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动态本体,动态本体具有什么作用?
1.本体: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理论上,本体是指一种“形式化的,对于共享概念体系的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明”。本体提供的是一种共享词表,也就是特定领域之中那些存在着的对象类型或概念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或者说,本体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术语集,具有结构化的特点,且更加适合于在计算机系统之中使用;或者说,本体实际上就是对特定领域之中某套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形式化表(formalrepresentation)。本体是人们以自己兴趣领域的知识为素材,运用信息科学的本体论原理而编写出来的作品。本体一般可以用来针对该领域的属性进行推理,亦可用于定义该领域(也就是对该领域进行建模)。此外,有时人们也会将“本体”称为“本体论”。
2.本体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间相互关系的明确说明。具体地说,本体就是一整套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表述的词和术语,编制者根据该知识领域的结构将这些词和术语组成等级类目,同时规定类目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其实,本体就是通过对于概念、术语及其相互关系的规范化描述,勾画出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描述语言,是一个已经得到公认的形式化的知识表示体系,包含词表(或名称表/术语表),词表中的术语全是与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而逻辑声明全部用来描述术语的含义及关系。
3.动态本体:动态本体是指动态的本体结构。通常本体的所展示的逻辑或概念是固定的,不可逆的。而动态本体则可以在本体部署应用之后,仍然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
4.动态本体的实现方式:软编码+硬编码。软编码可以使用在本体的结构上,能灵活重组,更具使用者的视角不同而变化。硬编码则可以使用在对象/属性/关系三者的概念上,体现的是已有知识,但是硬编码的选择维度何层级已经固定,无法跳出原有框架。
5.本体不应该被硬编码固化,当使用的领域不断扩大,本体的局限性也会随之越来越明显,穷尽分类和枚举低效且不能直奔。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丰富,本体结构也应该变得更加丰富,是可变的。而动态本体的灵活性,更能体现出使用者丰富多彩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本体
2.作者:赵梦鱼/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