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进化与基因组学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进化与基因组学课题组”因科研工作需要,现拟依托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科研助理1人。
博士后1-2名:
岗位职责:
1、蜜蜂进化与适应的基因组学机制、蜜蜂关键性状的分子机制
2、蜜蜂肠道共生菌与宿主健康、蜜蜂病害机理及防治
工作地点:
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海南省,三亚市)
聘用条件:
1、获得进化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年以内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2、年龄35周岁以下,具有独立科研能力、严谨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等学科基础,具有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4、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本领域高水平研究论文
待遇:
1、基本年薪不低于30万元(含工资、福利补贴、学校和个人缴纳的各种税费、五险一金等),科研业绩突出者,将另行给予补贴和奖励;
2、可以申请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项目博士后”课题,2年经费100万(含博士后薪酬及科研经费);
3、协助解决个人住宿和子女安置等需求;子女入托、入学及餐补等按学校在编教师待遇;
4、全职在海南工作的博士后,可申请认定E类人才(具有博士学位者),满足要求可享受8万/年津贴;
5、可在聘期内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类基金项目,认定为讲师或者助理研究员;在站工作优秀者纳入中国农业大学师资人选或推荐海南对口单位留用。
科研助理1名:
岗位职责:
1、蜂药的应用与检测;
2、蜂群日常维护;
3、实验室安排的其他任务。
工作地点:
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海南省,三亚市)
聘用条件:
1、掌握蜂学基本操作;
2、本科及以上学历,蜂学专业优先;
3、对蜂螨、病害等有研究基础者优先考虑。
待遇:
1、薪资(税前)12万起,具体待遇根据个人情况面议,五险一金;
2、解决食宿及工作条件;
3、工作成绩优秀、能力突出者,有机会申请本课题组研究生和博士,或入职合作生物企业。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
2、学位证明复印件;
3、已发表论文;
4、导师推荐信或导师联系信息。
应聘方式:
1、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2、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在面试期间,应聘人员可参观实验室、了解课题组的科研情况,并需作半小时的学术报告(包括博士期间的工作内容及博后工作的设想)。
3、在面试结束后通知是否同意聘用,招聘方会对申请人递交的应聘材料予以保密。
联系方式:
张老师,zhangxue0215@gmail.com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
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简介:
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三亚研究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海南省三亚市注册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是学校参与和支持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京外二级教育研究机构,是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的支持下,三亚研究院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相关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若干名。
昆虫进化与基因组学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蜜蜂的进化生物学、基因组学、资源保护和传粉服务等。
实验室主页:
www.zhouxinlab.com
团队教师及研究背景介绍:
周欣: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A类领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硕士;美国罗格斯大学昆虫学系,博士;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博士后;曾任深圳国家基因库副主任、执行主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科学技术体系副总裁。相关研究以演化生物学为框架,使用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方法理解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网络的构成、互作及动态变化机制。重点研究对象包括蜜蜂的演化、传粉网络,以及以蜜蜂-肠道微生物为模式系统的宿主-肠道互作模型等。兼任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Faculty of 1000评论委员、Science Advances和《生物多样性》等期刊编委。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于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担任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国家基础资源专项、自然基金等课题负责人等。
罗诗琦: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Faculty of 1000副评论委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兴趣为昆虫的功能基因组学与演化基因组学,目前研究方向包括蜜蜂非编码RNA的功能和演化,蜜蜂与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协同演化。以第一(含共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PLoS Genetics、GigaScience、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刘山林: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担任Ecological Entomology编委。主要研究围绕动物进化基因组学展开,以昆虫和哺乳动物为模型,使用基因组学、群体基因组学、古基因组学等方法,理解自然选择、气候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对动物群体动态及基因组进化的影响。作为第一、并列重要贡献及通讯作者在Science、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等发表多篇论文。
张雪: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讲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共生微生物,通过结合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进化理论,探究共生微生物的功能演化,鉴定共生菌群间及与宿主间互作的分子机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nsect Science、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