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冯婕研究员团队的文章“Understanding the rapid spread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s mediated by IS26”已在mLife网站正式上线。该研究团队对公共数据库中细菌完整基因组携带的IS26及其形成的可移动单元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IS26在细菌物种中广泛分布,IS26形成的可移动单元可介导多种耐药基因在物种间(最高为门水平)频繁地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平均贡献率高达41.2%。IS26插入位点的非特异性可能是其分布广扩散快的主要原因。这为全面了解可移动元件对耐药基因传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可移动元件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水平基因转移是细菌快速获取、积累和传播耐药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尽管关于插入序列IS在耐药基因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但插入序列对耐药基因传播的贡献程度仍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公共数据库NCBI中的12142个完整的细菌基因组中的IS26元件,共鉴定出2656个携带耐药基因的IS26-bounded可移动单元(translocatable IS26-bounded units with ARGs,tIS26-bU-ARGs)。这些tIS26-bU-ARGs介导124个不同类型的共5439个耐药基因(对12种抗生素产生抗性)在细菌间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图1)。其中,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的丰度最高,其次是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为了评估IS26对耐药基因传播的贡献,该团队计算了IS26对ARGs的贡献率,结果显示,tIS26-bU-ARGs对每个耐药基因的平均贡献率可达41.2%。值得注意的是,tIS26-bU-ARGs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73个物种,其中最主要的是γ-变形菌门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沙门氏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这些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说明IS26在临床病原菌的耐药基因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 IS26介导的携带耐药基因的可移动单元的鉴定流程及分布特征
该团队进一步对tIS26-bU-ARGs介导的耐药基因水平基因转移事件进行分析,发现tIS26-bU-ARGs非常活跃。同一tIS26-bU-ARG单元可在2-9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中被检测到,说明其水平转移频率非常高;且同一tIS26-bU-ARG单元可分布于不同物种中,说明tIS26-bU-ARGs可介导耐药基因发生跨物种(甚至跨门)传播。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IS26-bU-ARG单元在细菌中的比例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图2),说明tIS26-bU-ARG单元介导耐药基因的快速传播扩散。该团队对IS26插入位点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插入位点序列的碱基组成无偏好性,这可能是其广泛分布和快速传播的主要机制。
图2 IS26介导的携带耐药基因的可移动单元的传播扩散趋势
综上所述,插入序列IS26可介导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快速传播扩散,堪称细菌间耐药基因传播的“快速列车”。因此,后续研究应加强对IS26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监测,以促进耐药的防控。
引用本论文:Tang N, Wei D, Zeng Y, Zhang G, Wang C, Feng J,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apid spread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s mediated by IS26. mLife. 2024;3:101–109.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mlf2.12114
往期 · 推荐
mLife | 封面文章:Why and how to use the SeqCode
mLife | 分枝杆菌利用自身插入序列快速进化获得广谱抗噬菌体能力
mLife | 化敌为友:质粒逃逸宿主CRISPR免疫的理性设计及其在载体构建中的应用
mLife
期刊简介
mLife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为合作单位)的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第一本综合性高起点英文期刊。mLife瞄准全球微生物学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前沿进展,报道内容覆盖微生物学各个学科。mLife的办刊目标是打造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国际旗舰期刊。目前mLife已被Scopus、DOAJ、 CSCD、CAS、Google Scholar、ESCI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期刊网站:
http://mlife.im.ac.cn/
https://wileyonlinelibrary.com/journal/mLife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097-1699
投稿网站: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mlife
宏基因组推荐
本公众号现全面开放投稿,希望文章作者讲出自己的科研故事,分享论文的精华与亮点。投稿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ongxinliu 或 meta-genomics)
猜你喜欢
iMeta高引文章 fastp 复杂热图 ggtree 绘图imageGP 网络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