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59)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汉初三杰韩信,是不是颍川人

再重复一次,此韩信非彼韩信,说的是汉初三杰淮阴侯韩信,不是韩王信。他俩的共同之处还真多,同名同姓,都被封王,八大异姓王韩姓占了两位。而且,结局也一样,都因反判罪被朝廷处死。这些都有定论,几乎世人皆知。现在唯一的疑问是,韩信是不是韩国贵族?韩信的一生,《史记》做了详细描述,却没有讲到出身,没提父母是谁,只说本人是平民。然而,他一出场就是一个一个的惊奇,高大威武宝剑随身,不农不商到处蹭饭,胯下之辱也能忍受。反秦义军一来立即参军,没带过兵就被拜为大将军,立刻成了“兵仙”“战神”。“战必胜,攻必取”“功

2024-07-10 16:32:43 143

原创 颍川韩氏始祖,归顺大汉的弓高侯

韩颓当被尊为颍川韩氏始祖,德才兼具,实至名归!

2024-07-08 09:03:01 118

原创 两次叛国投敌,没有祸及子孙反而家族长盛不衰的传奇

两次叛国投敌,没有祸及子孙反而家族长盛不衰的传奇

2024-07-05 19:26:00 153

原创 说韩氏,有必要聊聊横阳君

韩国横阳君韩成,可谓乏善可陈。但是,他又是话说颍川绕不开的人物。

2024-07-03 20:13:31 109

原创 颍川韩氏,来自战国七雄韩国的豪族

第二个是韩王信,另一位老国王的孙子,跟随刘邦转战南北,颇有战功,被刘邦封为韩王。奇异的是,他的子孙却得到大汉优待,封侯袭爵几百年,高管厚禄,家族兴盛,其中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颍川是战国七雄韩国故土,韩国被秦国灭国后,王公贵族们除了坚决反秦的被杀了外,大部分都留存了下来。这些人在楚、汉反秦战争中,成为反秦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其中两人先后被封为重新恢复的韩国的国王。一个是横阳君韩成,老国王的儿子,封君地在横阳,号称横阳君。他被霸王项羽封为韩王,但是项羽恼恨他倾向刘邦,找了个没有功劳的名义杀了。

2024-06-30 19:43:56 244

原创 楚汉战争时期的颍川郡

但是,因为韩国贵族后裔张良投降了刘邦,成为刘邦的谋士,项羽担心受到威胁,就没有让韩王成到韩国去,并找了个“无军功”的理由将韩王成杀掉,“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项羽所王,名为九郡,实乃十一,除分封诸侯时所占之会稽郡、泗水郡、薛郡、东海郡、东阳郡、陈郡、东郡、砀郡、琅邪郡之外,又杀死韩王成、另封郑昌为韩王,形成占据颍川郡之实;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令韩襄王的孙子、太尉韩信进攻韩国,韩信连下10余城,刘邦进军至河南郡(郡治洛阳),韩信急攻郑昌所据之阳城,郑昌投降。

2024-06-29 08:28:14 243

原创 书归正传,说说颍川士族

产生于颍川大地或者说颍川郡的士族,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在中国士族之林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素称“颍川集团”,如果说它位列第二,就没有谁敢排第一。

2024-06-27 17:06:04 418

原创 治理颍川,唯有良二千石

颍川“难治”的名声,在汉朝如雷贯耳,而且写入了国史,这是历史罕见的,甚至是独此一份。

2024-06-23 22:31:03 138

原创 颍川文明的传承

新中国建立后,许昌行署辖区基本上涵盖了秦汉颍川郡范围,大体包括今许昌、漯河、平顶山三个地级市辖区,今许昌市辖区则是颍川郡核心区域。夏商周时代,诸侯分封兴起,颍川地区活跃着众多封国、古族,先后有许、康、历、应、鄢、柏子、郑韩等。秦汉颍川郡时期,颍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达到一个新高度,郡治阳翟(今禹州市)是“富冠海内”的全国十一个“天下名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皇室无下锅之米,汉献帝饿的吃不饱肚子,于是曹操带着他来到颍川安居下来,开启了稳定繁荣的建安时代。

2024-06-22 21:02:26 332

原创 被腰斩的颍川郡守赵广汉

在颍川,他发明了举报箱,铁腕扫黑除恶。

2024-06-19 09:45:32 358

原创 颍川黄姓的高光时刻

他闲读《楚辞》,《哀郢》篇中的一句“曾不知夏之为丘兮”,让他明白,这里原来夏朝第二任君王夏启居住的“黄台之丘”,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春秋时期,黄国为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充分利用自己处于“黄淮”和“江淮”之间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团结周边国家的力量,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如今,黄氏宗祠常用的楹联“江夏世泽,淮阳名家”“教化第一,孝友无双”“颍川德政,江夏贤声”等,缅怀的就是这二位黄氏先贤。黄姓,远古称黄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2024-06-17 21:00:25 624

原创 孝子黄香与颍川□董超

现仅一墓冢,冢前立“汉尚书令黄香墓”碑,高3米多,宽0.78米,厚0.19米,属九龙石碑,上有碑首,下有龟座。碑文曰:“汉尚书令黄香之墓。他遵从“为人之子,安亲为上”之古训,自幼孝敬父母,是以“孝”著称的大孝子,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编入蒙学之最《三字经》而千古传颂,为中国孝子第一人。孝子黄香能与禹州结缘,不仅因其家族渊源,更因颍川有黄帝、大禹、韩非、吕不韦、张良、晁错等风云人物层出不穷,故里陵墓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堪称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2024-06-15 21:09:12 291

原创 借寇!发生在颍川的一段奇闻

借寇!这里的寇,不是贼寇,是姓氏,指东汉开国大将军寇恂。

2024-06-08 21:44:38 378

原创 凤凰群集,为一个官员翩翩起舞

凤凰群集,为一个官员翩翩起舞,是真的吗?匪夷所思,却是堂而皇之载入《汉书》的一件事。

2024-06-03 20:28:02 245

原创 嵩山为什么称为天地之中

“天地之中”,确立于3000年前,3000年后轰动世界

2024-05-30 21:10:33 410

原创 嵩山为什么称为五岳之尊

在此之前,人们心目中的五岳之尊一般是东岳泰山。自此以后,观点一定会改变:五岳之尊是中岳嵩山!且听我慢慢道来。

2024-05-27 20:17:09 530

原创 嵩山为什么称为三水之源

独一无二的中国“三河文化”,孕育了“嵩山文化圈”,成就了颍河与颍河流域

2024-05-25 19:16:20 349

原创 嵩山是颍水的嵩山

独一无二的中国“三河文化”,孕育了“嵩山文化圈”,成就了颍河与颍河流域

2024-05-23 18:35:24 348

原创 嵩山为什么称为万山之祖

嵩山年龄35亿年,被称为一部完整的“地学百科全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2024-05-21 20:24:09 587

原创 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嵩山文化圈

嵩山文化圈位处天地之中,颍川文化与嵩山文化圈密不可分,体量上可以说占了后者的半壁江山

2024-05-18 20:53:35 166

原创 管仲故乡是颍川,何分颍上或颍下

为什么说管子是颍川人?管仲故乡颍上,是安徽颍上县,还是颍河上游?

2024-05-15 20:41:58 402

原创 管仲发动的粮食战争令人惊醒

第一仲父管仲在2600年前就发明了粮食战争,卡住四国脖子,让他们割地称臣

2024-05-13 20:06:32 391

原创 颍川诞生了两个帝王的仲父

历史上最有名的、有正史记载的帝王“仲父”有两位,而且都出自颍川,一个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秦相吕不韦,另一个则是得名最早的,第一个被帝王称作仲父的人,齐国丞相管仲。

2024-05-11 20:25:48 551

原创 表面的相似,本质的不同

为什么杀韩信而且诛三族,对韩王信劝降并且封赏后代呢

2024-05-10 23:36:52 521

原创 西汉两个韩信,结局怎么如此相似

西汉军事家、“汉初三杰”韩信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期还有一个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也被封王,史书为了区别,在后一个韩信名字之间加上一个“王”,称为韩王信。

2024-05-09 20:18:41 497

原创 黄霸治颍川

颍川经黄霸如此治理,城乡经济繁荣,社会秩序井然,户口岁岁增加,人民安居乐业,由是被提升为京兆尹(西安市长)。好在黄霸不以个人贬迁介怀,更加勤理政事,前后在颍川八年,郡中大治。当时他在扬州当剌史,“持法公平,甚有名声”,而地处中原的颍川,是辖有二十县的大郡,郡中豪强较多,横行乡里,是有名的“难治”,所以朝廷特别注意选拔有能力的官员到此任职。朝廷在下达黄霸任职文件时,专门强调“以贤良高弟扬州剌史霸为颍川太守”,为他涨了工资,配了好车,连其副手的用车也是高配(“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

2024-05-07 20:25:03 210

原创 颍川多奇士

颍川多奇士是曹操对当时颍川人物的赞誉,用它评价整个颍川人物也恰如其分。

2024-05-05 20:51:44 1049

原创 望族阶层的破壳而出,最早的望族是怎样诞生的

吕不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超人的智慧,而是赶上了变革的时代。

2024-05-04 20:47:15 381

原创 登封授牌,花落郑州

大禹故里故都”授牌仪式在河南省登封市隆重举行

2024-05-03 20:21:19 357

原创 郡望,历史进步的坐标与推动者

郡望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历史阶段性转变的产物。

2024-05-02 20:44:42 264

原创 郡望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概念

郡望决定一切!在汉唐时代,郡望是身份的标志,是飞黄腾达的通行证。

2024-04-30 21:32:22 137

原创 许昌三国文化周的感慨

昨天,许昌第十五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了,这是许昌市的一件盛事,许昌党政和有关部门做了精心安排。我本来计划参加有关活动的,因为很荣幸,接到了许昌文旅局“许昌市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邀请参加有关活动。家中有事,只好请假了。我对这次旅游周旅游充满了期待,希望“颍川”概念能够在今年高调唱响!去年11月,许昌市文旅局召开了颍川文化专题研讨会,标志着颍川文化进入了许昌市的视野!颍川文化是曹魏三国文化的母体,千年望族“颍川堂”是三国曹魏的依靠。应该找到结合点,互相映衬,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有力推动地方发展。

2024-04-29 20:29:29 263

原创 开了母猪圈,水淹颍州18县

原来有一个母猪精住在这里,年年生育旺盛,猪娃们乱跑乱拱毁坏了河堤。精怪不再生育了,水患就解除了。为了长治久安,在“母猪圈”对面,摘猪的定居下来形成了村落,姓翟;缝口的定居下来也形成了村落,姓冯。说的是颍河支流沙河的一个河段,位于漯河市东郊,东流的河水在这里突然向北转了一个90°的大弯,河堤半悬于地面之上,面向东南大平原,一旦洪水决口一泻而下,淹及河南和安徽阜阳即古代颍州各县。历史上,这里多次决口,造成了极大灾难,于是有了“开了母猪圈,水淹颍州18县”的民谚。沿线各地官民为了堵住决口,苦不堪言,苦无良策。

2024-04-28 22:45:48 505

原创 颍河名称来历的深入考证

汉代碑刻中的颍川郡之颍,多用颖而不用颍;中国南方客家大姓,所建祠堂常用“颖川堂”之名,不用颍而用颖。这是习惯性写法,还是见识浅薄呢?

2024-04-27 21:12:42 279

原创 颍水名称的有趣来历

因为颍考叔姓颍,他的孝行感动国君,就以他的姓氏命名“颍水”吗?其实并不是

2024-04-26 21:11:08 379

原创 颍川之“颍”

就像许慎《说文》释颍川之“颍”说:“水,出颍川阳城乾山,东入淮,从水顷声,豫州浸。”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大体如下:颍,指颍水(今颍河),发源于阳城乾山汝阳、汝阴、舞阳、舞阴都是根据水名而命名的县名,都没有用汝、潕而直接用女和舞。上古时期,颍河流域雨水充沛,少有泛滥,流域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谷物生长非常茂盛,产量甚大,生活在此地的人食物自然充裕。今天中国南方客家大姓陈氏家族,多以汉魏时期颍川陈寔为其先祖,所建祠堂常用“颖川堂”之名,不用颍而书颖,并非见浅识薄,而是以此标明其家族“根正苗红”,历史悠久。

2024-04-25 20:53:04 203

原创 嵩山南麓的重大意义

大禹和夏朝的遗迹和传说十分丰富,颍河谷地的王城岗和瓦店遗址,都是国都级的大邑。这些,不但是当地也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所以吸引了国家文明探源的目光。如果顺着颍河向南看,我们就会一目了然,在这条河流上,华夏文明的萌芽与形成的过程构成了完整闭环。许昌有10万年的“许昌人”遗址,漯河有9千年的贾湖遗址,新郑有黄帝故里,周口有女娲城、伏羲陵。再越过嵩山看向嵩山北麓,那里有黄河,有河洛,有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已经是国家确定的夏代晚期都城。显然,文明的发展由南向北流动,在环嵩山地区形成了更大闭环。

2024-04-23 20:13:31 463

原创 白沙水库不仅是水库那么简单

当我们欣赏白沙湖优美风光和动人传说的时候,可知,我们站在了一个最佳的历史观测点。

2024-04-22 20:56:05 403

原创 天下无双,千年望族颍川堂

东晋南北朝时庾、褚最为突出,最著名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谢与司马氏“共天下”,岂不知,颍川庾氏也是“共天下”者,而陈郡谢氏也可算大颍川人;至于“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皆崛起于北魏、隋唐,比东汉末年的颍川集团晚了200多年。两者在十六国南北朝是有交集的——南北对峙、此消彼长,后者在北方逐步崛起并在隋唐之际达到鼎盛,前者则“衣冠南渡”成为南方望族的一部分,最后隐没于江淮烟云水波之间,以“颍川堂”延续谱牒、聚族而居。

2024-04-21 20:56:22 818

原创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科技间谍大案

战国末年,韩国岌岌可危,韩王想出一条“疲秦之计”,派郑国给秦国修建大水渠。不料,中途被识破,勃然大怒的秦王要杀了他,郑国说:“我是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秦始皇很赞同,让他继续。10年完工,民工多达10万人,全长300多里,灌溉面积280万亩,使干旱的关中平原变成了秦军的大粮仓,并且造福千秋。主角叫郑国,韩国水利专家,是生长在溱、洧河畔的新郑人。溱、洧是颍河支流,就是《诗经》描述过的两条河流,“溱与洧,方涣涣兮。郑国,有功于天下,有过与韩国,功大还是过大呢?

2024-04-20 22:40:19 110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