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极管的放大电路

一、放大的概念

放大的对象:变化量,也就是交流量

放大的本质:能量的控制

放大的特征:功率放大(增大电流、增大电压)

放大的基本要求:不失真

二、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Us:信号源
Rs:信号源的等效电阻
Ri:从输入端看进去放大电路的电阻

Uo:从输出看进去等效的电压源,并并联一个等效内阻Ro
Rl:负载

三、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3.1器件介绍

R_{B}:为电路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影响I_{B}的大小,进而影响U_{BE}

R_{C}:把放大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U_{O}=-i_{c}*R_{C}(反向)(不理解是吧,放在这,后面有推导过程,见3.3)

U_{cc }:为电路供能,为电路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C_{1}:输入耦合电容

C_{2}:输出耦合电容

C1和C2为隔直通交作用,因为放大的信号是交流信号

3.2基础变量

直流量:大写字母和大写下标,U_{BE}

交流量:小写字母和小写下标,i_{b}

全流量:小写字母和大写下标,i_{C}i_{C}=I_{C}+i_{c}

直流量对应静态工作点,交流量为需要放大的量

3.3放大过程(并且解释u_{ce}为什么会反向)

总基级电压:u_{BE}=U_{BEQ}+u_{i}(1)

总基级电流:i_{B}=I_{B}+i_{b}(2)

总集电极电流:i_{C}=I_{CQ}+i_{c}(3)

总的u_{CE}u_{CE}=V_{cc}-i_{C}R_{C}(4)

将(3)代入u_{CE}=V_{cc}-\left (I_{CQ}+i_{c} \right )R_{C}=V_{cc}-I_{CQ}R_{C}-i_{c}R_{C}=U_{CEQ}+(-i_{c}R_{C})

u_{CE}=U_{CEQ}+u_{ce}

那么u_{o}=u_{ce}=-i_{c}R_{C}(反向放大交流)

3.4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

只针对三极管的输入部分(T、I_{B}u_{BE})的特性曲线

3.5直流通路

3.5.1直流通路关系

Q值也就是(静态工作点)它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当电路没有加入信号源时,只有直流电源V_{CC}为电路提供的静态值,它包括I_{B}I_{C}U_{CE} 

U_{CE}=V_{CC}-I_{C}R_{C}

其中,I_{B}=\frac{V_{CC}-0.7V}{R_{B}}I_{C}=\beta I_{B},代入上式即可

U_{CE}=V_{CC}-\beta \frac{V_{CC}-0.7V}{R_{B}}R_{C}

3.5.2直流通路调整

(1)Q 点与R_{B}的关系,调节R_{B},进而调节I_{B}

R_{B}↑→I_{B}↓→I_{C}↓→U_{CE}=V_{CC}-I_{C}R_{C}上升→横坐标右移,纵坐标下降→Q斜右下移

R_{B}↓→I_{B}↑→I_{C}↑→U_{CE}=V_{CC}-I_{C}R_{C}下降→横坐标右移,纵坐标下降→Q斜左上移

(2)Q 点与V_{CC}的关系

V_{CC}↑→I_{B}↑→I_{C}↑→U_{CE}=V_{CC}-I_{C}R_{C}下降(I_{C}变大的有\beta倍加持,幅度更大)→横坐标左移,纵坐标上移→Q斜左上移

V_{CC}↓→I_{B}↓→I_{C}↓→U_{CE}=V_{CC}-I_{C}R_{C}上升(I_{C}变小的有\beta倍加持,幅度更大)→横坐标右移,纵坐标下移→Q斜右下移

(这个是指具体的点,下图中是指平行线)

(3)Q 点与R_{C}的关系

R_{B}不变,V_{CC}不变,I_{B}不变,I_{C}不变→U_{CE}=V_{CC}-I_{C}R_{C}↑减小

(4)总结

其实上面的曲线上的变化,可以直接由直流公式:U_{CE}=V_{CC}-I_{C}R_{C}

得到直流I_{C}=\frac{V_{CC}-U_{CE }}{R_{C}}(坐标系中x,y的关系)

由于直流量是交流量的一部分,Q点的变化一定同时在直流量的曲线和全流量的曲线上。

四、各器件取值范围

1、三极管

三极管放大电路是小信号的放大,常用器件最大通过的电流也只有几百毫安,所以输入信号不能太大,否则会失真。

2、基极电阻取值Rb

一般为几十千到几百千欧。

3、集电极电阻Rc

一般为几千到几十千欧。3、C1、C2作为隔直通交的电容,取值一般为几微法到几十微法,取值大一点,对低频信号友好一点

五、失真

5.1失真的现象

5.2失真的分析

5.3电路的不足

绿色的实线是原来的特性曲线,上面对应的黄色虚线是温度升高后的特性曲线

六、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

6.1电路组成与解析

6.1.1公式说明

1式代入3式,可得I_{EQ}只跟R_{e}有关(前提:V_{CC}V_{BEQ}R_{b1}R_{b2}不变),就达到不随温度变化。

6.1.2过程分析

T↑→I_{C}↑→U_{EQ}↑,并U_{BQ}不变→U_{BQ}-U_{EQ}=U_{BE}↓→I_{B}↓→I_{C}↓(修正了I_{C}↑)

T↓→I_{C}↓→U_{EQ}↓,并U_{BQ}不变→U_{BQ}-U_{EQ}=U_{BE}↑→I_{B}↑→I_{C}↑(修正了I_{C}↓)

为什么I_{C}↑→U_{EQ}↑?

答:I_{C}↑就是流过R_{e}的电流增加,R_{e}下端接地,上端的电压就是U_{EQ}自然增加。

6.1.2陈氏总结

两电路的原理图对比如下:

想要三极管放大电路不受温度干扰,最关键的是形成反馈

(1)之前的电路

温度上升,由伏安特性曲线可知I_{C}↑(不用管I_{B},伏安特性曲线就是最终的电路现象),其中但是没有反馈,没有任何调节。

其中的U_{BE}(如下图)可能有微小变小,但是不足以达到反馈调节的作用。

(2)改进后的电路

R_{b1}R_{b2}稳定U_{BQ}更重要的是有R_{e}形成反馈调节U_{EQ},而不是直接接地。

6.2电路特点

七、三种不同组态的三极管放大电路优缺点

在这一部分会比较多的直接给出结论,没有详细的电路过程推导。

因为作者浅薄的觉得最后的应用也就只记得结论了。

7.1三种电路总览

7.2电路逐一总览

7.3实际案例

手扫感应开关:挥手灯亮、挥手灯灭

  • 9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