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颍川填表记

文章讲述了作者从面对非遗申报书的困扰,到成为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转变过程,期间经历了身份挑战、知识积累和创新规范的制定,决心推动颍川文化的传播。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突然进入了曾经熟悉的状态:心绪烦乱,茫然无措。就这样,面对着非遗《颍川士族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书,不想翻开表格,翻开后看不下去填写说明。

这是突破前的状态,是我面对颍川文化的特有现象。在主编《禹州姓氏》时,面对送上来的草稿是这样;在统稿《回望颍川》时,面对送上来的草稿也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失望与恐惧海啸般裹挟而来,懵了!稿件与目标相差甚远,但是已经无人可用,砸在了自己手里。这背离了设计,我本来是发起者和使用者,目的是用好书推进对外交流,如今却要变成撰写者。可是,这不仅不在我的工作范畴,我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充其量初窥皮毛。 作茧自缚,骑虎难下啊!然而岂能半途而废,惹人耻笑?于是,不得不放下本职,钻入书堆,如期完成了出版任务,也逐渐变成人们称道的所谓文化“学者”。

其间苦难不堪回首,有朋友说,书成后,尤其是《回望颍川》出版后,你头发白了一头,稀了一片。

这次填表,申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标志着又一次身份转换,从“学者”转向传播者!既定的安排,不存在始料不及问题,与上两次性质不同,如今的我已经具有颍川文化自觉了,还由此被称为知名学者。不过,毕竟开辟了新领域,需要对照表格,找出合乎规范的从业动作或者说制定一套动作规范,于是,牵动了过往和未来,不禁浮想联翩,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当初我提出颍川文化这个概念,没想到给自己套上了温柔的枷锁,从此难以脱身,越走越远,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如今又加上了一项任务,虽然有所准备,但是面临许多未知课题与困难,我那性格就立即跳出来发力了,各种因素再次蜂涌而至。

一个月过去了,心绪渐渐平静下来,可以平静地面对表格了。魔幻般扎眼的表格变得平实可爱,脑子涌出一个一个新鲜概念,赶快记录在草纸上,显然,又搞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规范。颍川文化是大文化,既然有幸相遇,即当矢志不渝,定将通过《颍川士族传说》开辟一条可行的传播途径。


欣慰的是,搞出了一个全国第一,颍川文化的非遗应该是国内第一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