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第十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微生物多组学分会场完满落幕!...

第十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FGC-10)在青岛举行,聚焦微生物多组学应用研究,多位院士及专家分享了前沿成果,探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和临床应用,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深入交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710ba623456151f0f80d4317166f203.png

2023年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FGC-10)在青岛市黄岛区金沙滩希尔顿酒店正式启幕!本次大会共有5位院士近百位嘉宾出席并做精彩演讲、700余位行业学者及政府领导出席本次大会!各界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基因多组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思路,共话行业动态和研究思路。会议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积极响应及好评,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FGC大会是基因多组学研究领域著名的学术交流大会之一,旨在展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各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大会累计邀请演讲嘉宾700余人,注册总人数14000余人。 本届FGC大会设置主会场及“植物多组学应用研究、动物多组学应用研究、微生物多组学应用研究、医学多组学精准诊疗应用研究、时空多组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5大主题会场前沿报告。

8b3ffc3dbf19da81365298d928616b11.jpeg大会现场实况

大会风采

56e377fd15f2d2875e572a89fffed75b.gif

f93bda83d199ec4fccdd46f138f12ead.jpeg

e5cd54e9026e756428da58063bc982b3.jpeg

69e82cfe43e444115cf44e2ac50e53d4.jpeg

e20c7c06786bd6a4ee318c5d5f0b7e99.jpeg

558e722a9fbe289c9e6258ae6fd911db.jpeg

97ed186d45bc18ed6935e35e4f2b3aab.jpeg

6ab92cb043765f506723da624ced2c8d.jpeg

cf0bbd962f620d3af3e995ef7fe6d633.jpeg

微生物多组学应用研究会场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双江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靳光付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张玉忠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南京大学罗义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锡辉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刘星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房中则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王宇浩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报告。

aaf9e2b4063131d6eaff710b7865215b.png

7756e7d5d43d6e2f143711b343e64e95.gif

大会精彩报告

47bffc6d1aa95167d82fc8f663b2c682.png

48bb726874de2ec5c42ba7d95e66eca7.png

刘双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双江研究员介绍了“人体肠道微生物资源收集及开发利用”,从人体肠道微生物菌株资源库构建开始,介绍人体肠道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着重讨论克里斯藤森菌收集和功能评估,分享研究者对肠道微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未来研究方向和领域的理解。

d746f4718bd817000eb57152475895e7.png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国家杰青

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教授分享了:“人体微生物组:从因果到临床多中心”主题报告,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从关键疾病-关键菌-关键机制角度,在子痴前期、卒中、克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发现因果机制,进而开展CALM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探明人体微生态关键菌及潜在诊治新技术。

e5359ac2c1a2b54dc835013f1b6965ff.png

靳光付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国家杰青

南京医科大学靳光付教授分享了“胃部菌群与胃病变的多组学研究”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胃癌胃部菌群的研究进展,收集胃癌及癌前病变各时期(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研究对象,通过MGWAS分析鉴定了宿主基因组中与胃部荣群组分存在关联的多个遗传区域,识别了胃癌癌前病变进展过程中胃部菌群的特征改变并识别了胃癌特异微生物,为胃癌精准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9c78e134bcaa5466ee32b3c41ff7db90.png

张玉忠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海洋生命学院院长、国家杰青

中国海洋大学张玉忠教授分享了“海洋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及其生理、遗传与生化机制”主题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研究团队深海、极地海域系统开展的整合微生物学研究。从基因组层面,微生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结构生物学等多个层面,系统阐明深海、极地海域微生物驱动重要有机碳氮硫循环的过程、机制及生态效应,为开发利用深海、极地海域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c1e04fce66b3eb105ae2474f0a6d4bdf.png

缪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国家杰青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分享了“原生生物遗传多样性与资源利用”主题报告,缪老师研究团队在中国各类淡水水体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原生生物分离和鉴定。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新建立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原生动物活体种质资源库。

a078c5d219c17540ff8e3f7fbd59a872.png

赵方庆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青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研究员分享了“基于纳米孔测序的宿主及菌群靶向捕获技术”主题报告。赵老师介绍到,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受到了普遍关注,该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菌群数据类型复杂、数量庞大,其中蕴含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建立更为高效的算法模型来解读复杂菌群数据的内在规律,尤为迫切和重要。

8144536b4550696c283dd45ca2739f24.png

沈锡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杰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锡辉教授分享了“一个肠道病原细菌的格斗技能”主题报告。沈教授介绍了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一类常见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沈教授团队首次发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T6SS还可通过非接触依赖的方式将核酸酶型毒素蛋白Tce1分泌到胞外,通过识别靶标细菌表面受体的方式进入胞内杀菌,从而拓展了对T6SS杀菌功能的认识。

89f3e92a41e9276557febb4a443fd54a.png

刘星吟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刘星吟教授分享了“孤独症肠道菌群发育特征及其干预”主题报告。刘教授介绍到乳杆菌的定值影响谷氨酸/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并与孤独症严重程度成负相关,谷氨酸-谷氨酷胺循环调控神经发育可塑性,苯甲酸钠可改善孤独症小鼠社交行为。

c306a0cc38761477cbbdcf585f17a39f.png

房中则

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公共卫生学院毒理与卫生检验检疫学系主任和中心试验室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房中则教授分享了“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驱动的代谢病研究”主题报告,房教授介绍了肠FXR一神经酷胺轴介导肠一血管对话和肠HIF-2-乳酸-肠道菌群影响白色脂肪产热两个研究工作。提出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代谢组学技术大力地推动了代谢病研究进展。

46456a91e3d153728d4e941949ca659a.png

王宇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王宇浩教授分享了“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调控”主题报告,王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肠道菌群调控脂质代谢的全新机制,首次证明了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在肠道菌群调控肠道脂质吸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以肠道菌群或lncRNA为靶点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f52e0ae8e73d9f6265207c7b8fcc2528.png

王小龙

南京大学副教授

南京大学罗义教授

南京大学王小龙副教授代罗义教授带来“组学技术解析耐药基因的传播”主题报告,其研究团队利用组学技术解析了耐药基因的传播甚至能突破圈层,在固-气和土壤-植物等多介质环境发生传播,耐药基因还能从环境到哺乳动物发生跨介质传播,甚至在环境和临床之间频繁传播。为细菌菌耐药性的全球传播带来了新见解。

09bdd02f2ad925d06f0239d6ef4a3537.png

汪锴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汪锴副研究员分享了“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主题报告,汪教授团队聚集于肠道菌群产生的丰富代谢产物 (小分子代谢物、功能蛋白等),阐明了其对肝脏、脂肪多器官间调控的关键介质与分子机理,并针对潜在菌源靶点进行了药物筛选与功能评价,为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62c293ee716d275d422168c0475d6e7c.png

杭州厚泽生物

技术支持陈一恒

杭州厚泽生物技术公司陈一恒工程师分享了“Qsep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微生物检测及高通量测序质控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Qsep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三代测序文库的质控上的应用,及其在提升效率、通量灵活、精准度和灵敏度方面的优势。

总结

53e4dbf41658828af9ac90045ad7d0b9.gif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第十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FGC-10)微生物多组学应用研究会场落下帷幕!与会学者们充分探讨了微生物多组学研究前沿进展及经验分享,在此铭谢所有本届大会的专家学者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相信每一位参会人员都受益匪浅,也祝愿每一位研究学者都能喜报频频!

2024年,让我们再次相聚第十一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FGC-11)!

合作伙伴

5ecc605fc86fe9b2d1d3fd8ed4696a6e.gif

e2017b86a2533dc46ccd32382201b1f5.jpeg

合作媒体

b56414676ddc05f5cc8c10da41f16949.gif

6ec23a142219ecbf333979bd79c019fb.jpeg

ef0906dded32bba1e2a9d0e4237abe69.gif

f2197fa01612c7468ed3411b33422ee3.gif

扫码

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文章内容感兴趣,欢迎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7f0cb5b605da1b993b859db6333bac7f.gif

588616a2e2ac65fe65dcead83183db3b.jpeg

50ca1b890c8e44defd4560416b672f11.png

7211734c6a88bc457f470ab2b852c262.gif

文:科技服务

排版:市场部

MOER

bf95b4ca691223b69e2ff69c66c6a152.png

更多渠道更多信息

506cfe18bdbd1ef29c1ee40bcd7904f5.png

7f5a8f846f096dfa28436e0396a4efa6.png

bb143755d82ac5381d4294d994568173.png

扫码学习

bilibili

扫码关注

视频号

扫码查看

知乎号

百迈客生物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提供基因多组学测序服务和单细胞空间组学仪器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主要包括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两大业务板块。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在中国、欧洲等地区拥有以博士和硕士为主体的研发及服务团队,先后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上千篇,累计影响因子超9000分。拥有Illumina、PacBio、ONT、Waters等二代测序、三代测序和质谱检测平台,自主创新的百灵实验室全自动生产线、BMKCloud多组学大数据智能交付平台及亚细胞级S系列空间组学产品,为全球科研机构、医院、制药公司等提供高品质基因多组学服务和产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