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方法梳理和总结
一、引言
准确的说,今天是坚持备考和分享的第9天。但是因为教材版本调整的原因,在学习和分享需求管理章节时,多花了一天时间来学习和构思,因此进度比原计划延迟了一天。现在第三版和第四版已经没有需求管理了,但是谁也不好说就不会出考题了。反正我是觉得项目管理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地方要管理,现实中因为需求管理做不好而导致项目问题百出的比比皆是。需求管理是基础,也直接影响着其他方面管理,非常重要。教材没有是教材的事,但是我们还是要学。推荐按这篇文章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需求管理(60天备考第6天) 学习。
今天心情好,先扯点散篇儿。可能有很多人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对教材中的各种管理和一些概念并不理解。这也是记不住教程内容的原因之一。这里来做个类比,帮大家理解项目管理。其实我要坚持每天分享一篇备考文章就是项目。但是我也不是一开始学习就想到了要分享的。我也是考虑了我有没有时间、我能不能写好、对我有什么帮助、要分享什么之后才决定要做的。这个过程就是立项管理。我要分享知识域、如何答题、符合写论文,就是需求和范围,我要做这些而且只做这些,其他的不做。60天坚持每天分享上面的内容就是进度管理。我还写了一些计划外指南、经验总结就是需求变更。因为我原来没想写这些。教材内容变化大导致延误了一天,就是风险。多买两本教材就是风险管理中的应对措施。进度延误,我就要加班赶上来,就是进度管理中进度延后的应对措施之一。如果我提前想好,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影响我的分享节奏,出现了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就是规划进度管理(制定进度管理计划)。认真写原创,不抄,不应付,就是质量管理。
回归正题。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梳理和总结一下我的学习方法。既然是专门梳理和总结,那就要正式一些。给方法取上名字,这样显得逼格高一些。
二、学习方法总结
1、分层渗透学习法
官方教程很厚,章节很多。如果只是从头翻到尾的去学,很难对项目管理考试内容有整体的认识,也很难在脑子里形成知识体系。学习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时候就需要去思考有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了。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且高逼格命名之后的分层渗透学习法,效果很好。有多好呢?一时用一时爽,一直用一直爽。反正我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
该方法首重分层,目的是形成简明扼要的完整知识体系。摒弃跟随教程编排无差别从头学到尾的平趟。要纵向分层,自上而下渗透式学习。层级越高,内容越少,越需要牢记。层级越低,内容越多,越需要理解。分层之后,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记得内容少了,也容易形成知识体系。对于剩余大部分不需要记得内容,学习的时候看两遍,有印象即可。这部分内容往往都是对要记的内容的描述,重在帮助理解。
第一层就是教材中的章节。要牢记。对于这些章节,要分门别类。像信息和信息化这种章节内容只能平趟,看一遍,划重点死记硬背。对于项目管理类的,从立项管理到收尾管理,就要分层渗透学习。二十个左右的标题要记住我想并不难。
第二层就是具体某个章节中的基础知识点和过程(输入、输出、工具和技术)。要牢记。基础知识点如概念,某个文件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以及沟通管理为例来说明。沟通管理的过程包括规划沟通管理(编制沟通管理计划)、管理沟通和控制沟通。
第三层就是具体某个中介中对基础知识点和过程的描述。不需要记。对于这部分内容,理解就行了。
2、喜新恋旧学习法
今天学习新的内容,然后回顾一遍昨天学习的内容,加深一遍记忆,查缺补漏。
3、靶向问题学习法
给自己提出几个跟所学章节内容有关的问题,并用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运用能力。
4、随机抽查学习法
利用坐车、睡觉前等碎片时间,随机回忆某一章节的基础知识点、过程和靶向问题。
5、双向互补学习法
看再多遍教程,听再多的课,都是在向内输入。还要向外输出。比如,写文章分享经验,在备考群讲给他人听。向外输出一遍,对于学习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6、横向串联学习法
该方法重在理解各个过程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立项管理是所有后续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需求管理是范围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依赖范围管理。文档和配置管理是其他知识域的保障,服务于其他管理。
7、以题为师学习法
多看往年例题,尤其是简答题和论文题。总结答题或写作套路。
8、偷梁换柱学习法
该方法重在理解和总结。教材中的某某管理和过程的概念往往生硬、冗余,不方便记忆,你可以尝试用你自己的理解下个定义,这样及考察理解能力,而且因为是你自己的理解,所以本身就是你自己的内容,不需要机械记忆。对写论文有很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