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温度测量领域各有其独特的应用和特点。我们在制造全国产传感器的时候,如何进行选择呢?就让武汉利又德小编来对这两种传感器进行详细比较吧:
一、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与被测物体保持热接触,使两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而达到同一温度,从而测量物体温度的传感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热传导和对流,通过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来达到热平衡状态,从而测量并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
当接触物体表面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热量会传递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内部,改变传感器内部元件的特性(如电阻、电流、电压等),进而通过电路转换输出电信号,反映被测物体的温度。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常包含核心部件如温度计电桥、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电阻温度检测器(RTD)等。这些部件能够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数字或模拟输出),以便于测量和记录。
优点:
1、精度高,响应快:由于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测物体的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测量出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热传导和对流过程相对较快,因此传感器能够快速响应温度变化。
2、直接测量:传感器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状态,从而测量温度。这种方式能够测得物体的真实温度,甚至物体内部某点的温度。
3、测量范围广:适用于多种温度范围的测量。
4、成本低,稳定可靠。
缺点:
1、需要与被测物体接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实现接触测量。比如受材料耐高温能力限制,一般不用于测量极高温度。
2、易受外部干扰,如被测物体表面存在的污垢、氧化层等,表面的发射率、中间介质等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3、滞后现象严重、不适于测量小物体、运动中的物体。
4、在某些极端环境下,传感器探头可能因高温或腐蚀而损坏。
二、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无需与被测物体接触即可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特性。所有物体,无论其温度如何,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红外辐射。这种辐射的强度和频谱特征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具体表现为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能量越强。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或多个红外感测器(如热敏电阻、热敏探测器等),以及可能的光学透镜系统,用于捕捉来自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感测器接收到红外辐射后,会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这一转换过程通常通过光电效应或热效应实现,具体取决于感测器的类型。基于处理后的电信号,内部电路会运用特定的算法(如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来计算目标物体的温度。这一计算过程考虑了物体的辐射特性、环境温度、大气条件等多种因素。
优点:
1、非侵入性:无需接触被测物体,不仅避免了对被测物体的干扰和损伤,还特别适用于高温、高压、有毒或腐蚀性环境。
2、测量速度快,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
3、测量范围广,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4、易于集成和自动化,方便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
缺点:
1、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高精度和特殊功能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2、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背景辐射、反射率乃至于空气中的尘埃、水蒸气等等可能影响测量精度。
3、测量距离有限,技术较为复杂。
4、部分类型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如激光、微波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需要高精度测量温度的场景,如实验室、工业控制等。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因其无需接触被测物体、测量速度快、测量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等优点,在医疗、工业、食品加工、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用于体温检测;在工业领域用于监测高温设备的温度;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地表温度等。
总而言之,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在我们制造全国产传感器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对于需要高精度测量且环境允许接触的场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于高温、高压、有毒或腐蚀性环境以及需要快速响应的场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则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