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谱抗生素作为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是治疗严重致病细菌感染的关键临床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最新版人类抗生素药物目录报告中提到了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这两大类超广谱抗生素。然而,这两类超广谱抗生素的耐药基因能赋予细菌超强耐药性,其被人体致病细菌获取后容易导致临床抗生素治疗失效。因此,追踪这些临床关键超广谱抗生素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与传播扩散风险对于临床耐药问题的提前防控至关重要。
日前,西湖大学工学院鞠峰课题组首次提出了表型宏基因组学(Phenotypic Metagenomics)的概念和方法学框架,该方法整合了环境微生物组的培养富集、靶标耐药表型筛选和宏基因组学分析,克服了仅直接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或经典分离培养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团队将该方法应用于城市污水厂和受纳河流中的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这两大类超广谱抗生素耐药基因的高通量检测,揭示了其耐药细菌的分类学、致病性和耐药性等核心特征。
该研究成果以“Using Culture-Enriched Phenotypic Metagenomics for Targeted High-Throughput Monitoring of the Clinically Important Fraction of the β-Lactam Resistome”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国际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鞠峰实验室博士生张治国为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鞠峰为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3627
临床关键超广谱抗生素耐药基因与耐药细菌在环境介质(如水、空气和土壤等)中通常丰度较低,无法直接通过宏基因组(指样品中所有微生物 DNA 遗传信息)测序分析实现有效检测。经典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通过表型筛选检测一些低丰度的可培养耐药细菌,但是该方法工作量大、成本高,且耐药细菌识别效率低下,耐药基因的检测通量低。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提出了表型宏基因组学的新方法(图1),并首次应用于城市污水厂和受纳河流中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及其宿主细菌核心特征的高通量检测。
图1. 本研究提出了表型宏基因组方法学并应用于污水环境靶标耐药组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含有抗生素培养基平板的表型筛选极大降低了环境微生物组的复杂度与多样性,可以有效实现低丰度靶标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等临床病原菌)的选择性富集(图2)。
图2. 环境样本中超广谱抗生素耐药表型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借助表型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团队在杭州某污水厂污水和受纳河流富集培养微生物组中定量识别了多种低丰度的碳青霉烯和头孢菌素耐药基因,发现了部分超广谱抗生素耐药基因与可移动基因元件排列在一起(图3),使得它们容易在不同细菌之间发生转移,致使抗生素敏感菌株成为难以医治的超广谱抗生素耐药菌株。
图3. 项目组从污水样本中获取超广谱抗生素耐药表型微生物耐药基因和可移动基因元件的排列信息(A)和(B),其宿主细菌与临床致病细菌之间共享了完全相同的超广谱抗生素耐药基因(C)。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污水厂中的部分人体致病细菌同时携带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图4)。这两种超广谱抗生素均属于人类对抗耐药致病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若人体被此类多重耐药性致病细菌感染,将可能导致无药可治的境况。
图4. 项目组从某城市污水厂检出具有超广谱抗生素耐药表型的48个高质量耐药细菌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耐药图谱(A),以及其与已知临床致病细菌之间大量共享完全相同超广谱抗生素耐药基因(B)。
综上所述,研究团队提出了表型宏基因组学的概念,并证明其作为一种新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绘制特定临床抗生素耐药表型微生物的耐药基因组图谱,未来有望发展成一种经济高效的目标抗生素耐药组标准化监测的技术手段。该研究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浙江省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西湖实验室、西湖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和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的支持。
EMBLab
EMBLab
环境微生物组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环境微生物组学研究环境中全部微生物及其遗传信息,其方法学基础与理论拓展应用是国际学术前沿和热点。西湖大学环境微生物组与生物技术实验室(EMBLab:http://www.ju-emblab.com)开展环境工程学与微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研究兴趣包括:1)环境工程与合成微生物组学;2)微生物组的群落构建理论与功能原理;3)抗生素耐药性产生与传播机制及风险监控;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塑料与药物)降解转化及健康效应。
实验室目前招聘博士后 2 名:塑料生物降解与酶资源发掘方向、环境微生物组与耐药组研究方向各1名。科研助理2名: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微生物组或生物信息学方向各1名。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
联系邮箱:xuyisong@westlake.edu.cn;jufeng@westlake.edu.cn
鞠峰
EMBLab负责人
鞠峰,西湖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微生物组与生物技术实验室负责人,浙江省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获香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EAWAG) 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至今在西湖大学担任特聘研究员,开展环境微生物组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 等SCI期刊编委,以及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The Innovation、iMeta 等期刊青年编委。曾担任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理事会(NSERC)国际评审专家。曾获中国工程院院刊 Engineering“编委年度贡献奖”(2021)、中国生态学会“水云天微生物生态青年科技创新奖-特等奖”(2018)、香港科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香港大学“杰出研究生奖”(2015)等科研奖项。近三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4 项;目前参编中英文专著 4 本,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Advanced Science、Microbiom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引用 4000次。
来源/鞠峰实验室
编辑/戴雪萍
校对/苏凌菲
猜你喜欢
iMeta简介 高引文章 高颜值绘图imageGP 网络分析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