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随着设计频率的提高,PCB设计中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EMC、防护等越来越高。在对PCB设计图进行检查时,除在同一层内检查信号的走线、周围信号的干扰等外,还需要同时打开本层与相邻层,重点检查:
- 回流路径是否完整;
- 相邻层之间是否存在高速信号的长距离平行走线。
1、Core和PP
PCB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Core和Prepreg(半固体片,简称PP),如图1所示。Core的两个表层都铺有铜箔,可作为信号层、电源层、底层等导电层,Core的上、下层之间填充的是固态材料;PP的表面不铺铜箔,在PCB中起填充作用,起材料是半固态的树脂材料,因此比Croe略软一些。
图1 Core和PP
注:在制作多层板时,需要配合使用Croe和PP,一般在两个Croe之间应选用PP作用填充物。
2、PCB的层叠结构和阻抗设计
1)层叠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
- 单板总层数,包括信号层、电源层、底层的数目;
- 单板厚度;
- 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目标阻抗;
- PCB的介电常数Er
(1)单板层数的确定:在PCB设计之前,设计者需根据单板尺寸、单板规模、如信号数目、电源种类等,以及EMC的要求粗略估计单板的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数目,从而获得单板的总层数;
(2)单板厚度:单板沿导轨插入机框,因此厚度与导轨宽度有关,同时单板的厚度还取决于总层数等因素。
(3)目标阻抗:从信号完整性考虑,要求在信号传输路径上实现阻抗的匹配。
(4)PCB材质的选择:
-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表征电磁场在特定材质中导通能力的参数,结点常数越大,则电磁场在该材质中导通的能力越强;
- 材质正切值:材质正切值也称为材质损耗正切值,与Er 相同,也是一个与信号完整性相关的参数, 等于流经材质的损耗能量与流经材质的无损能量的比值, 值越大,则信号的损耗越大。注:在高速电路中,应尽量选择 Er 和 小的材质,当然, Er 和越小,PCB的成本越高。
2)层叠结构与阻抗设计的流程
层叠结构设计的目标是确定以下参数:
- 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
- 信号层、电源层、地层、以及填充层的厚度;
- 在信号层上,单端信号的线宽,差分对信号的线宽以及对内信号的间距;
(1)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
图1 两种六层板层叠结构
两种多层板结构如图2所示,均由四层信号层、一层电源层、一层地层构成,但两种结构信号层的信号完整性性能完全不同。
-->对结构1的分析
- 电源层与地层相邻,且距离较近,可以很好地实现电源与地之间的耦合,对降低电源平面与地平面之间的阻抗有极好的作用;
- 信号层3与地层相邻,以完整的地层作为参考平面,因此信号完整性最好;
- 信号层2与电源层相邻,若电源层是完整的平面,则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但若电源种类不止一种,则电源层需要分块,不完整的参考平面会导致信号回流路径不通畅,对信号完整性存在一定影响;
- 信号层1、4与信号层2、3相邻,很容易受到相邻信号层的影响,因此完整性最差。
-->对结构2的分析
- 电源层与地层不相邻、耦合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寄生小电容;
- 信号层1、2、3、4响铃层都能找到地层或电源层作为参考平面,信号质量相对结构1更好一些,其中,信号层1和4位于表层,而表层的阻抗控制比内层更难,因此,对于信号完整性而言,信号层2和3要好于1和4;
(2)线宽和层厚是决定信号阻抗的两个关键因素。为获得某一特定的目标阻抗,信号线宽于信号所在层距离其相邻参考层的间距成正比,因此单板的厚度对线宽和层厚存在约束关系。即信号线越宽,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距离越大(即层的厚度越大),则总厚度可能超过前面提到的关于单板厚度的先决条件。
3、设计流程
(1)先决参数值的确定(四项参数:单板层数、单板厚度、目标阻抗、材质选择)
(2)层叠结构和阻抗设计
对于PCB表层,即第一层(TOP层)和第十六层(BOTTOM层)直接采用铜箔,而内层则采用Core的铜箔,Croe之间采用PP填充,如图2所示。
图2 十六层层叠结构
- 表层单端信号:对于表层,只考虑单端信号而不考虑差分信号,原因在于表层的阻抗控制效果较差,如图3所示。
图3 表层微带线
其中,W是线宽, T是线厚,H是到参考平面的距离。
- 内层单端信号:
图4 内层单端带状线
- 内层差分信号:
图5 内层差分带状线
- 电源层、地层的确定。
(3)在确定好电源层和地层后,还需要相应地为信号层制定如下规则(参考图2):
①第十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九层,而第九层是分割的电源层,对信号回流的影响较大,因此不建议在第十层走高速信号,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控制信号、JTAG信号等,由于它们的阻抗控制要求较弱,可走第十层。
②第七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八层,第八层是完整的地平面,可为第七层提供很好的回流路径,但这两层之间填充的材质是PP,PCB制成后,在阻抗控制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第七层可走高速信号,但对一些非常关键的高速信号,如单板上速率达到400MHz的差分对总线SPI4.2,不建议走第七层;
③第三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二层,而第二层是完整的地平面,且两层之间采用固态材质填充,可将高速关键信号走第四层,同时在本设计中,大量的DDR SDRAM接口信号线,其中,DDR SDRAM的地址、控制信号等都以2.5V为参考,建议将这些信号也走第四层;
④第四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五层,第五层是完整的2.5V电源平面,两层之间用固态材质填充,可将高速关键信号走在第四层,同时在本设计中,在大量的DDR SDRAM接口信号线,其中,DDR SDRAM的地址、控制信号等都以2.5V为参考,建议将这些信号走在第四层;
⑤第十三层的主要参考平面是第十二层,第十二层是完整的3.3V电源平面,两层之间用固态材质填充,高速关键信号可走在第十三层,同时,建议将由3.3V供电是许多单端信号,如时钟信号等,走在第十三层;
⑥第六、十一层的主要参考平面分别是第五、十二层,与参考平面之间用PP填充,阻抗控制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在这两层上可走高速信号,但不建议走非常关键的高速信号;
⑦设计是需要注意,第三、四层,第六、七层,第十、十一层,第十三、十四层,这四对信号层彼此相邻,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因此在走线时,相邻信号层应正交走线,如第三层走线方向成横向,则第四层走线应成纵向。
4、总结要点
- 制作多层板时,需要配合使用Core和PP这两种材质;
- 层叠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有:层数、厚度、信号目标阻抗、材质介电系数;
- 层叠结构设计的目标有:其一,获得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顺序;其二,获得信号层、电源层、地层、以及填充层的厚度;其三,获得单端信号的线宽,差分对信号的线宽以及对内线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