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到底能不能行?

共享汽车,到底能不能行?咋不吭声了呢?
先来结论:智能化下半场,共享化压轴。

如果没有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就是现在它最初的样子——公交和出租。只有自动驾驶取消司机后,共享才有想象空间。很多问题其实大家内心有答案,也许太忙没注意到,也许觉得与汝无瓜。因此机会给到了闲者。

共享是新概念吗?

不是。 若论共享概念,共享单车也不是起点。公交和出租,都是共享汽车,共享的不仅是车辆,而且还有司机的人工。公交是时空共享,出租是空间分时共享,缺点是人力成本较高。租车也是共享,目前的窘境在于流量太小、费用太高。

自动驾驶取代了谁?

司机。 显而易见,车辆是载体,驾驶是核心,只是从手动变成了自动。机器代替人工,解放比取代更适合。开车,和采矿、流水线,别无二致。重复、强度大、或者环境恶劣,这些更适合机器做。机器替代人工,是生产力的进步,是大势不可违。

产生什么效益?

自动驾驶取消司机后,共享才有想象空间。以下仅列举几例:

  1. 车费。
    自动驾驶后,不用给司机开工资了,相比出租车,车费必定低不少。若是同路拼车,拿5座轿车讲,还多一位分摊车费,距离短的话甚至跟公交票价差不多。冷天热天下雨天,最后一公里,比骑单车不要舒服太多。
  2. 频次。
    现在乘用车几乎都是私家车,大家平时开车也就上下班,一天两次,一家人只能一个人用,绝大部分时间趴在停车场。一个人上下班这种用法,就是浪费社会资源。只有自动驾驶才能把车调动起来,消除这种浪费。你专心工作,车送娃上下学,开出租赚钱。
  3. 乘员状态。
    原本自己开车是不好分心的。自动驾驶后,休息、娱乐、甚至办公,都成为了可能。要是从家到单位,睡觉也不怕错过站。要是看视频听音乐,几个人也容易达成共识。要是几个同事一起,聊聊工作也不错。出门旅游,一家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想去哪就去哪。

现在能干嘛?

  1. 总需求。
    根据各种大数据统计,评估出行总需求。也许,实现自动驾驶后买私家车并不是最优选项。彼时,网约自动出租车,个人只需支付车费,没有保养、停车等顾虑。运营企业省下人工的同时,可以全天24小时调度用车,进一步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那么,出行总需求是否能维持增长?运行效率提升是否会导致数量的减小?目前汽车产能扩张到多大比较合适?报废和新增的平衡点在哪儿?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可能,自动驾驶会使汽车工业革自己的命。
  2. 停放。
    类比共享单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会否挤占城市公共道路空间,影响人们通行。共享单车在发展初期,各公司都只管投放数量不管运维,街道上到处都是,的确影响了人们的通行,也影响了城市形象。目前可以考虑:自动出租车如何配合公交系统?需求总量有多大?合适的运行、停放、维护的比例是多大?如何规划车站?车站的容量有多大?
  3. 调度。
    现阶段网约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在网约平台上打过车,肯定都有直观感受,目前还不够令人满意。调度问题可以描述为: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分布,考虑起始点、多个目的地,计算最优距离,使车上乘客的时间和距离都最小。优化的方向有:是否可以通过增加网约车数量来优化,数量增加多少,时间优化多少?
  4. 杀熟。
    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大数据本应该用于优化服务,提升体验。然而,现在的外卖、打车平台,都用来杀熟。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应该取之由道。本来一件好事,大家共建共享,杀熟却使好处尽归平台,甚至于侵占商家和顾客。目前,对于大数据杀熟这种技术作恶,还缺乏有效监督手段,这也是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5. 被替人工出路。
    目前很多使用人工,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口,但这部分劳动又的确是简单重复的,再就业可能是个问题。一个是转运营维护,就如无人地铁、工业机器人替代的人工一样。再一个是转向与人打交道,毕竟人面对人比面对机器更亲切。当然,如果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那则是天高海阔,机器永远也取代不了人类。
  • 25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