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金运营人的“日常”和“非常”
2016-11-23 06:47:00 第一财经日报
郭璐庆 谢丹敏
[由于从投资方向能够突破的空间比较小,大部分创新都是基于产品运营环节的创新而实现产品的创新,如早期的分级基金、近期的场内货币ETF以及沪港通业务开通以来的相关基金产品创新]
一只基金得以成功运转,基金运营工作贯穿始终。“运营是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心,投资、交易、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都离不开运营。比如投资新品种,投资前是否有投资限制?估值系统如何做支持?投资后收益如何计算?交易后的交收结算是否及时准确?创新产品设计和份额登记、估值、清算从根本上来说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银华基金(博客,微博)运营总监龚飒表示。
基金运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即便是基金从业人员,对基金运营的工作状态或知之甚少。为更好展现基金运营人员的工作状态,《第一财经日报》试图通过揭示运营人的“日常”和“非常”,对这个岗位进行初步的窥探。
基金运营人的“日常”
每天早上8点,运营人的齿轮准时启动,每个基金销售数据的下发清算,每一笔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资金结算划付、每一笔基金交易资金结算划付,贯穿了运营人的整个白昼,数据要准,金额要对,时间要快,一分不差,一丝不苟。
每天下午4点,运营人的下半场开始,从估值数据读取转换为会计凭证再到估值表产生,一切都犹如行云流水,管理人与托管人的电话走起,一串串数据读下来,一张张估值表对下来,猛一抬头已是明月高挂,接下来还要给基金经理提供第二天的可用头寸数据,报送监管数据。
每天晚上8点,运营人的收场工作来了,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基金销售数据,确认投资者的每一笔交易,跑清算、控大额、报监管数据,终于可以下班了,基本上已过凌晨。
以上便是一个运营人每个工作日的写照,7×24小时都可以成为运营的工作时间。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运营人员也会时刻与公司前台保持沟通,力求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产品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运营的创新。“由于从投资方向能够突破的空间比较小,大部分创新都是基于产品运营环节的创新而实现产品的创新,如早期的分级基金、近期的场内货币ETF以及沪港通业务开通以来的相关基金产品创新。由此可见,基金管理人运营部门通过运营流程的创新,推动运营系统的升级改造,为公募基金近几年创新以及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龚飒进一步表示。
基金运营人的“非常”
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市难忘的一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随着个股流动性的短缺,一系列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出现在基金运营等部门的面前:此时的停牌股票停牌前的价格还能否反映当前的真实市场价值?应当用什么样的价格准确衡量停牌股票的市场价值?基金资产净值又应当如何调整?
对此,嘉实基金(博客,微博)的做法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应对,估值团队经常连夜召开估值委员会紧急会议,评估每一只股票的合理价格、每一只基金的真实价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果断决策。
远在广州的广发基金也不例外。2015年7月7日晚7点,在股市行情下行、大量股票停牌的情况下,广发基金基金会计部专户组正在与基金经理、风控部门紧急讨论是否对专户产品的停牌股票也进行估值调整。
“以往只有公募基金涉及停牌股票估值调整,对于非公募产品的停牌股票估值调整在业内少有先例。当时将有7个专户会开放,如果产品持有的停牌股票仍然采用停牌价格估值,当期赎回的投资者将获得额外收益,而剩余持有者利益将蒙受损失。”广发基金运营总监窦刚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为了保护持有人的利益,广发基金会计部专户组的做法是,先计算出停牌股票按现有停牌价估值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主动反馈给基金经理和风控部门,讨论对专户产品进行估值调整的必要性。
窦刚进一步告诉记者,由于涉及很多产品及托管行,且产品持有众多的停牌股票,专户组与基金经理一起验算这些产品停牌股票估值调整对净值的影响,测算调整前后的差异,并评估该调整对当期赎回的投资者和剩余投资者的公平性。
“根据估算结果,各部门讨论决定对专户停牌股票进行估值调整,确定了调整的范围和价格,对每一分价格的调整都反复验算和核对;之后,专户组同事整理出估值调整公告,发送给各托管行,并电话沟通确认,与托管行核对计算价格。由于部分托管行对专户产品并没有价格调整的经验,主办会计们向托管行逐一电话沟通和解释,以确保持有人利益为先,对所有的调整价格与托管行进行了再次确认和复核。”窦刚回忆道。
“中后台简单说来就是算算算,算净值、算份额、算清算款、出估值表、出报表、出定期报告,在纷繁复杂的估值办法指引下,在海量的数据中去追求证券的公允价。锱铢必较是后台人工作的常态,花几个小时去解决1分钱的事情早已见怪不怪。”博时基金一位运作部人员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