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模型的哲学思想

        在我的计算机职业生涯中,有时候总是不禁赞叹或者疑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限自动机,元宇宙,数字孪生等这些概念是怎么想出来的?学了一些哲学讲座之后才恍然大悟,信息技术领域的许多概念都源自于古希腊哲学思想。模型学同样是如此。

形而上学

        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在”,世界真实存在的方式。关于世界真实存在的方法和各种理论。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它们都叫做形而上学理论。

        形而上学”这个词的由来:它其实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本人的发明,而是编辑给他的一组手稿加上的名字,本义就是“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把西方语言中的metaphysics翻译成“形而上学”其实是日本学者的功劳。日本学者井上哲次郎选取了《易经》里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把这个词翻译成“形而上学”,意思就是研究超越有形之物的学问。

柏拉图

        柏拉图哲学最重要的观点是形式(Form),他的观点认为形式是终结的实在,人变老死去,但形式永痕不变。真实的世界是永恒不变世界,不同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根据柏拉图的说话,它是一个形式世界,一个永恒的真理世界,换言之,存在两个世界:

  1. 我们生活与其中的世界,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或者是一个生成世界(world of Becoming)
  2. 一个形式世界,一个不变的世界,即真实的世界或者存在世界(world of Being)

        在柏拉图看来,形式世界,即存在世界,才是真实的。我们的世界就像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影子,它不能理解为一个幻象,而要理解为对光明原本的纯粹模仿。

        唯有这种不变的永恒之物能够真正地认识,是我们接近后一个世界即真实世界的唯一途径。

        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纠结生活在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提出的观点是否有瑕疵,也无需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中。柏拉图这个“两个世界”的观点,它对哲学,科学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

        从模型的视角来看,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他所指的形式世界不就是真实世界的模型么?而生成世界便是模型的实例(instance)。只有建立了真实事物的模型,才真正地了解它们,它们才存在。而模型要比某一个实例更加真实地反映某一个事物。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并不主张柏拉图“事物的形式与具体事物分离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名词的梳理过程发现我们的观念比较混乱,但是其中有规律可循,就对它们进行了归纳分类,从而发现了分类学,进而又发现了逻辑规律。这两大发现的前提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事物观察得来的。亚里斯多德对实在分层了两个等级。

  • 第一实体 指具体的事物。
  • 第二实体 事物归属的“种类“和”属性“

        与柏拉图的观点不同,亚里斯多德认为第二实体不及个体(第一实体)真实,举一个马的例子,在亚里斯多德看来,这匹具体的马是第一实体,而“马“的这个属,甚至“动物”这个种。都不及这匹马真实。

        什么是实体? 亚里斯多德给出了许多的定义,使中世纪的哲学家们一千年来忙于对它们分类。

实体的描述包括了三个部分:

  1. 实体是名词描述的事物
  2. 实体是事物一切特征和变化的基础
  3. 实体是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一个个体确定其为独特的个体属性,一个事物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否则它不再是同一个事物了。

        我们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中更加清晰看到了模型,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思想脉络。

二元的世界

        在信息化时代,世界是二元的,一个是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另一个是描述真实世界的信息世界。这与柏拉图的创造世界和形式世界,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存在和第二存在是一脉相承的。

        工业4.0 中提出了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表达了事物具有以物理运转的“物”和描述“物”的信息模型。真实的物体往往无法看到里面发生的问题;而在数字空间构建的虚体虽然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反应出在物理实体上看不到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开一辆车行驶在公路上,你是不知道发动机、轮胎、油箱的内部情况的,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再配以数据分析和展示,整个情况就透明化了,你可以知晓各个部件和整体的运转情况,并基于此做出是否需要维修、维修什么、何时维修等的决定。

        未来的任何一个公司生产产品都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实现某种目的的,符合物理运作的实物,另一个是真实体现事物的信息模型。因此,每个制造型企业都应该有软件部门。软件工程师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样地,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不断地观察,测量和推演,研究未知世界的特性和规律,利用信息模型技术,构建真实事物的信息模型。让真实的事物可视化。在信息模型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推演和仿真真实的世界。这对于研究复杂系统是十分有效的。

                在构建人造系统过程中(比如建造飞机,汽车),工程师根据已知的物理,机械,电子等学科的知识(知识也是一种模型)和系统需要实现的目的,构建目标人造物的模型,并且逐步分解成为更小的模型(部件的模型),最终通过制造,组装,和生产,构造出实现特定目的人造系统。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基于模型的工程设计。

还原论

        在哲学中,还原论或还原主义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还原论是一种观念,它认为某一给定实体是由更为简单或更为基础的实体所构成的集合或组合;或认为这些实体的表述可依据更为基础的实体的表述来定义。”还原论方法是经典科学方法的内核,将高层的、复杂的对象分解为较低层的、简单的对象来处理;世界的本质在于简单性。

        在哲学理论中,还原论一共有三种:本体还原论(ontological reductionism),方法还原论(methodological reductionism)和理论还原论(theoretical reductionism)。

本体还原论:本体还原论认为,现实是由最少数量的实体或物质组成的。

原子论

        分解是将一个实体分解成为小的实体。这是应对复杂事物的有效方法,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具备了这种能力。中国古代就有“分而治之“的谋略。

        将事物分解成为最小的颗粒,是“原子“。这就是德谟克里特《原子论》提出的思想

        德谟克里特所提出的原子,意思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颗粒,最后的单元,不可能再分了。如果它可以再分,它就没有资格叫做原子。当然,古希腊所提出的原子的概念和近代科学所提出的原子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科学上的原子是由实验基础的,而古希腊的原子是思想和抽象的产物,是希腊哲学家们对于世界不断地进行分解,一层一层往下最后寻找到一个不可分的东西,这就叫做原子(atom)。

        哲学问题超出了本书的内容范围。还原论方法是经典科学方法的内核,将高层的、复杂的对象分解为较低层的、简单的对象来处理;世界的本质在于简单性。在信息技术中,无不闪耀着古代哲学思想的光芒。有助于我们理解模型学理论的思想脉络。

分层和模块化

        《还原论》和《原子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它们是分层思想和模块化。

     分层 -对于建模的事物,为了突出其关键的属性,在研究过程中,要对现实进行适当的分层。

        模块化-对于每一个模型视为有许多模块构成。即将其模块化,从而降低复杂性,在人造系统的构建工程中,则广泛采纳了积木的方法。

结束语

        学习一些基本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理解信息技术是十分有益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了解心智,意识,思维,语言等哲学问题,也许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灵感。

  • 24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