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哥的朋友宋总,最近好几次打来电话要请K哥吃饭,原因是去年我建议宋总在他的软件管理公司组建新媒体团队,锻造能力抢夺网络流量,实现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宋总接受了我的建议,还请K哥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培训。现在,宋总体会到了“晴天修房子”的好处,即使大环境如此不景气,但他公司的业绩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01
我们公司也做新媒体,为什么却很难获客?
1、内容缺乏传播属性
K哥跟很多软件公司的老板和新媒体团队交流过,他们常常对K哥诉苦“我们的自媒体也是坚持日更,从不偷懒,但为啥几年下来,一点效果也没用,除了内部员工外,几乎很少有人看…”后来,K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他们坚持日更的内容,大都是公司文化、产品发布等一类的资讯。既无趣也无用,几乎没有“可传播性”可言。不具备可传播性,就意味着内容不受欢迎、没有影响力,自然也就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K哥每次看到这种“制式”、毫无价值和和营养的内容,就会直言不讳的告诉老板,你们这是“自嗨体”不是“自媒体”,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想“表达”什么,而不考虑用户想看什么、能为用户带来什么。如果你的内容既不能提供情绪价值,也不能提供实用价值,那用户为什么要看,平台凭什么要推呢?
2、团队缺乏营销意识
一些软件公司的新媒体团队,缺乏营销意识,通常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主动性;
只知道按指令发布内容,却缺乏对平台、内容、用户画像深入的了解。这种被动、肤浅的工作方式,很难产生实质效果。
2)缺乏互动性;
忽略和用户的有效互动,对用户留言或私信不重视不响应,或者回复没有技巧性,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甚至错失转化良机。
3)缺乏战略思维;
发布的内容常常是随机的、零散的,没有明确目标,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和传播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全沦为无用功。
4)缺乏效果跟踪;
忽略对内容传播效果的深入分析,不重视数据驱动,缺少对效果的追踪和优化,不能有效复制成功经验,也不能避免重复踩坑。
3、新媒体内容创作技巧需提升
没有“爆款”就没有“爆发”,这是从事新媒体应用的基本认知。K哥在刚做自媒体时,就是通过一篇爆款文章,成功吸粉3w+,才奠定了成功起飞的基础。但很多公司的自媒体团队既缺乏打造“爆款”的意识,又缺乏打造爆款的能力。他们盲目地寄希望于“水滴石穿”,天真地以为只要坚持天天发布,就能自然而然地等到爆发的那一天。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自媒体爆款绝不是靠毅力“傻熬”就能熬出来的,而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论,不断学习、提升、复盘才能“揣摩”出用户喜欢什么,平台推荐什么,才能更好地抢流量、出“爆款”。
02
如何打造一支获客能力超强的
新媒体团队?
以K哥为宋总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聊聊我是如何为一个自媒体新手团队实现有效赋能的。
1、新媒体营销认知升级
新媒体营销认知升级,包括内容营销、影响力营销、客户旅程,三个层次:
1)内容营销
如果不“自带”影响力,就要好好打磨内容,要更多从用户角度思考,解决用户痛点,输出正在有价值的内容。K哥就对宋总公司新媒体内容做了“有用”、“有趣”、“有我”的规划。有用(实用价值),就是提供一些如财务、HR、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职场干货内容;有趣(情绪价值),就是提供一些有趣、放松的内容;有我,就是适当的进行公司品牌和产品的露出。前两者是“利他”,后者是“利己”;没有利他,就没有利己。
2)影响力营销
东方甄选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从上线就自带影响力,用户把对新东方的信任投射到了它的身上。东方甄选也顺势抓住流量窗口,并打造了董宇辉等明星主播。在宋总公司,我也建议他们“加强外部品牌建设”和“内部KOL培养”两手抓,逐步实现两方面影响力的叠加。
3)客户旅程
客户旅程是指消费者从对产品或服务认知到购买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企业新媒体团队要针对客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分层设计内容与互动,包括个性化的广告、定向的内容推送、在线客户服务等。
2、新媒体IP打造与维护
工业大生产时代,企业用品牌代表品质、信誉和实力。而互联网时代,IP则成了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链接的载体。它不仅仅是商标或标识,还包括了文化符号、人物、故事、作品等。
1)明确定位和受众
创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确定要传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同时还要“瞄准”受众圈层,了解他们的特点、需求和喜好。
2)人设塑造
也就是明确要打造的IP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形象、风格,具备什么样的故事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引发共鸣。
3)有价值内容的持续输出
创作者要持续输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可以采用文章、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要能体现创作者的独特观点和见解,强化专业形象,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4)与受众互动
创作者应该积极与受众互动,有效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线下活动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反馈和需求,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5)不断复盘总结
IP的打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创作主体要不断复盘,根据受众反馈和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或迭代,以持续保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3、新媒体内容创作技能提升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内容创作面临着高频率、大量化的需求。因此,建立一套可提效、可复用的标准化创作流程,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新媒体图文创作的流程,主要包括选题、构思框架、素材研究、写作/修改、排版设计等。视频创作则包括确定选题、文案编写、分镜脚本、场景/道具设计、现场拍摄、后期剪辑等。这些都是逻辑上的基本流程,但大家在落地执行的时候,可以视具体情况有所调整,而不能死板教条。
K哥想强调的是,创作流程上的标准化,绝不能影响内容本身的个性化。无论文章还是视频,内容上都要尽量突破传统窠臼和模式,要结合特定视角、独特见解、非线性叙事方式、丰富的互动元素等,突出特点和差异化,吸引更多用户。
4、爆款内容策划能力升级
新媒体创作爆款内容,通常需具备以下5个要素:
1)选题受众面广
受众面广可以帮助创作者触达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无论是文字、图像还是视频内容,如果能够吸引不同背景、兴趣和需求的群体,就能扩大自媒体的曝光度和用户基数,从而产生更大影响力、提高传播裂变的可能性。
2)社交属性
所谓社交属性,也就是能引起广大用户的共情(点赞/收藏)和参与(评论/专访)。K哥就针对宋总公司自媒体用户,开展过几次“晒分享”活动,可以分享使用宋总公司产品的体验,也可以分享本周内宋总公司推送的最让自己有感的文章等,参与就可能获得奖励和纪念品,最后的数据和实际效果都非常不错。
3)情感共鸣
创作者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表达情感或揭示人性等方式,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由此让更多受众产生信赖感和分享欲。但要注意,触发的共鸣要真实、符合普世价值。
4)角度和形式创新
爆款内容应该具备独特的角度和创新的形式。比如,单纯的讲产品很容易让大家反感,但如何公司的产品能和当下热播剧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场景产生链接,或者以某种新颖的形式呈现,就会让相关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5)被平台推流
内容要爆,首先要符合平台规则、适配平台的推流算法,这是最基本的前提。这当中涉及很多或明或暗的因素和规则,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感觉”,还要学会利用各种工具,做数据的分析和比对。
5、私域运营与客户转化
SOOC-P模型为社群私域运营和客户转化,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思路和框架,可以帮助自媒体创作者更好地吸引、留存客户,并实现用户价值变现。
Same frequency同频:通过不断筛选、分层,圈出同频的人,这是私域运营和客户转化的关键一步。要像榴莲一样,不刻意取悦所有人,但要让喜欢的人上瘾。
Structure结构:结构是社群运营的基础,包括组织、规则、文化等。它是社群得以良性运营的基本保障。
Operate运营:通过高效的日常运营,维护社群活跃度,激发社群个体参与和互动的能力。
Output输出:为用户提供持续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群的价值。例如,邀请行业大咖进行专题分享,让用户获得实用的知识和见解。
Copy复制:支持和鼓励用户成为社群的传播者,帮助社群不断裂变,吸引新成员、扩大影响力。
Product产品:基于对社群成员需求的深入了解,在合适的时点,以合适的方式,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社群变现,而这也是绝大多数商业社群,存在和维系的终极目标。
03
新媒体获客:快、狠、准、稳
想通过新媒体获客,首先行动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瞬息万变的新媒体也是如此。只有快速行动、及时响应用户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才可能占得先机,截获流量。但凡动作慢一点,都只能充当“炮灰”和“陪玩”。
其次,投入要狠,这是从事新媒体应有的基本态度。无论内容创作、还是社群运营,当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持续、高标准地进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前功尽弃。新媒体要么全力做,要么不要做,不存在中间态。
最后,策略要准;有了端正的态度,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也就是所谓的“策略”。没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没有踩过坑摔过跤,就很掌握真正掌握行之有效的打法和策略。
K哥从事新媒体多年,不仅打造了个人IP,还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公司,为几十家优秀企业提供新媒体咨询服务,在toB和toC的新媒体构建和运营上,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心得,如果你或你的企业,也想搭建新媒体IP体系,或者在这方面遇到了难处和问题,欢迎和K哥沟通(私人微信:laokei2024),K哥愿意竭尽所能,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 Mr.K
编辑| Emma
号主简介
Mr.K,黄哲铿,知名数字商业顾问,「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任海尔、中通快递、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个体成长、科技趋势、数字化转型、商业洞察。
- END -
新媒体IP低成本持续获客?加K哥私人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