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的 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是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
OSI/RM 是个抽象的概念。
1983年,形成了著名的 ISO 7498 国际标准,即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 试图达到一种理想境界:全球计算机网络都遵循这个统一标准,因而全球的计算机将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互连和交换数据。但 ISO/OSI 失败了.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基于 TCP/IP 的互联网已抢先在全球相当大的范围成功地运行了。
2)OSI 的专家们在完成 OSI 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3) 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4)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使得按 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5)OSI 的层次划分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因此存在两种国际标准:
 1)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但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2)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四层体系结构,或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为了方便理解,往往在学习时采取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以下是各体系结构的结构:

五层结构:

应用层:

任务: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即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如如为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功能提供协议支持

把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message)。 例如:DNS,HTTP,SMTP 

运输层:

任务: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具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主要使用两种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

网络层:

互联网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 IP (Internet Protocol) 和许多种路由选择协议,因此互联网的网络层也叫做网际层或 IP 层。

IP 协议分组也叫做 IP 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

常简称为链路层。

任务:实现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通信。

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frame)。

   如发现有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出错帧。

   如果需要改正出现的差错,就要采用可靠传输协议来纠正出现的差错。这种方法会使数据链路层协议复杂。

物理层:

任务:实现比特(0 或 1)的传输。

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引脚应如何连接。

注意: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等,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是在物理层协议的下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