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85686/answer/905456574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认识的phd整天把导师挂在嘴边,又爱又恨,那么博士生和导师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果是一名小学生,我们不用想就知道,正常情况下,小学生和老师就是师生关系。但为什么到博士这里,会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博士生和导师到底是什么关系,当然师生关系肯定是包含在内的,除此之外却又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博士生涯,小编认为最根本的在于博士的学习,导师起到了大多数关键性的作用,博士的教育没有标准化,在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学院专业就有可能有不同的博士状态。博士生尽管还是学生,但却是一名自己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学生。
作者:谢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85686/answer/23599563
Nature上曾经有一篇文章分析"好导师"的特点,其中提出,一个好的导师不仅仅是你工作中的领导,学习中的师长,也应该是人生的Mentor。
这个标准可能高了一点...
详细说就是,导师肯定不止是你工作中的上级,因为上级只需要对项目负责就好了,导师理论上还是要对你负责的。他的工作内容不止包括拉钱,出活,指挥你出活,还包括培养你--虽然很多导师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了也不践行。
生活助理的模式绝对不正确,这是不专业的行为,北美很多导师在师生关系存续期是不同意学生加自己facebook的,因为要把关系框在职业范畴内而不是私生活上。加LinkedIn是可以的,因为这个属于职业。同样的,父与子关系也是不对的,导师不应该主动过问学生的私人事务。当然,处得好的师生,也有学生主动就私事咨询导师的。滚床单是绝对错误的,搁美国或者德国都可以举报了。真要滚的话,先换导师再滚吧,我没见过实际案例。
为什么导师和博士的关系不应该延伸进私人领域,但又说要人生Mentor呢?因为(理想状态下)你的导师对你的责任是全面建立你的科研能力,而这个理应是和你未来的职业相关的,所以就牵扯到你的个人规划,人生理想,为人处事等等。导师和你专业相关,成就又很高,如果你们充分互信的话,在你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应该是比你父母更有效的咨询对象。
所以我就说,这种标准很高很高嘛~
一般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取决于导师,第一导师是否是个有责任心的人,第二导师是否是个热心教育的人,第三导师是否是个控制欲强的人,如果答案是Y,Y,N的话,恭喜。(以上假定导师的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是合格的,对于混进faculty队伍的奇怪的东西不予讨论。)
然后,学生虽然没有决定相处模式的能力,但是却有破坏关系的能力,即使有的学生没有意识到...拿人钱不干事,遇事不商量不汇报,背着导师攀高枝玩花样,都是可以迅速把一个好导师切换到坏模式的行为...
作者:南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85686/answer/905456574
不请自来。
我是2019年7月刚刚毕业的,终于从博士生变成了一个博士。
2014年考研本校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2016年顺利转为硕博连读。医学狗,读博在所难免。一开始只是想弄个学历,没曾想在进入师门之后逐渐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这个过程中确确实实离不开我导耐心的引导。
当初本科平时学习也就划划水,连本校保研的资格都没混上,可想而知有多辣鸡。但也是幸好差几名没保上,才有机会通过考研的方式来到我导名下。
我导是个极其热爱科研,耿直细心,又不图虚名之人。由于快五十岁时才回到大陆高校任教,所以对带学生没啥经验,算起来我是他的第三代弟子。
他对带学生一开始也没太大热情。对他来说,有没有孩子给他干活都无所谓的,毕竟我们这个方向搞科研就是抓数据、搞分析,然后写sci。这一系列对我导师来说驾轻就熟、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干完,因在学界早有建树,很多数据都是别人亲自送上门,根本用不着太劳心劳力,所以他的科研奖励常年在我们学院名列一二。在我入组之前,当时还没有sci盛行作为毕业要求的时候,我导就要求来者必须发sci,要不然就别来糟蹋他的数据。当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说实话,脑子有点儿一紧,害怕自己没能力搞出来,可师姐们说只要能分析出结果,写得再烂,咱老师都能给它“起死回生”,这样悬着的心又稍稍落地。入组以后发现,导师对于硕士生除了写一篇sci毕业之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了。后来才了解到,他觉得硕士学制短,刚体味到一点科研就毕业,很可惜,索性就按照“差不多得了”的标准来培养。所以,一个学期就开两次组会:开学一次——布置本学期任务,期末一次——检查本学期任务。当时年纪小,觉得三年啊,就只用写一篇sci,简直爽歪歪。于是整个状态十分放羊。每天听听课,然后和外校同学联联谊,去旅游,支教…乱七八糟玩了一学期,反正定点儿该交给导师的东西我都没落下,但要我再努力点…呃感觉没啥动力。
再后来返回学校,进入到了数据分析的阶段,因为课题组人少啊,大师姐要毕业工作,二师姐也就比我大点儿,所以刚接触到这个工作的时候头大,自己不会且无人可以依靠,就只能自学。
但学习肯定就会碰壁嘛,有时候实在逼不得已只能求助导师。第一次找导师时心虚、害怕,哪知道我导点着一根烟就让我把笔记本搬来然后慢慢指导我,我当时内心都惊呆了。导师有时候讲的很跳跃,听不懂,我只能厚着脸皮反复问,问懂了就飞快地记在笔记本上。
我还记得自己当时问了个问题:老师,要是数据分析不出来,和我们猜测不一致咋办啊?当时老师白了我一眼:还能咋办,说明此路不通,我们要另换一个题目重新探索新故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催你快点分析数据呢,我不是神算子,不是所有方向都看得清,早点发现问题就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时间。
后来还被反复强调科研的严肃性,明里暗里意思是不能学术造假,过度强调也导致我很害怕出一丁点儿错…不过也许是这样,我被我导耐心、严谨、诚实征服了,彻底想读博。于是某天就很郑重其事地向他汇报了我的想法,哪知道他说:女孩子早点毕业嫁人得了,读什么博…我想完了,估计太笨,导师没看上。哪知道没几天他老人家给我来了个电话让我去见他,我立马从寝室穿戴整齐跑去过去:你确定要读博吗?我这儿有个x医院的联系我,准备考我下一年的博士,你要想读我就不要了,准备下下年招你。我去!从天而降的惊喜啊!我立马忙不迭地:读啊!绝不反悔!那下午以后,按部就班的学习,强度不大,但是探索欲望很强,因为每天心里都美滋滋的。等到转博那年却出了意外,学院名额紧张,由于当时我导手里还没有国家级课题,所以本来说好留给我的名额出现了悬念。煮熟的鸭子要飞的感觉让我急得掉眼泪,心想难道与导师的缘分就这样了么?中午,我导把我叫过去,说是读博这个事情可能会黄,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让我留份简历给他。哎,也是啊,导师性格其实很温和,又是刚来没几年的,肯定这名额也就让出去了。我心这样想着,眼泪就止不住了。说实话,那会儿才研二,除了我去问点问题之外,和导师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对他的印象一直就是一位值得信任的长辈。
终于有一天傍晚,我正和家里说这边的情况,也是哭的稀里哗啦(没办法,天生就是爱哭 ),这时我导电话直接过来了,吓得我连忙接起:哈哈!险胜!你有书读啦!学术委员会刚刚的决定!这个名额留给你了!我天啊,一下子阳光穿透了乌云,我还记得那个冷飕飕的傍晚就因为这通电话变得温暖起来。等到后来才知,这一切都是会议上导师为我据理力争而来的。上一年他把博士名额让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出现这样的状况,能把我给留下来。那分钟,觉得导师身上有种深谋远虑的光辉。
由于这个博士名额来之不易,所以我压力很大,转年进入博一,但文章屡屡被拒,脑门儿都被拒亮了。看着同年转入博士的同学,都人手一篇sci了,我心情十分低落。觉得十分对不起老板手把手地教我,连投稿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都亲自己交我啊同志们!我觉得自己是个废柴,是连进办公室都觉得羞愧的那种废柴。那时我手里已经写了好了两篇文章,第一篇一直没有修稿机会,第二篇大修以后被拒。在这个过程中,导师除了给我细致改文章以外(有时沟通能到晚上一点过,开着微信和导师互传文件,隔空接受指导),还要给我做心理工作:我以前一篇文章,压了好几年才发能,要自信!只要写了还能投不出去?咱慢点儿也行,不怕!其实哪能不怕啊,转眼就博一了,相当于硕士三年级,三年,一篇文章都没投出去,和之前预想的也差太多。高铁站外,说完这话,老师猛吸了一口烟,我忍着眼泪点点头——我知道导师心里也急,因为我是他的第一个硕博连读的学生。
不过上了博士之后确实和硕士很不一样,不仅心理压力大,导师派的任务也变得多了起来。除了每个学期雷打不动写一篇文章之外,还要搞课题,弄血样,联系厂家做检测等等,同时我还肩负了另外一个课题组的任务,他们那边凡是涉及我们领域的事情:数据整理、分析、撰稿、投递等等,要有写各种小标书,去给人做答辩啥的…全部都交由我处理,还要负责带学弟学妹。哦对了,还要谈恋爱,忙得飞起来。熬夜通宵简直很家常了。
可能天道酬勤吧,2018年我的文章刷刷刷的都接收了,一直到毕业我一作sci一共8篇,2篇一区,5篇二区,1篇三区。过年时,导师由于要去国外医学转化指导,没时间搞国自然,把任务交给了我,有啥就邮件联系。我写好了初稿,他回国后马不停蹄地就修本子,深夜指导我这个对于他来说也是常态。后来本子顺利中了,他在外面总是乐呵呵地夸我能干,实际上背后是他的付出和心血,但他不提。由于我长时间熬夜,显得人很憔悴,他也是及时看到就敦促我休息,基本都不派活儿给我了,也命令禁止别的老师使唤我,让我安安心心把大论文写完就是完成任务。这一点我特别感激!
还记得申请国家奖学金,那时刚到外地出差就临时收到研究生院通知,他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一起买了机票赶回来,让我做述职。他能理解、明白这种活动的亲身参与对于学生来说比拿那个名号和钱有更重要的意义。这,我也十分感激!
其实在我每一次的进步中,不论或大或小,他都一直鼓励我。除此之外,对于工作,他曾说:“天高任鸟飞。无论你是留还是走,我都一百个支持你,虽然我舍不得。”每每想到这五年来,导师对我的帮助,对我的培养,我觉得就像父亲对于孩子的关怀(其实觉得讲到父女这种关系,真害怕僭越了,但那种温暖又不求回报的感觉,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关系来比喻)。他一直都在教我:与人合作,不仅要讲原则,也要舍得,少一些斤斤计较,才能有朋友。还教我,刚入职场,要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心态,切忌浮躁。让我每天多运动,告诉我科研之路是漫长的孤旅,一定要有强健的体魄,于是要求我把微信步数打开,每次只要能超过一万步,他就会给我点赞,发给大拇指的表情以资鼓励……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我来说,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有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关心我、指引我。他和师母很恩爱,在家庭方面,他告诉我要兼顾好工作与家庭,该谈恋爱时还是要恋爱,早点结婚,不要为工作太耽误某些人生进程。师母说,导师可喜欢我和师妹了,每天回家都叨叨个不停,还要为我们介绍对象。当时我听到,第一个感觉就是我何德何能……毕业在饭桌上,导师对我说,你呀跟了我这么多年,不是女儿也至少是半个女儿了…当时没绷住,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在我们课题组里,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他的评价都是由衷的竖起大拇指,只要想在老师那里做点东西的,就没有人是空着手走的。
转眼我就毕业了,看到这个题目真的忍不住回忆那么多…他对科研有着纯粹的热爱,他是善良的、正直的、有原则的,又是那么接地气的…能遇上他,我真是多么的幸运…如今我也继续从事着科研工作,希望自己也能像导师一样,热爱科研,正视科研,不骄不躁,为大家讲好科研里的新“故事”……
作者:Ya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85686/answer/258961690
作为一个经历了漫长的PHD生涯的生物学博士,我来说下我的感悟。
导师导师,半导半师。
一个合格的博士,不可能是教出来的。
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导师,“为师”要教会做研究方式方法,“为导”要把握好课题的大方向。当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也是导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能没有经历过理工科博士生涯的人们不明白,为什么博士不是教出来的呢?其实攻读博士学位和大众理解的“读书”有很大不同。博士是搞研究,搞研究就是搞别人没有搞过的东西,探究未知的世界,虽然大多只是那么冰山一角,不值一提。但既然未知,又有谁能教你呢?
当然,我们非常需要导师的指导,第一需要教我们研究的方法,第二需要和我们一同讨论并在每一个实验的节点上把握下一步的方向,第三需要帮我们修改论文并发表。因为在研究领域,刚开始的我们是小白,没有方向。直到终于完成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才算真正的明白科研是怎么回事。
这是我个人对博士和导师的领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