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四)
理解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是指一国经济活动的波动,又称为商业周期。经济周期有以下特点。
- 经济周期出现在主要由企业来组织经济活动的国家,因此不包括农业社会或集体计划经济。
- 经济周期包括谷底、扩张、顶峰和衰退这样具有一定顺序的阶段,各阶段循环交替。
- 经济周期的各阶段几乎同时在所有经济部门中发生。
- 周期是反复出现的,但不是定时出现的。周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不相同。
- 经济周期可能持续一到十几年。
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点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谷底、扩张、顶峰和收缩,见下图。
下表主要从经济活动、就业、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和通胀四个方面总结介绍了经济周期在各个阶段的特点。
早起扩张期(复苏) | 晚期扩张期 | 顶峰 | 收缩期(衰退期) | |
---|---|---|---|---|
经济活动 | 总产出(GDP)由下降转为逐渐上升 | 加速扩张 | 增长放缓 | 下降 |
就业 | 失业率维持较高水平,甚至继续上升 | 失业率开始降低 | 失业率下降 | 失业率上升 |
消费者和企业支出 | 上升趋势 | 继续上升 | 持续上升,但是增速放缓 | 降低 |
通胀 | 温和的通货膨胀 | 逐渐上升 | 加速上升 | 下降,但存在时滞 |
-
经济活动
- 当经济周期处于谷底时,GDP增长率由负开始变正。
- 在早期复苏阶段,GDP随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晚期扩张阶段进一步加速增长。
- 在顶峰期,经济增长放缓。
- 进入衰退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
-
就业
- 在经济复苏初期,企业裁员现象减少,但仍未出现新的就业机会。失业率较高,甚至可能因为灰心丧志的工人(后文会具体解释)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失业率进一步上升。此时,企业通过加班和雇佣临时工来应对增加的产品需求。
- 在扩张晚期,随着加班时间的增加和企业对经济回暖的确认,企业开始增加对全职正式员工的雇佣,失业率开始下降。
- 经济发展到顶峰阶段,企业的新雇用放缓,但总体失业率依旧下降。
- 随着经济的衰退,企业开始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并减少雇佣,失业率开始上升。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失业率会滞后于经济周期的转折。
-
消费者与企业支出
- 在经济复苏初期,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开始增加,与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相关的需求增加。同时,轻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支出开始增加。
- 进入经济扩张后期,各个行业均开始扩张,但是支出的增速逐渐降低。
- 在顶峰期,资本支出继续扩张,但是支出的增速逐渐降低。
- 进入衰退期,轻工业、生活用品、耐用消费品及新增设备的数量开始下降,随后资本支出也开始下降。
-
通货膨胀
- 当经济开始复苏时,企业会先卖出存货而非立刻扩大生产。此时物价水平通常不会增长,通货膨胀水平较温和,甚至可能继续下降。
- 进入经济扩张晚期,存货水平下降至一定程度,企业开始扩大生产,物价水平开始上升,通货膨胀水平随之开始温和上升。
- 在顶峰时期,由于消费者与企业的需求和支出继续增加,通货膨胀水平加速上涨并达到最大值。
- 在衰退期,通货膨胀率减速但是会滞后显现。
经济周期理论
-
第一代新古典主义学派
第一代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是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即在完全自由竞争下,市场在“无形的手”的指引下最终达到均衡状态。任何对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冲击,经济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工资的机制来达到均衡。由于这种经济自我修复机制的存在,政府不需要主动干预经济。
第一代新古典主义学派认为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产业间的周期更替,造成市场短暂的不均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学派提出:影响经济周期的最主要因素是对经济的预期和工资的向下黏性。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会造成过度投资和过度生产,而对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会造成投资和生产的大幅度减少。工资的黏性是指由于工会的存在,企业很难向下调整工人的工资,从而使得工资的向下变动具有黏性。当经济衰退时,整体价格水平下降,公司本该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成本,但是由于工资具有向下的黏性,工资在短期内无法调整,从而造成企业的利润下降。之后,企业会大量裁员,失业率上升,经济发生大萧条。
凯恩斯并不认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在大萧条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自我修复。因此,政府应当主动干预经济,采取适宜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来帮助经济恢复到均衡状态。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使经济重新回到增长的区间。若经济过热,政府则应采取紧缩性政策,使经济降温。 -
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在凯恩斯学派上进一步补充了价格的黏性,提出并不只有工人工资这一要素具有黏性,其他要素的价格在短期同样具备向下的黏性。这些黏性影响了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造成经济周期。 -
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导致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确保货币供给的稳定增长,从而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应该让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自行达到均衡而不是通过政府施加干预。 -
奥地利学派
与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观点类似,奥地利学派强调政府和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该学派提出: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是不恰当的政府干预。政府为了增加GDP和就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企业会随之增加生产和投资。当生产和投资过度时,企业会大幅度减小投资,导致了经济衰退。因此,奥地利学派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