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作坊(五)----Facebook效应

此书为图书馆闲逛顺手借来,后来在一份榜单中了解到,这本书还是本必读之书。整本书就是在陈述facebook成功的原因。我将它们归为几类。

行业与资本环境

书中从扎克伯格哈佛生涯讲起,抛开facebook创意争议,facebook的诞生,得益于当初互联网大环境,2000年之前那股互联网繁荣,使得大量点子可以实现。整个美国社会处在异常活跃的状态:当时很多创业公司(如帕克当时创办的plaxo)产品已经融入社交元素;同类产品myspace的成功为facebook开辟了道路;谷歌依靠AdSense崛起,给了之后facebook盈利的途径。谷歌与微软的博弈,使得facebook可以借力打力,趁势崛起。

本书将主要篇幅用在facebook与风投的斡旋上,纵观facebook每个阶段,都有风投跳出来要投资。 facebook从一开始就有抵制风投的基因,对国内创始人来说,facebook提供了保有创始人控制权很好的案例。

facebook一直资金紧张,不断探索商业模式,于是模仿谷歌盈利模式的adseed诞生大大缓解了facebook钱的问题。找到了商业模式的facebook如虎添翼,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用户体验和实现公司愿景上,也成为寻求更多公司估值的资本。

社会环境充满生机活力

我在读此书以及往常看一些美国互联网新闻时,常常惊讶于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塑造出这样一批批生机活力的创业者、颠覆者。

美国处于发达国家,人民早早的进入现代化,作为主要阶层的中产阶级,有时间有意愿尝试新事物,特别是互联网这种改变颠覆世界的新事物。这个美国特点,也注定了facebook不是终点,后来的推特、snapchat等等都焕发出颠覆facebook的能量。美国的下一代会感觉facebook是上一代人不够cool的工具,正如facebook当初cool了一代人一样。

在国内还没有能够颠覆QQ力量,大体有两点原因,做出的产品卖点或者黏度不够,另外是QQ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美国和中国的用户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我们流行的是比较私密的即时聊天工具,美国流行张扬的社交网站。

不断升级的核心团队

 facebook最开始创立于哈佛宿舍,第一代团队基本上是有梦想、有冲劲的大学生,这样的团队作为作坊式的开发项目还可以,一旦涉及到专业的公司运营与外部联络,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整个团队很幸运,在创业之初就遇到了帕克,虽然帕克声誉比较糟糕,但相较于一群初出茅庐的学院派,帕克之前的创业经历以及见识都极大促进了facebook的发展,整个团队与帕克完美融合,最重要的是,帕克更懂facebook。帕克首先根据扎克伯格的想法,重构了整个公司的愿景: facebook为了改造人们社交的方式而存在的。并按照公司长远的愿景推动facebook从常春藤校园进入初高中、进入职场、进入每个人的世界。

公司规模的扩张,伴随着内部外部出现新问题,比如员工素质等。此时扎克伯格请到了职业经理人,这位经理人非常专业,上任首先不是着急放火,而是小心翼翼的弄清楚扎克伯格对公司的愿景以及方方面面的想法。首先做到不逾矩,才大刀阔斧的开始提升内部管理和外部联系,整个公司变得有条理起来。公司发展到这个层次,称得上公司管理从丛林走向文明,有了大公司的风范。

facebook由小做大,经历了管理团队的分裂、重组,才有业务的蒸蒸日上,公司理念不断向前发展,这才是facebook的原动力。

扎克伯格的坚持

高中时期的扎克伯格已经开始和朋友讨论,关于怎么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扎克伯格技术科班出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是否被认同上面,金钱是其次的。

facebook迅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对服务器需求的急速增长,也就是对金钱有更多的需求。但扎克伯格不做过度广告,不屈服于风投,为的就是坚守自己的产品理念,不降低产品体验。逆境时,拒绝比接受需要太多的勇气。

扎克伯格高瞻远瞩,facebook推出动态新闻,招来短暂的反对,扎克伯格不为所动。平台化战略,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一个免费的开发平台,facebook部分功能退居二线,将赚钱的机会拱手让人。都是扎克伯格对产品理念的坚守,他认为产品的方向该如何,就要不惜代价做到。相比于最近腾讯微信开发平台的分成规则,不得不感叹于扎克伯格的“天真”。

不断提升的公司理念

很长一段时间,扎克伯格都把facebook当成自己所从事项目之一,他也不知道facebook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直到遇到帕克以及伴随facebook爆炸式的增长,他才认真考虑facebook的理念。一开始他们的理念是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式,于是从校园到职场、到成人的世界。

基于facebook理念,扎克伯格希望能智能的对信息进行处理,于是出现了动态新闻,动态新闻智能编辑出你关注的朋友的动态,而不是国内普遍延续时间为线索的展现方式,虽然动态新闻短暂的被抵制,但长远来看还是有助于用户获取想要的信息。

动态新闻之后,扎克伯格的思考已经慢慢的超越了网站本身,他以微软为示范,将自己的网站作为一个平台,免费提供给开发者,这极大扩展了facebook的影响力和声誉,同时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短期虽然将收入拱手让人,这也是扎克伯格作为理想者的重要一步。

在此之后,扎克伯格提出了将facebook作为信息宝库,超越网站的存在。Facebook不断取得成功、超越前辈的原因,我想最大的就是这是一群怀有梦想的人创立的公司,赚钱不是第一位的,改变世界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可以走的更远。

梦想还是很宏大的,但是像微软实现每个人都用上电脑的梦想一样,facebook完成了改变人们交流方式之后,仿佛寸步难行了,后来者如推特,snapchat都有颠覆性的创作。怎么才能超越巨头,不走巨头老路,我想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