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要与Intel联手造芯,对中国芯片行业有何影响?

近日网上传出消息,ARM正与Intel共同开发制造芯片,让芯片设计者能够基于Intel 18A制程打造低功耗的SoC。另有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这次制造的芯片将主要用于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数据中心等。

若这一消息属实,会对中国芯片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不妨以鲲鹏、飞腾、海光、兆芯、龙芯和申威这六大国产芯片厂商为例来分析一波。

ARM厂商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ARM有动作,国内受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就是以鲲鹏和飞腾为代表的ARM阵营厂商。

鲲鹏和飞腾拥有ARM v8专利,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改造和投入生产,但由于此前ARM对中国企业断供了先进技术,导致他们无法获取更新的ARM v9版本,也无法通过自主迭代实现v9的功能,否则就会造成侵权。

ARM v9与ARM v8虽然同属64位架构,但包括AI、安全性和机密计算等在内的关键拓展,使芯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本来由于无法获取v9,鲲鹏、飞腾的迭代已经面临瓶颈,随着ARM新一代技术普及,在ARM联手Intel造出性能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后,国内ARM厂商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下滑。

X86阵营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基于不同指令集的生态往往是不互通的,因此x86阵营基本不会受到ARM相关举动的影响,比如海光、兆芯等国内厂商。

自诞生至今,x86历经多年依旧是PC和服务器领域的主流架构,长期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生态十分完善,海光和兆芯选择这条路线就已经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遵循交叉授权协议,x86为厂商的自主迭代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其中海光已经消化掉了从AMD获取的x86架构和ZEN1架构技术,走出了自己的可持续的产品路线,下一代产品也正稳定推进,已经在国内站稳了脚跟。兆芯除了授权到期的问题,发展的也不错,ARM与Intel联手造芯几乎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

“授权+自研”模式完全不受外部影响

龙芯和申威走“授权+自研”模式,分别基于MIPS和ALPHA研发出自己的指令集,已经打造出了独有的技术体系,无论是产品打造还是生态建设都全靠自身努力,不会受到其他x86或是ARM厂商的影响。

其中龙芯采用自主LoongArch架构,在借鉴MIPS指令的基础上,IP模块皆为自主设计,拥有片内安全机制、可信性高;今年5月还推出了新品3D5000,进一步满足了数据中心对性能的需求。申威专注于军工、航天等特种领域,产品技术日益成熟,与ARM也没有什么竞争。

整体来看,由于不同指令集的生态不互通性,ARM与Intel联手造芯只对依赖ARM技术的厂商有较大影响,对其他厂商的影响并不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