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技术的三种应用场景(IPv6,多播,VPN)

本文探讨了IPv6的隧道技术在多播路由选择中的应用,包括洪泛、隧道技术和基于核心的发现技术。同时介绍了如何通过隧道技术实现VPNs,如PPTP、L2TP、IPSec和SSLVPN等协议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1.IPv6的隧道技术

2.多播路由选择

(1)洪泛

(2)隧道技术

(3)基于核心的发现技术

3.隧道技术实现(VPN)虚拟专用网


1.IPv6的隧道技术

IPv6与IPv4的过渡技术中包含了IPv6的隧道技术:

http://t.csdnimg.cn/wuvXY

2.多播路由选择

转发多播数据报时使用到三种方法:洪泛,隧道技术,基于核心的发现技术

(1)洪泛

•适合于较小的多播组,所有组成员接入的局域网也是相邻接的

•开始时,路由器转发多播数据报使用洪泛的方法 (这就是广播)

•为避免兜圈子,采用反向路径广播 RPB (Reverse PathBroadcasting)的策略。

RPB算法的原理如下:

检查与转发:

RPB算法的要点是:每一台路由器在收到一个广播分组时,先检查该广播分组是否是从源点经最短路径传送来的。
•若是,本路由器就从自己除刚才接收该广播分组的接口的所有其他接口转发该广播分组。

•否则,丢弃该广播分组
如果本路由器有好几个邻居路由器都处在到源点的最短路径上,也就是存在好几条同样长度的最短路径,那么只能选取一条最短路径。选取的规则是这几条最短路径中的邻居路由器的IP地址最小的那条最短路径。最终得出以源为根节点的,用来转发多播数据报的多播转发树。构建转发树开销较小,扩展性较好。

剪枝与嫁接:

剪枝:如果在多播转发树上的某个路由器发现它的下游树枝 (即叶节点方向)已没有该多播组的成员,就把它和下游的树枝一起剪除。

嫁接: 当某个树枝有新增加的组成员时,可以再接入到多播转发树上。
注:RPB中“反向路径”的意思是:在计算最短路径时把源点当作终点。

(2)隧道技术

多播中的隧道概念指将多播包再封装成一个IP数据包在不支持多播的互联网络中路由传输。最有名的多播隧道的例子就是MBONE(采用DVMRP协议)。在隧道的入口处进行数据包的封装,在隧道的出口处则进行拆封。在达到本地全IP多播配置传输机制上,隧道机制非常有用。

(3)基于核心的发现技术

•对于多播组的大小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都适合。

•对每一个多播组 G 指定一个核心 (core) 路由器,并给出它的 IP 单播地址

•核心路由器按照前面讲过的 2 种方法(泛洪,隧道技术)创建出对应于多播组 G 的转发树 (核心路由器为根节点)

注:为一个多播组构建一棵转发树,而不是为每个 (源,组) 组合构建一棵转发树。

原理:

如果有一个路由器 R,向核心路由器发送数据报,那么它在途中经过的每个路由器都要检查其内容。

当数据报到达参加了多播组 G的路由器 R2时,R2就处理这个数据报

•如果 R1发出的是一个多播数据报,其目的地址是 G 的组地址,R2就向G的成员转发这个多播数据报。

•如果R1发出的数据报是一个请求加入多播组 G 的数据报,R2就把这个信息加到它的路由中,并用隧道技术向 R1转发每一个多播数据报的副本。

这里只是IP多播技术的一部分,如果想学习更多:

IP多播技术及其应用-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腾讯云 (tencent.com)

3.隧道技术实现(VPN)虚拟专用网

VPN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隧道技术,把VPN报文封装在隧道中,利用VPN骨干网建立专用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报文的透明传输。

其中常见的协议:

PPTP(点对点协议)

PPTP属于点对点应用,比较适合远程的企业用户拨号到企业进行办公等应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只适合windows系统。
 

L2TP(第2等隧道协议)

第2等隧道协议(L2TP)是IETF基于L2F开发的PPTP的后续版本,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

IPSec(三层隧道协议)

第三层隧道协议,也是最常见的协议。当隧道模式使用IPSEC时,其只为通讯提供封装。使用IPSec隧道模式主要是为了与其他不支持IPSec上的L2TP或者PPTP VPN隧道技术的路由器、网关或终端系统之间的互相操作。
 

SSL VPN

SSL协议提供了数据私密性、端点验证、信息完整性等特性。SSL协议由许多子协议组成,其中两个主要的子协议是握手协议和记录协议(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向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交换)。

如果想更加深入学习,我的这一篇文章中写的很详细:

http://t.csdnimg.cn/RKpuU

内容简介本书从介绍IPv4中问题的产生和现状入手,详细阐述了IPv6的各个方面,包括IPv6的寻址结构、扩展头、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对任意点播和组播的支持以及对相关协议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和应用。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语言精练易懂,为有经验的网络管理员和研究人员适应IP升级变化提供了关于IPv6清楚而又与众不同的介绍。 目 录译者序前言第一部分 IP基础知识第1章 为何要升级IP 11.1 IP的影响 11.1.1 什么是IP 21.1.2 IP应用在哪些地方 31.1.3 有多少人在使用IP 31.1.4 当IP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哪些影响 41.2 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41.2.1 IP地址空间危机 51.2.2 IP性能议题 51.2.3 IP安全性议题 61.2.4 自动配置 61.3 紧迫感 7第2章 TCP/IP网络互联简介 82.1 网络互联问题 82.2 分层网络互联模型 92.2.1 OSI模型 102.2.2 Internet模型 102.2.3 封装 112.3 IP 122.3.1 IP寻址 132.3.2 IP头 152.3.3 数据报的转移 172.4 ICMP 182.5 选路、传输和应用协议 182.5.1 选路协议 192.5.2 传输协议 192.5.3 应用协议 19第3章 IPv4的问题 203.1 修改还是替换 203.2 过渡还是不过渡 26第4章 通向IPng之路 274.1 概念的诞生 274.1.1 对Internet将来的估计 274.1.2 Internet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领域 284.2 第一回合 294.3 拾遗 314.4 IPv6,第一回合 324.5 IPv6,第二回合 32第二部分 IPv6细节第5章 IPv6的成型 335.1 IPv6 335.1.1 变化概述 335.1.2 包头结构 355.1.3 IPv4与IPv6的比较 365.1.4 流标签 375.1.5 业务流类别 375.1.6 分段 385.1.7 扩展头 395.2 ICMPv6 40第6章 IPv6寻址 436.1 地址 436.1.1 地址表达方式 436.1.2 寻址模型 446.1.3 地址空间 456.2 地址类型 466.2.1 广播路在何方 466.2.2 单播 466.2.3 单播地址格式 476.2.4 组播 516.2.5 泛播 53第7章 IPv6扩展头 547.1 扩展头 547.2 扩展头的用法 547.2.1 扩展头的标识 557.2.2 扩展头的顺序 567.2.3 建立新的选项 567.2.4 选项扩展头 567.2.5 选项 577.3 逐跳选项 587.4 选路头 597.5 分段头 597.6 目的地选项 60第8章 IPv6选路 628.1 地址对IP网络的影响 628.1.1 标识符和定位符 628.1.2 地址分配、无缝互操作和网络 拓扑 648.2 选路问题 65第9章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699.1 为IP增加安全性 699.1.1 安全性目标 699.1.2 RFC 1825及建议的更新 709.2 IPsec 709.2.1 加密和身份验证算法 719.2.2 安全性关联 739.2.3 密钥管理 749.2.4 实现IPsec 749.2.5 隧道模式与透明模式 75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