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独孤风,一位曾经的港口煤炭工人,如今在某国企担任大数据负责人,同时也是大数据流动的作者。多年深耕于数据领域,让我对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数据流通的潜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近日,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这是一份全面阐述如何构建可信数据空间、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数据高效流通的重要战略文件。可信数据空间被定义为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这个概念不仅是数据流通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接下来,我将通过五个章节带大家解读报告的核心内容,剖析其对未来数据治理和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整理思维导图如下:
报告对于可信数据空间给出明确定义。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 体。可信数据空间须具备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类核心能力。本文件所称可信数据空间、数据空间、空间的含义相同。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以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报告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可信数据空间的战略定位,即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推动数据要素的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可信数据空间并非单一技术架构,而是一个基于共识规则的生态体系,其核心在于实现“可信可管、互联互通、价值共创”。从企业到行业,从城市到跨境,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需求。
到2028年,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技术、运营、生态、标准、安全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并形成广泛互联的空间网络。这一空间网络不仅要满足数据流通的技术需求,更要注重数据要素的制度设计和价值释放。通过这一网络,我国将基本形成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据生态体系,为实现数据驱动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这些目标的设定展现了国家对于可信数据空间的高度重视,并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意义在于其“聚合”与“共享”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信数据空间将打通数据流通的堵点,消除“数据孤岛”;另一方面,它将通过标准化和机制创新,推动数据要素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高效匹配,释放数据的更大价值。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民生改善,都将直接受益于这一战略的落地。
二、能力建设:构建可信数据流通的基础框架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在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清晰的框架,重点围绕“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大核心能力展开。这三项能力不仅是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的基础,也是实现数据高效流通、安全利用和价值释放的关键支撑。
构建数据可信管控能力。可信数据管控是保障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的前提。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支持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建立接入认证体系,确保所有数据参与主体身份可信、权限明确。此外,计划强调推动空间资源使用合约和合作规范的建立,确保数据使用过程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例如,通过智能合约、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数据的利用价值。同时,报告还提出要构建履约行为存证体系,确保数据交易和合作的过程可追溯、可核验。这些措施将为数据权属保护、流通管理及合规使用构建强有力的技术和制度保障。
提高数据空间资源交互能力。报告针对不同数据空间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实现数据产品和服务的统一发布、高效查询和跨主体互认,可信数据空间将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高效流转。例如,不同行业、区域的数据空间可以通过统一的数据标识体系和接口标准实现兼容和协作,促进跨空间身份认证、数据共享和服务共用。这种资源交互能力不仅提升了数据流通的效率,还为数据服务的多样化和精准化奠定了基础。对于未来的数据要素市场化,这种互联互通能力将发挥关键作用。
强化可信数据空间价值共创能力。数据的真实价值体现在“用”而非“存”。行动计划鼓励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部署应用开发环境,全面开放数据资源接口,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开发支持。同时,计划提出要引导运营者建立透明、公平的运营规则,支持数据提供方、开发方、服务方之间的价值协同和业务合作。例如,金融行业的数据空间可以通过与物流行业协作,利用互通的数据资源开发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估模型,实现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高效融资。这种数据价值共创机制,不仅能推动产业协同,还能为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注入新的活力。
三、推广与应用:从企业到跨境,全面推动可信数据空间落地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将通过多层次、多领域推进可信数据空间的推广与应用,覆盖企业、行业、城市、个人以及跨境数据合作等场景,全面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实际落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可信数据空间推广的核心主体。计划鼓励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率先试点,建立可信数据空间标杆案例,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通过可信数据空间,企业可以实现内部多系统数据的高效整合,打破数据孤岛,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如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整合生产、库存与物流数据,优化供应链协作能力。同时,计划关注中小企业的数据服务需求,提出降低接入门槛,为其提供普惠性的可信数据服务。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可信数据空间获取更精准的市场洞察、金融支持及供应链资源,从而实现快速数字化转型。
在行业层面,可信数据空间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供支撑,推动行业整体数智化升级。农业领域可以整合土地、气象、农机等多维数据资源,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实现精准种植管理和市场供需匹配。工业领域则可以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连接生产设备和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实现更高效的工业互联网场景协作,推动智能制造升级。而在服务领域,尤其是金融和医疗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能够促进数据共享与风险管理,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在城市数据空间建设中,可信数据空间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提供新动能。城市层面的数据空间可以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数据专区。例如,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加快产业链内企业间的数据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信数据空间能够提升城市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据管理能力,优化城市运行效率,为市民带来更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个人数据的可信利用与跨境数据流通是可信数据空间的两大探索方向。行动计划提出,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进个人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探索个人数据确权、授权与权益分配机制,为个人数据流通奠定制度基础。在跨境数据合作方面,计划提出建设高效、安全的跨境数据流通机制,并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示范项目。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跨境供应链数据协同、国际贸易数字化等场景将进一步优化,推动全球数据价值链的构建。
四、夯实基础:推进可信数据空间核心能力建设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指出,可信数据空间的高效运作需要坚实的基础支撑。为此,计划围绕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完善、标准规范制定等关键内容,提出一系列筑基行动,为可信数据空间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底层保障。
技术创新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驱动力。计划提出深化数据可信管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聚焦隐私计算、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存证等新兴技术。在实践中,这些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流通过程中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可信传输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性。例如,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可以在保障数据源不泄露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联合分析,解决数据共享中的安全与隐私矛盾。同时,行动计划还鼓励开展技术攻关,探索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治理新模式,为可信数据空间的智能化运转提供技术支撑。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重要支柱。计划提出优化一体化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高效、稳定的数据交换和存储平台,这将有效提升数据资源的流通效率和安全性。在全国范围内,将逐步打造区域性数据枢纽节点,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数据资源目录、元数据管理、数据标识体系等数据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进一步规范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共享。例如,统一的数据标识体系可以实现不同数据空间间的高效识别与解析,从而消除“数据孤岛”,助力数据要素的规模化流通。
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可信数据空间运行合规化的重要抓手。行动计划提出构建涵盖数据标识、接口协议、隐私保护、跨境流通等多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实现跨行业、跨平台、跨区域的高度兼容性,为数据流通和协同打下基础。例如,统一的隐私保护标准可以为行业内的数据交换提供清晰的合规指引,降低数据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此外,计划还鼓励中国的相关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进程,为全球数据治理贡献“中国经验”。
国际合作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行动计划强调,要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可信数据空间领域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数据跨境流通机制,促进国际间的互利共赢。在全球数据治理规则中,中国将积极贡献智慧,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开放的国际数据合作环境。
五、多层保障:构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坚实支撑体系
为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高效建设和广泛应用,《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从管理协同、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标杆引领和交流合作五个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的保障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撑体系,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地实施。
在管理层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统筹联动,探索跨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将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整合起来,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各部门将共同完善管理流程,优化协作模式,确保可信数据空间的运行更加高效规范。
在资金支持上,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多渠道统筹资源,推动资金投入多元化。通过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区域实际,统筹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重点投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此同时,计划还提出构建符合数据要素发展特点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基于数据资产的融资模式,为行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资金支持。
人才培养是保障可信数据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行动计划指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应加快可信数据空间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依托实际项目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同时,计划还提出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孵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等手段,为可信数据空间相关的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
打造标杆项目是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行业标杆来引导和加速可信数据空间的广泛应用。计划将支持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可信数据空间项目,涵盖重点行业、区域和应用场景,并建立完善的发展引导体系。这些标杆项目不仅为后续推广提供了实践样本,也将为行业发展树立可参照的成功模式。
在交流合作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可信数据空间制度规则、技术研发和市场服务的多领域交流与协作。鼓励组织编制可信数据空间知识读本,广泛开展普及培训,为行业相关方提供操作性指导。同时,通过举办对接活动,推动跨空间、跨域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交流共享,进一步拓展可信数据空间的应用边界。
更多数据治理、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相关知识分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分享,欢迎关注大数据流动。
数据空间相关,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数据空间”
另外战友别忘了帮点个“在看”👇
大数据流动需要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