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马原复习资料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涉及人们对自然历史的根本性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它规范和指导人的全部活动,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说明怎么办的问题。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指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特殊状态:空间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表现为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相对于事物的质来说,量是事物外在的规定性,同一类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不影响事物的质。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质变是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客观辩证法亦称事物的辩证法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的对称。 客观辩证法就是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观辩证法:同客观辩证法相对,亦称辩证思维。是人类在思维过程中运用具体概念对客观事物辩证运动规律的反映。唯物辩证法是指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具有能动性、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认识主体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感性认识含义: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的客观过程和条件的主观反映,包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中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个体意识。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等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心理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不同,其社会心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一定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作风。。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们的感知、情绪、情感、心态、习俗等,以感性认识为主。社会意识形式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以理性认识为主。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每一社会形态都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两者关系:对立统一。具体劳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个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简单劳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资本积累的含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就是资本积累。 社会主义工资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一部分集体所有制单位对职工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劳动报酬形式。 它是职工向社会提供了一定量的劳动以后,国家或集体单位根据规定支付给职工一定量的货币作为劳动报酬。职工所领得的货币收入就是工资。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垄断:是指⼀个或⼏个⼤型企业占有⼀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获取⾼额垄断利润的情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即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应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联系的条件性:联系具有条件性。联系的矛盾着的事物的联系,联系是具有条件的。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对条件要唯物辩证的去看待。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或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4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实践,还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事物的性质是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量变质变规律: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同意的,量和质的同意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换为他物。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而实现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当否定的方面上升至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由肯定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再由否定进一步走向更高阶段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要揭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及本质。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称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规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科学揭示了否定的深刻内涵,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物质,意识: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其中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创新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辩证法的本质是一种看待世界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指导人们更好地进行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它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具体表现有如下方面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具有最根本、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仍具有生命力的理论基础。它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提供了的思想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即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这为马克思主义保持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立场主要由以下原因所决定的:其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其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所决定的,这是因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第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其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品质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其二,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其三,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基本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是一个过程。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有具有相对性。同时,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于理性认识的辩证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的辩证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想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3)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重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守正创新深刻揭示了不变、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守正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性认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历史唯物主义一、主要观点(1)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回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2)对“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回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历史唯物主义也肯定了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性作用,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3)对“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回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研究了社会运动的物质原因,发现了社会现象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二、与唯物主义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三要素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2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3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或早或迟的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树立科学历史观,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作用,谬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消极作用.启示作用: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从客观存在出发;利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造福于人类.人民群众在历史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活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题也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经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经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了他,商品就不复存在。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及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可避免的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得利润,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变动以生产价格为中心。经济全球化表现:第一,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生产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不再由某个国家单独完成,而是多个国家协作完成第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第三,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动因: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与组织保障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3、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

  • 9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