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系统各阶段的主要工作,阶段性成果文档是什么(2004)
(1)任何系统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的更新迭代的过程,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信息需要也与环境相适应,系统也就需要不断地维护、修改。
(2)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由新系统代替,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在信息系统的一个周期里,从用户提出要求到系统建成运行,经历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
二,结构化生命周期法(1999)思想,过程,优缺点,适用性,局限性(Structed life Cycle,SLC)
基本思想:基于结构化方法,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遵循用户至上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
开发过程: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维
特点:
(1)基于结构化方法的思想(2)面向用户的观点(3)将系统开发分成若干阶段,阶段不可跨越(4)各阶段有明确任务可以检查完成的标志(5)自顶向下地规划或设计系统(6)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
优点:
(1)强调整体性和全局性(2)开发过程有计划,便于管理和控制(3)模块化便于分工合作完成大型项目(4)工作文档标准化、规范化——完成了艺术向技术的转变,排斥个性化和自由发挥(5)详尽的系统分析便于组织清理业务流程,发现缺陷,找到改进措施,使组织从中受益。
缺点:
(1)耗费资源大,开发周期长。开发出系统时可能已经过时
(2)缺乏灵活性。修改不灵活,用户提出修改意见时通常为时已晚
适用性:
(1)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
(2)软件的社会化大生产
(3)特别适用于开发大型TPS和MIS系统
局限性:
(1)企业需求不明确的系统
(2)快速变化的系统
(3)小型系统
三,原型法(2007)基本思想,开发过程,特点,优缺点,适用性和局限性
基本思想:
(1)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构造出一个系统原型,然后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使用户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
(2)通过用户的使用启发出用户的进一步需求,并在系统原型的实际运行中与用户一起发现问题,据此对原型进行修改,这样不断完善修改,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开发过程:
(1)调查用户基本需求(2)按基本需求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3)将原型交由用户使用,启发用户提出新的要求(4)按新的要求改进原型,然后再交由用户使用
反复迭代(3)(4)直到满足用户所有要求。
特点:
(1)不需要用户提出完整的需求以后再进行设计和编程,而是先按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迅速而廉价的开发出一个“原型”系统(2)用户需求是启发式动态定义的(3)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阶段无明确的界限,也没有明确的人员分工(4)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优点:
(1)周期短,成本低(2)不需要用户一开始就提出明确要求(3)用户参与开发过程、反馈快,可提高其满意度
缺点:
(1)缺乏对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严谨的整体分析(2)缺乏文档,系统维护困难(3)可维护性和标准化程度低(4)内部编码合理性得不到保证,执行效率可能低
适用性:
(1)适于需求不太确定和解决方案不明确的系统开发(2)适用于开发最终用户界面
局限性:
不适合开发大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