪裁等等。
在经历了问题识别阶段之后,我们的项目所遇到的问题发生了变化,最初项目中的问题并不清晰,而且数量并不多,随着运用分析问题的工具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将最初少量的模糊的问题出发,识别出大量的定义得非常清晰的问题,更多的问题意味着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加清晰的问题意味着这个问题的复杂度或者说难度降低了,从而为我们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下图是现代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路线图:
什么是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识别中系统可超系统组件的功能、特点以及成本的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是TRIZ中大多数工具比如因果链分析、剪裁标准解、ARIZ等等的基础,也是在各个世界著名大企业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TRIZ工具。
系统功能分析是技术系统抽象的“功能”角度来分析系统,分析系统执行或完成其功能的状态。因为用户的需求是产品的功能,因此功能是产品的本质,而产品的具体内容只是功能的实现形式。
功能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发新技术系统和改进已有技术系统。在开发新技术系统时,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系统功能,对功能分解并寻求解决方案。在改进已有技术系统时,深入分析系统功能问题,发现系统的问题点。
比如以下例子中体现了功能分析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的是产品的功能,因此要分析产品的功能。
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在二战期间,因为市场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GE急需要石棉板,但是由于形式,产品的货源不稳定,价格也水涨船高。
这时GE工程师的麦尔斯开始针对这一问题对石棉板的功能进行分析,他发现石棉板是在喷漆的车间地板上使用,其主要的功能是避免涂料沾污地板从而引起火灾。
后来麦尔斯在市场上找到一种防火纸,这种纸同样可以起到以上作用,并且成本低比较容易买到。
麦尔斯通过功能分析,发现了系统的问题点,从而解决了石棉缺少的问题。
功能分析步骤
功能分析主要分为三步,其中包括了组件分析、相互接触分析、功能模型。
组件分析:识别工程系统及其超系统的组件。
相互接触分析:识别组件两两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
功能模型:识别组件之间的功能、功能水平,建立功能模型图。
组件分析
参考文章:【质量管理】现代TRIZ中问题识别中的功能分析——组件分析-CSDN博客。在文章中我们对系统、超系统、组件进行了定义,同时举了相应的例子得出组件分析表。
相互接触分析
参考文章:【质量管理】现代TRIZ中问题识别中的功能分析——相互接触分析-CSDN博客。在文章中我们将组件分析结果进行了相互接触分析,输出了相互接触分析矩阵,从而为下一步功能模型打下基础。
功能模型
参考文章:【质量管理】现代TRIZ中问题识别中的功能分析——功能模型-CSDN博客,在文章中我们通过实例说明了功能模型的建立,并输出了功能分析的结果。其中功能分析的结果是以表格或图表形式表达工程系统的模型。
功能分析的注意事项
功能分析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一个团队一起做功能分析有利于一个团队形成共识。
对系统做功能分析时会对一个系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对于某个功能不太清楚的地方不能轻易放过,将其深挖非常重要。
总结
功能分析的主要目标是
- 提供工程系统的功能表达
- 识别工程系统组件功能的缺陷
- 确定未来功能的裁剪的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