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材(武汉大学出版《数字地形测量学》潘正风)进行的知识点总结,自用复习考试,侵删
第一章 测量坐标系以及高程
一、基本概念
1、水准面
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的液体表面。
2、大地水准面
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与铅垂线处处正交,是略有起伏的不规则曲面
3、参考椭球面
人们把形状大小和定位都已经确定了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其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测量计算的基准线是参考椭球面的法线
4、地图投影
简单地说就是将参考椭球面上的元素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的过程,本质来讲就是按一定条件确定大地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之间的一一展开关系
5、地图投影的分类
1)地图投影按选择投影面类型分: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方位投影
2)按照投影面与参考椭球面的相关位置:正轴投影和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相切,相割
3)地图投影按投影变形:等角投影(正形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距投影,任意投影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的特点
高斯投影是横切椭圆柱等角投影
1)中央子午线是直线,其长度投影前后不变形;其他子午线是凹向中央子午线的弧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
2)赤道是直线,但有长度变形;其他纬线为凸向赤道的弧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经线和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离开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投影前后角度不变,投影后经线和纬线仍然垂直。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中央子午线和赤道交点O作为原点,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作为纵坐标轴X,X轴以北为正,以赤道投影为横轴,Y轴以东为正
3、高斯投影的分带方法
ps为什么要进行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投影前后存在长度变形,而且据中央子午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为了限制长度变形带来的测图用图的不利,采用分带投影限制长度变形,也就是采用分带的方法把投影区限定在中央子午线两旁的一定范围内
测图比例尺小于1:1万时,一般采用6°带
测图比例尺大于1:1万时,一般采用3°带
6°带划分从首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6°一带,带号为n,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n×6°-3°
3°带划分从东经1°30′开始,自西向东每3°为一带,带号n′,
则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n′×3°
带之间的关系n′=2n-1
我国6°带从13带到23带,共计11个投影带,而3°带从25带到45带,共计21个投影带。
4、国家统一坐标
把Y坐标500km并冠以带号的坐标称为国家统一坐标
三、高程
1、绝对高程/海拔/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2、高差:两点高程之差
3、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的高程基准以黄海的平均海水面为准
1956黄海高程, 水准原点高程72.289m
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72.26m
通过黄海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成为我国大地水准面
四、方位角
1、方位角
从基准方向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
1)真方位角
P1的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真北方向,其顺时针到直线P1P2的角度A,即直线P1P2的真方位角
2)坐标方位角
以坐标纵轴方向为基准方向的方位角称为坐标方位角
3)磁方位角
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即为磁子午线,磁子午线的北方向到直线P1P2的角度M为磁方位角
2、方位角的相互关系
三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偏角
子午收敛角,真北方向和坐标北方向的夹角,以真北方向起算,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磁偏角,真北方向和磁北方向的夹角,也以真北方向起算,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磁坐偏角,坐标北方向和磁北方向的夹角,以坐标北起算,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X轴为纵轴,表示南北方向,Y轴为横轴,表示东西方向(如下图)
由于测量工作角度按顺时针度量,象限也按顺时针排列,这样可以完全不变使用三角函数公式
思考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有何影响?
在面积为1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时,不论是进行水平距离或水平角测量,都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情况下,这个范围还可以相应扩大。但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