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PCB层叠结构与阻抗计算

文章详细介绍了PCB设计中关注的关键点,包括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以及EMC问题。强调了在检查PCB设计时需要关注回流路径和高速信号的长距离平行走线。讨论了Core和PP在多层板制作中的角色,以及层叠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如层数、厚度、目标阻抗和材质选择。此外,还阐述了层叠结构如何影响信号完整性,并提供了设计流程和规则,包括信号线宽、层厚与阻抗的关系,以及不同层的信号安排策略。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ps:随着设计频率的提高,PCB设计中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EMC、防护等越来越高。在对PCB设计图进行检查时,除在同一层内检查信号的走线、周围信号的干扰等外,还需要同时打开本层与相邻层,重点检查:

  • 回流路径是否完整;
  • 相邻层之间是否存在高速信号的长距离平行走线。

1、Core和PP

PCB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Core和Prepreg(半固体片,简称PP),如图1所示。Core的两个表层都铺有铜箔,可作为信号层、电源层、底层等导电层,Core的上、下层之间填充的是固态材料;PP的表面不铺铜箔,在PCB中起填充作用,起材料是半固态的树脂材料,因此比Croe略软一些。

图1 Core和PP

注:在制作多层板时,需要配合使用Croe和PP,一般在两个Croe之间应选用PP作用填充物。

2、PCB的层叠结构和阻抗设计

1)层叠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

  • 单板总层数,包括信号层、电源层、底层的数目;
  • 单板厚度;
  • 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目标阻抗;
  • PCB的介电常数Er

(1)单板层数的确定:在PCB设计之前,设计者需根据单板尺寸、单板规模、如信号数目、电源种类等,以及EMC的要求粗略估计单板的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数目,从而获得单板的总层数;

(2)单板厚度:单板沿导轨插入机框,因此厚度与导轨宽度有关,同时单板的厚度还取决于总层数等因素。

(3)目标阻抗:从信号完整性考虑,要求在信号传输路径上实现阻抗的匹配。

(4)PCB材质的选择:

  •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表征电磁场在特定材质中导通能力的参数,结点常数越大,则电磁场在该材质中导通的能力越强;
  • 材质正切值:材质正切值也称为材质损耗正切值,与Er 相同,也是一个与信号完整性相关的参数, 等于流经材质的损耗能量与流经材质的无损能量的比值, 值越大,则信号的损耗越大。注:在高速电路中,应尽量选择 Er 和 小的材质,当然, Er 和越小,PCB的成本越高。

2)层叠结构与阻抗设计的流程

层叠结构设计的目标是确定以下参数:

  • 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
  • 信号层、电源层、地层、以及填充层的厚度;
  • 在信号层上,单端信号的线宽,差分对信号的线宽以及对内信号的间距;

(1)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

图1 两种六层板层叠结构

两种多层板结构如图2所示,均由四层信号层、一层电源层、一层地层构成,但两种结构信号层的信号完整性性能完全不同。

-->对结构1的分析

  • 电源层与地层相邻,且距离较近,可以很好地实现电源与地之间的耦合,对降低电源平面与地平面之间的阻抗有极好的作用;
  • 信号层3与地层相邻,以完整的地层作为参考平面,因此信号完整性最好
  • 信号层2与电源层相邻,若电源层是完整的平面,则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但若电源种类不止一种,则电源层需要分块,不完整的参考平面会导致信号回流路径不通畅,对信号完整性存在一定影响;
  • 信号层1、4与信号层2、3相邻,很容易受到相邻信号层的影响,因此完整性最差。

-->对结构2的分析

  • 电源层与地层不相邻、耦合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寄生小电容;
  • 信号层1、2、3、4响铃层都能找到地层或电源层作为参考平面,信号质量相对结构1更好一些,其中,信号层1和4位于表层,而表层的阻抗控制比内层更难,因此,对于信号完整性而言,信号层2和3要好于1和4;

(2)线宽和层厚是决定信号阻抗的两个关键因素。为获得某一特定的目标阻抗,信号线宽于信号所在层距离其相邻参考层的间距成正比,因此单板的厚度对线宽和层厚存在约束关系。即信号线越宽,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距离越大(即层的厚度越大),则总厚度可能超过前面提到的关于单板厚度的先决条件。

3、设计流程

(1)先决参数值的确定(四项参数:单板层数、单板厚度、目标阻抗、材质选择)

(2)层叠结构和阻抗设计

对于PCB表层,即第一层(TOP层)和第十六层(BOTTOM层)直接采用铜箔,而内层则采用Core的铜箔,Croe之间采用PP填充,如图2所示。

图2 十六层层叠结构

  • 表层单端信号:对于表层,只考虑单端信号而不考虑差分信号,原因在于表层的阻抗控制效果较差,如图3所示。

图3 表层微带线

其中,W是线宽, T是线厚,H是到参考平面的距离。

  • 内层单端信号:

图4 内层单端带状线

  • 内层差分信号:

图5 内层差分带状线

  • 电源层、地层的确定。

(3)在确定好电源层和地层后,还需要相应地为信号层制定如下规则(参考图2):

①第十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九层,而第九层是分割的电源层,对信号回流的影响较大,因此不建议在第十层走高速信号,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控制信号、JTAG信号等,由于它们的阻抗控制要求较弱,可走第十层。

②第七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八层,第八层是完整的地平面,可为第七层提供很好的回流路径,但这两层之间填充的材质是PP,PCB制成后,在阻抗控制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第七层可走高速信号,但对一些非常关键的高速信号,如单板上速率达到400MHz的差分对总线SPI4.2,不建议走第七层;

③第三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二层,而第二层是完整的地平面,且两层之间采用固态材质填充,可将高速关键信号走第四层,同时在本设计中,大量的DDR SDRAM接口信号线,其中,DDR SDRAM的地址、控制信号等都以2.5V为参考,建议将这些信号也走第四层;

④第四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五层,第五层是完整的2.5V电源平面,两层之间用固态材质填充,可将高速关键信号走在第四层,同时在本设计中,在大量的DDR SDRAM接口信号线,其中,DDR SDRAM的地址、控制信号等都以2.5V为参考,建议将这些信号走在第四层;

⑤第十三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十二层,第十二层是完整的3.3V电源平面,两层之间用固态材质填充,高速关键信号可走在第十三层,同时,建议将由3.3V供电是许多单端信号,如时钟信号等,走在第十三层;

⑥第六、十一层的主要参考平面分别是第五、十二层,与参考平面之间用PP填充,阻抗控制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在这两层上可走高速信号,但不建议走非常关键的高速信号;

⑦设计是需要注意,第三、四层,第六、七层,第十、十一层,第十三、十四层,这四对信号层彼此相邻,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因此在走线时,相邻信号层应正交走线,如第三层走线方向成横向,则第四层走线应成纵向。

4、总结要点

  • 制作多层板时,需要配合使用Core和PP这两种材质;
  • 层叠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有:层数、厚度、信号目标阻抗、材质介电系数;
  • 层叠结构设计的目标有:其一,获得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顺序;其二,获得信号层、电源层、地层、以及填充层的厚度;其三,获得单端信号的线宽,差分对信号的线宽以及对内线间距。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是信号与系统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时域分析研究的是信号在时间域内的变化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冲激响应法、单位阶跃响应法和相应方程法。 1. 冲激响应法 冲激响应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信号的冲激函数的响应来分析系统时域特性的方法。具体来说,将系统输入信号表示为一个冲激序列的加权和,然后计算出系统对每个冲激的响应,得到系统的冲激响应函数。然后,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可以将任何输入信号都表示为冲激序列的加权和,从而得到系统对任何输入信号的响应。 2. 单位阶跃响应法 单位阶跃响应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信号的单位阶跃函数的响应来分析系统时域特性的方法。具体来说,将系统输入信号表示为一个单位阶跃函数的加权和,然后计算出系统对每个单位阶跃函数的响应,得到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然后,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可以将任何输入信号都表示为单位阶跃函数的加权和,从而得到系统对任何输入信号的响应。 3. 相应方程法 相应方程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分析系统时域特性的方法。具体来说,根据系统微分方程的特性,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输入信号和传递函数变换到频域内,最终通过反变换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分析连续系统时域特性的重要方法,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