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数据建设,缺少的是什么?

数字经济并非始于中国,而是从一些发达国家兴起之后,推动中国走向了数字化。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已经从一个跟随者逐渐发展到一个领导者。国内各产业层次的数字化,首先从服务业形成气候,然后进一步实现向工农业领域的转型。
当前,国内服务领域的数据企业已经有了相当的火候,像世纪互联、万国数据、秦淮数据这样的优势企业,主要服务于腾讯、百度、阿里、华为、京东、字节跳动、微软这类的大型互联网用户,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三家企业先后在境外实现了上市,业绩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
但在工业领域,这样的顶级数据企业并不多见。即使一些企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他们只是对目标行业实现了专业的数据输入,并没有对行业形成强烈的辐射效应。在工业数据社区,需要形成一批骨干力量,不仅在技术上,也要在规模上构造影响力。
2021年9月,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一次企业数字化论坛上表示,工业是数字化的主战场,工业数字化转型要从企业做起,但企业对数字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他指出,工业门类多、体量大,数字化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阻力,转型周期会比较长,一些中小企业因经营困难还没有投入转型,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对工业的关注度不够。
据业内统计,2021年,我国在视觉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方面的工业智能应用核心产业规模为93亿元。这与中国工业体量30万亿元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从技术上分析,视觉数据处理在各项数据应用中进展程度最高,较好的视觉能力为工业机器人的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可是到了经营、管理、服务的环节,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欠缺。
企业从经验中得出结论,在运维中实施人工智能仍然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数据采集和处理还不够成熟。数据流程服务要解决的痛点,就是对数据的真实性、深入性、全面性、客观性方面还要加大投入的力量。而一些初见成效的企业,满足于相对其他企业的领先地位,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
工业数字化带来市场的大淘沙,成了一个与时间竞赛的考场。实现转型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没有转型的企业会面临市场的淘汰。企业要培植自己的数字经济大树,扎根数据就是一个必须投入的任务。
工业数字化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沙,成为了与时间竞争的考场。实现转型的企业将脱颖而出,不转型的企业将在市场上面临淘汰。企业要培植自己的数字经济大树,扎根数据就是一个必须投入的任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