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ASPICE开发流程中SWE.1的软件规范需要哪些内容
1、定义
软件规范描述了软件要实现的系统功能。
2、主要目标:
软件规范应用于描述产品软件部分的功能。
3、最低要求:
软件规范的内容取决于产品,但可能包含其他内容
控制逻辑
睡眠和唤醒模式
操作条件
安全功能
执行器控制
引导加载程序
诊断服务
除了正常功能外,要求还应规定出现错误时的行为和需要考虑的边界条件,例如:
边界条件
-系统状态:过电压、诊断会话、故障保护模式
-操作模式:传输模式、引导加载模式、断电
-对其他功能/需求的依赖性
-对DTC/DID/参数的依赖性
-特殊情况下的行为(如何对意外输入做出反应)
4、质量要求
4.1、联系方式
应提供作者的联系方式。
4.2、需求状态
针对于需求要有需求状态,比如正在编写、已经完成、废弃、新建等;
4.3、追溯信息
需要对上下过程中双向追溯性的文档需求编号,确保每一条需求有对应的ID,
4.4、术语缩写
需要对文档中出现的缩写进行提前解释;
4.5、需求类型
软件规范中提到该需求是功能需求还是非功能需求;
4.6、内容要求
规范中要有逻辑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出现一个需求不同的解释方法,
每个需求号中应仅包含一个要求。以便根据需求跟踪实现和测试。
合理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了选择性阅读的可能性,并支持理解性,因为需求的上下文变得清晰。
一项要求的内容不得在另一项要求中重复。
所有的SWRS应覆盖所有的系统软件规范;
所有的需求应该是可以测试的,不能出现无法验证的需求;
5、产品详细信息
软件规范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实时迭代更新的,并不是最开始在SWE.1阶段就已经定版的,需要在后续的开发中实时更新信息,直到整个项目完成结束;
在迭代的里程碑阶段之一结束时,必须完全指定迭代期间要实现的部分。
软件规范的内容来源于结合系统架构的系统规范。这些文件之间必须确保双向可追溯性。
此外,软件规范和软件测试规范之间必须存在双向可追溯性,与的SWE.2阶段的软件架构之间也要有双向可追溯性,如图:
你的软件规范中需要多方向追溯其他阶段的产物
备注
上述所有内容是我最新学习理解的,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即使提出,作者会及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