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是根据业务场景的需求,通过对目标对象(含静态、动态特性)运用抽象、归纳、推理等算法得到的高度精练的特征标识,用于差异化管理与决策。标签由标签和标签值组成,打在目标对象上。
标签由互联网领域逐步推广到其他领域,打标签的对象也由用户、产品等扩展到渠道、营销活动等。在互联网领域,标签有助于实现精准营销、定向推送、提升用户差异化体验等;在行业领域,标签更多助力于战略分级、智能搜索、优化运营、精准营销、优化服务、智慧经营等。
标签分为事实标签、规则标签和模型标签。

-
事实标签是描述实体的客观事实,关注实体的属性特征,如一个部件是采购件还是非采购件,一名员工是男性还是女性等,标签来源于实体的属性,是客观和静态的;
-
规则标签是对数据加工处理后的标签,是属性与度量结合的统计结果,如货物是否是超重货物,产品是否是热销产品等,标签是通过属性结合一些判断规则生成的,是相对
-
客观和静态的;
-
模型标签则是洞察业务价值导向的不同特征,是对于实体的评估和预测,如消费者的换机消费潜力是旺盛、普通还是低等,标签是通过属性结合算法生成的,是主观和动态的。
标签管理分为标签体系建设和打标签。
1. 标签体系建设
(1)选定目标对象,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标签所打的业务对象,业务对象范围参考公司发布的信息架构中的业务对象。
(2)根据标签的复杂程度进行标签层级设计。
(3)进行详细的标签和标签值设计,包括标签定义、适用范围、标签的生成逻辑等:
-
事实标签应与业务对象中的属性和属性值保持一致,不允许新增和修改;
-
规则标签按照业务部门的规则进行相关设计;
-
模型标签根据算法模型生成。
2. 打标签
(1)打标签数据存储结构
打标签是建立标签值与实例数据的关系,可以对一个业务对象、一个逻辑数据实体、一个物理表或一条记录打标签。
为了方便从“用户”视角查找、关联、消费标签,可增加用户表,将标签归属到该“用户”下,这里的“用户”是泛指,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一个部门、一个项目等。
(2)打标签的实现方法
-
事实标签:根据标签值和属性允许值的关系由系统自动打标签。
-
规则标签:设计打标签逻辑由系统自动打标签。
-
模型标签:设计打标签算法模型由系统自动打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