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分析(第三版)第六章 电感的物理基础 读书笔记

目录

6 电感的物理基础  

6.1 电感是什么

6.2 电感法则之一:电流周围会形成闭合磁力线圈

6.3 电感法则之二:电感是导体电流1A时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6.4 自感和互感

6.5 电感法则之三:周围磁力线匝数改变时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6.6 局部电感

6.7 有效电感,总电感或净电感及地弹

6.8 回路自感和回路互感

6.9 电源分配网络和回路电感

6.10 每方块回路电感

6.11 平面对于过孔的回路电感

6.12 有出砂孔区域的平面对的回路电感

6.13 回路互感

6.14 多个电感器的等效电感

6.15 电感分类

6.16 电流分布及集肤深度

6.17 高磁导率材料

6.18 涡流

6.19 小结

6.20 复习题

1.什么是电感?

2.用于磁力线计数的单位是什么?

3.列出电流周围磁力线的3种性质。

4.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周围有多少磁力线圈?

5.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增加,那么磁力线匝数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6.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增加,那么导线的电感会发生什么变化?

7.自感和互感之间有什么区别?

8.当两个 导体之间的间距增加时,两个导体之间的互感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9.哪两种几何特征影响着导体的自感?

10.为什么当导体长度增加时自感会增加?

11.什么影响着导体上的感应电压?

12.局部电感和回路电感的区别是什么?

13.为什么当另一节导体是返回路径时,用自感减去互感才能求得总电感?

14.在什么情况下,互感会增加自感以提高总电感?

15.哪3种设计特性会降低电流回路的回路电感?

16.在估算地弹的大小时,应计算什么类型的电感?

17.假如想减少封装引脚的地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引脚作为返回路径引脚?

18.假如想降低连接器的电源路径和接地路径中的回路电感,在选择电源和接地引脚时,两个重要的设计特性是什么?

19.电流为2A的导体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为24Wb。当电流增加到6A时,磁力线匝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20.若导体有0.1A的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匝数为1μWb,那么导体的电感是多大?

21.导体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匝数为100μWb。若电流在1ns内关断,那么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是多少?

22.若封装中返回引脚的总电感为5nH,当流过引脚的20mA电流在1ns内关断,引脚上感应的电压噪声是多大?

23.如果4个信号使用复习题22中的引脚作为其返回路径,那么应该怎么办?所产生的总地弹噪音是多大?

24.1GHz时,铜的集肤深度是多大?

25.如果在电路板信号走线的顶层表面和底层表面都流过电流,那么1GHz时的电阻与直流时的相比增加了多少?

26.当两个回路之间的间距加倍时,回路互感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小了?

27.在四层印制板中的电源层和接地层之间,典型的电介质厚度为40mil,在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的薄层方块电感是多大?1方块的薄膜方块电感与去耦电容器典型的2nH装配电感相比如何?


6 电感的物理基础  

对于线间耦合,电源分配网络及电磁干扰问题,电感就是信号沿均匀传输线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突变。很多场合都要设法减小电感,例如减小信号路径之间的互感以降低开关噪声,减小电源分配网络的回路电感,减小返回平面的有效电感以降低电磁干扰。而有些场合则要优化电感,例如为了获取所需的目标特性阻抗。

通过了解电感的基本类型和物理设计对电感值的影响,将领会如何优化物理设计以得到合格的信号完整性。

6.1 电感是什么

我们学过电感及其与线圈中磁力线的关系。它通常是指由导线绕成的线圈或螺线管的电感,其中有磁力线通过。或者说,电感是对表面磁场强度的数值积分。

我们需要以更基本的方式去认识电感,从而激发我们的直觉并找到分析实际互连问题的思路。认识电感的有效途径仅仅基于以下3个基本法则。

6.2 电感法则之一:电流周围会形成闭合磁力线圈

磁力线是一个新的基本实体,它环绕在所有电流的周围。对于一段直导线,若有1A电流从哪中流过,那么在导线周围将产生同心的环形磁力线圈。自上而下,导线的周围都存在磁力线圈。想象沿着导线行走,并计算完全围绕导线的磁力线匝数。距离电流表面越远,所见到的磁力线匝数就越少。如果距离电流表面足够远,则磁力线匝数将非常少。

类比于电场特性与电荷的关系,磁场特性与移动电荷的关系也被构建于时空架构中。电场和磁场及其于电荷的互相作用,是时空架构的内在特性,已经被冻结于大爆炸约1ns之后的时空架构中。无论其起源如何,它们的属性都已经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完整地加以描述。

磁力线圈总是完整的环形,而且总是包围着某一电流。电流周围一定存在磁力线圈。

我们以韦伯Wb为电位计算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导线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如果把导体中的电流加倍,则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也会加倍。

2.导线的长度也会影响磁力线匝数。导线越长,磁力线匝数就越多。

3.导线的横截面。这是个二阶效应,比较难以捉摸。如果增大横截面,如将导线做得粗一点,磁力线匝数就会略有减少。

4.附近其他电流的存在也会对第一个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产生影响。所谓的特殊电流是返回电流。当第一条导线的返回电流变得更靠近时,返回电流的部分磁力线圈强大到也包围在了第一条导线的电流周围。

计算第一条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总数时,需要把自身的线匝数与返回电流的线匝数相叠加。这里,由于第一条导线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圈与返回电流磁力线圈的环绕方向相反,所以当返回电流靠近时,在第一条导线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总数将会减少。

另一方面,电介质材料的存在不会影响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磁场根本不会与电介质材料相互影响。即使电流被特氟龙或钛酸钡所包围,其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也是不变的。

5.影响电流周围磁力线匝数的可能因素还有构成导线的金属。只有铁,钴,镍这三种金属及其组合会影响电流周围的磁力线。

这三种金属称为铁磁金属,这些金属和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磁导率都大于1.如果有磁力线圈被完全包含在这些金属中,则这些金属能使磁力线匝数显著增加,但只有环绕在导体内部的磁力线圈受到影响。

6.3 电感法则之二:电感是导体电流1A时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电感与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导体周围的磁力线匝数有关。

电感是关于每安培电流周围磁力线匝数的度量,而不是某一点磁场强度的绝对值。我们所关心的不是磁场强度,而是每安培电流的磁力线匝数。

用于度量电感的单位是流过1A电流时,周围磁力线圈的韦伯值。1韦伯/安培称为1亨利。由于大多数互连结构的电感都远小于1H,所以通常以纳亨为单位。

电感实际上与导体的几何结构有关。影响电感的唯一因素就是导体的几何结构和在铁磁金属情况时导体的磁导率。

从这方面来讲,电感是用于测量导体产生磁力线圈的效率的。如果一种导体产生磁力线圈的效率很低,它的电感就比较小。无论导体上是否有电流通过,它都具有该效率。在任何情况下,导体上流过电流的大小都不会影响该效率。电感只与导体的几何结构有关。

电感与导线中的电流无关,电感未考量导线周围有多少磁力线。电感不涉及电流周围的磁场密度及其聚集度,也不涉及存储在磁场中的能量值。电感仅仅涉及当每安培电流产生磁力线圈时,各种导体几何结构的不同效率。

为了避免引起困惑和复杂化,必须弄清楚我们计算的是哪几个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此外还存在哪些产生磁力线圈的电流。这时,必须加上许多关于电感的限定词。

为了分清形成磁力线圈的源头,引入了自感和互感这两个术语。为了知道磁力线圈所围绕电流回路的大小,引入了回路电感和局部电感这两个术语。虽然电流是在整个回路中流动的,但如果只讨论环绕在一段互连周围的磁力线圈,就使用总电感,净电感或有效电感这些术语。

6.4 自感和互感

如果有两条导线。对于a导线而言,环绕在它周围的磁力线圈的一部分由其自身的电流产生,一部分由邻近第二条导线b的电流产生。自身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圈称为自磁力线圈,由邻近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圈称为互磁力线圈。

任何源于b而环绕在a周围的磁力线圈一定同时环绕a和b。于是可认为互磁力线“链接”着a和b两个导体。

磁力线圈匝数同向相加,异向相减。

自感是指在指导线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所产生的环绕在导线自身周围的磁力线匝数。通常我们所说的电感实际上是导线的自感。

互感是指一条导线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所产生的环绕在另一条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互感具有对称性。

两条导线之间的互感小于二者中任一个的自感。

6.5 电感法则之三:周围磁力线匝数改变时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磁力线圈有一个重要的特殊性质: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一段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总数发生变化,导线两端就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压。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则其周围得到自磁力线匝数也将变化,从而在导线两端产生电压。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为N=LI,其中L是这段导线的自感。于是,导线两端所产生的电压与导线的电感和导线中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

感应电压正是电感在信号完整性中意义重大的根本原因。如果电流变化时没有产生感应电压,信号就不会受到电感的影响。这个由电流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压引起了传输线效应,突变,串扰,开关噪声,轨道塌陷,地弹和大多数电磁干扰源。

如果通过电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电感器两端就会产生电压,这一电压被称为感应电动势(EMF)

这一新的电压源像电池一样引发了从负端流向正端的电流。

该电压的极性将使产生的感应电流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说“电感器阻止电流变化”的原因。

我们用串扰描述在邻近导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噪声。由于感应电压取决于电流变化的速率,所以有时用开关噪声或电流变化噪声描述当电流切换时在电感上产生的噪音。

6.6 局部电感

当谈到局部电感时,认为回路的其他部分是不存在的。从局部电感的角度出发,除了所研究的那段导体,其他地方没有电流。局部电感的概念是一个存粹的数学构造,它是不可测量的,因为实际中并不存在孤立的局部电流。

实际上,局部电流是不存在的,因为电流必须有回路。但局部电感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计算电感的相关特征非常有用,尤其当我们还不清楚回路其他部分的情况时很有用。

经验法则:导线的局部自感约为25nH/in或1nH/mm。其虽然易于使用,但却以牺牲准确度为代价。

当导体长度增加时,局部自感会增大,但是,局部自感的增长比线性增长得块。如果导线长度加倍,则局部自感的增长将远大于两倍。

导体截面积增大时,局部电感将减小。

根据局部互感和导线之间距离的曲线,可以得出一个经验法则:当两个导线段的间距远大于导线长度时,两端导线之间的局部互感小于任一段导线局部自感的10%,这时局部互感通常可忽略不计。

例如:两个长为20mil的过孔,当它们的中心距大于20mil时,这两个过孔之间就几乎没有耦合了。

如果知道各种电感参数如何影响性能指标,又知道导线的物理设计如何影响自感和互感,就可以直接优化导线的物理设计。

6.7 有效电感,总电感或净电感及地弹

电流回路中每个支路产生的电压噪声取决于该支路周围磁力线匝总数变化的速度。

回路中某一段的有效电感,净电感或总电感是指回路中的电流为单位安培时,环绕在该段周围的磁力线匝总数,其中包括源于整个回路中任何电流段的磁力线匝数。

当回路的两条支路中的一条是另外一条的返回电流路径时,有效电感决定了回路电流变化时支路两端感应电压的大小。如果这第二条是返回路径,则称在该返回路径上产生的电压为地弹。

最小化返回路径上的电压降(即地弹电压)只有两种方法。

1.尽可能减小回路电流的变化速率。这意味着降低边沿变化率,并限制共用同一个返回路径的信号路径数目,以及使用差分信令。

2.尽可能减小返回路径总电感。即减小支路的局部自感(使返回路径尽可能短,尽可能宽),增大两支路之间的局部互感(使第一条支路与其返回路径尽可能地靠近)。

地弹是返回路径上两点之间的电压,它是由于回路中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地弹是产生开关噪声和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主要与返回路径的总电感和共用返回电流路径有关。为了减小地弹电压噪声,改变下面两个特性比较有效:通过使用短而宽的互连以减小返回路径的局部自感,将电流及其返回路径尽量靠近以增大两支路之间的互感。

设计规则:尽可能让返回电流挤近信号电流,这样可以减小有效电感。

在电源分配系统中,减小任意一条支路净电感的常用设计规则是:尽可能让同向平行电流之间的间距大于它们的长度。

在大功率芯片中,实际常用的是双键合线。

在双键合线情况下,线间应建立一个键合线回路,以使线间距足够大。使用双键合线实际上减小了两个焊盘之间的有效电感。

在同一焊盘中有多个过孔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由于与电源,地平面的接触面积加大,进入电源,地平面的扩散电感将会减小。有时,这一点比减小过孔电感的效果更重要。

采用下述设计规则可以使每条支路得到净电感最小:电流方向相同的过孔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过孔的长度,电流方向相反的过孔之间的中心距应小于过孔的长度。

6.8 回路自感和回路互感

电流的回路自感就是当回路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整个回路周围的磁力线匝数。或者说当回路中电流为1A时,从回路的一端开始,沿着导线行走时遇到回路中所有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匝总数,其中包括导线中每一段的电流分布对其他各段的贡献。

有时说回路自感取决于“回路面积”,这种说法大致是对的,但对于激发我们的直觉却没有多大作用。前面已经看到,面积并非最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环绕在每条支路周围的磁力线总数。

减小回路自感的内在机理是:使返回路径靠近信号路径并减小回路面积,从而增大两条路径之间的局部互感。

经验法则:将拇指和食指围城一个圆,用30AWG导线构成如此大小的回路,其回路电感约为85nH。

如果用圆杆表示扁平电缆中的导线,其半径为10mil,中心距为50mil,则电流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一段1in长的相邻两导线的回路电感约为16nH/in。

任何阻抗可控互连的单位长度回路电感都是恒定的。

6.9 电源分配网络和回路电感

电源路径和地路径称为电源分配网络。其用途是在每个芯片的电源焊盘和地焊盘之间提供恒定的电压。根据器件工艺的不同,该电压范围一般为0.8~5V,大多数总体方案中分配的噪声波动预算一般不超过5%。

在稳压器和芯片之间有许多互连,如过孔,平面,封装引线和键合线等。如果进入芯片的电流发生突变,则当变化的电流流过电源分配网络的互连阻抗时就会引起电压降,称为轨道下沉或轨道塌陷。

要使电流变化时引起的这个电压降最小,电源分配网络的串联阻抗就要小于一定的值。这时,尽管电流还在变化,但只要阻抗足够小,阻抗上的电压降就会保持在容许的5%波动范围内。

要想减小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有两条设计原则:

1.低频时,添加具有低回路电感的去耦电容器。

2.高频时,使去耦电容器和芯片焊盘之间的回路电感最小,以保持它们之间的阻抗低于一定的值。

实际电容器的两端和芯片焊盘相连的那段线条会有相应的回路电感。该回路电感与理想电容元件相串联,导致实际电容器的阻抗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去耦电容器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频率较高时,阻抗仅与回路电感有关,此电感称为等效串联电感。所以,频率较高时,减小去耦电容器的阻抗实际上就是设法减小芯片焊盘和去耦电容器引脚之间的这一完整路径的回路电感。

方法:

1.使电源平面和地平面靠近电路板表面层,以缩短过孔。

2.使用尺寸较小的电容器。

3.从电容器焊盘到过孔之间的连线要尽量短。

4.将多个电容器并联使用。

如果某一去耦电容器的回路电感为2nH,而容许的最大回路电感为0.1nH,那么至少要并联20个电容器,所得的等效电感才能满足要求。

从去耦电容器到芯片焊盘之间的互连,要设计成具有最小的回路电感。除了缩短表面焊盘连线,缩短过孔,平面对是回路电感最小的一种互连结构。

6.10 每方块回路电感

一对平面上的边长为100mil的正方形区域和边长为1in的正方形区域的回路电感相同。

电源平面和地平面尽可能地靠近,就可以减小平面对的回路电感,同时减小轨道塌陷,平面上的地弹和电磁干扰。

6.11 平面对于过孔的回路电感

如果电流由于点接触而受到限制,那么回路电感将会变大。

假设电流均匀流动的唯一理由是:可以用更简单的近似式去估算回路电感。

三维场求解器可以更精确的计算出接触点之间的电流分布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得出回路电感。

平面间的回路电感增大是由于过孔限制电流的流过形成了很高的电流密度。对电流流动的限制越大,局部自感和回路电感就越大。这种回路电感的增加常常称为扩散电感。如果接触孔面积增大,电流密度就会降低,扩散电感就会减小。

接触过孔到电源地平面之间的扩散电感通常要比方块回路电感大,为了准确估计平面的回路电感,必须充分考虑扩散电感。

让去耦电容器靠近高功耗芯片,可以把返回平面上的高频电流局限在芯片附近,并使之远离电路板上的I/O区域。这样,就可以把驱动外部电缆中的共模电流和引起电磁干扰问题的地弹电压噪声最小化。

6.12 有出砂孔区域的平面对的回路电感

过孔的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上会有许多出砂孔。封装下面的出砂孔阵列(类似芝士奶酪的发酵效应)会使平面之间的回路电感显著增大。为了知道增加了多少,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场求解器。

要得到最小的回路电感,最优的电源和地互连应使用尽可能宽,尽可能靠近的平面对。在平面之间使用十分薄的介质,可以减小去耦电容器于芯片焊盘之间的回路电感,进而减小轨道塌陷和电磁干扰。

轨道塌陷和电磁干扰的问题,在上升边减小时会变得十分严重。随着时钟频率的不断升高,在电源分配网络中使用薄介质将会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6.13 回路互感

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流回路,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互感。回路互感就是第一条回路中有1A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环绕在第二条回路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只有当动态回路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静态回路中才会产生噪声。而且这种情况仅在开关跳变时才发生。这就是该类噪声经常称为开关噪声,同时开关噪声或电流变化噪声的原因。

减小开关噪声的最重要方法是减小信号路径-返回路径之间的互感。可以通过拉大两回路的距离实现这一点。互感不大于两回路自感的最小值,所以减小回路互感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减小两回路的自感。

同时回路互感会引起两条均匀传输线之间的串扰。

6.14 多个电感器的等效电感

对于两个分立的互连元件,它们有两种链接方式:串联和并联。如果任何一种配置组合的结果任然是双端元件,组合就有一个等效电感。在计算每个元件的总电感时,先要考虑清楚其自感及其他元件的互感贡献,然后再考虑是用串联还是并联加以组合。

当局部互感为零且局部自感相同时,即串联的等效电感是其中一个局部自感的2倍,并联的等效电感是其中一个局部自感的1/2。

6.15 电感分类

电感的重要性在于,当电流变化时导体上会产生感应电压。由此产生出各种信号完整性问题。为了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知道到底是那类电感引起的,源于哪里。

1.电感: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导体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2.自感:导体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该导体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3.互感:某一导体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另一导体周围的磁力线总匝数。

4.回路电感 :流过安培单位电流时,环绕在整个电流回路周围的磁力线总匝数。

5.回路自感:完整电流回路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该回路周围的磁力线总匝数。

6.回路互感:某一回路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另一完整电流回路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7.局部电感:其他地方没有电流存在时,环绕在该段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8.局部自感:仅在一段导线中有单位安培电流而其他地方无电流存在时,环绕在该段导线自身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9.局部互感:仅在某一段导线中有单位安培电流而其他地方无电流存在时,环绕在另一段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10.有效电感,净电感或总电感:当整个回路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环绕在一段导线周围的磁力线总匝数,其中包括源于回路每一部分电流的磁力线。

11.等效电感:多个电感器的串联或并联组合后单一自感的大小,其中包括它们之间互感的影响。

6.16 电流分布及集肤深度

当导线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与电流分布在外表面相比,电流集中在圆柱杆中心时有更多的磁力线和更大的自感。

一般而言,频率越高,电流越趋向于沿着导体的外表面流动。电流分布随频率而变化,并且在高频时,所有电流会趋向于导线表面的那一薄层。

随着圆柱杆中电流的正弦波频率升高,电流将重新分布,大部分电流选择阻抗最低的路径,即沿着导线外表面流动,在高频时就像所有电流只在导线表面很薄的一层内流动。

对于实际导线中的电流分布,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几何结构有很好的近似,圆柱体是其中之一。对于每个频率点,从导线表面到导线中心,电流分布呈指数下降。

在这种几何结构中,可以把电流层近似成有固定厚度的均匀分布,并称该等效厚度为集肤深度,它取决于频率,金属的导电率和磁导率。

经验法则:当电路板上的铜线为1盎司或者几何厚度为34μm时,若频率大于等于10MHz,则导线中的电流不再占用线条的整个横截面,趋肤效应在电流分布中起主导作用。

有两种途径可以减小整个回路的自感:使每条导线中的电流向外边界扩展。使返回电流挤进信号电流。这样,一方面减小每条导线的局部自感,另一方面则增大导线之间的局部互感。

当集肤深度小于横截面的几何厚度时,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流流过的横截面积随频率的平方根成比例减小,从而使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随频率的平方根成比例增大。

导线的自感与频率有关。低频时导线自感等于内部自感加外部自感,高频时导线自感等于外部自感。这种转变应当从集肤深度与导线几何厚薄相当时的这个频率开始显现,并且从集肤深度只占几何厚度很小一部分时的这个频率起,基本趋于稳定。

微带线回路自感,通常是指所有电流都跑到外表面的高频界限的情况。如果电流靠近导线表面而且与导线几何厚薄无关,这一频率就是趋肤效应的界限,“高频”是指高于这一界限的频率。

6.17 高磁导率材料

导体的磁导率是影响集肤深度的重要参数,磁导率高的金属只有少数几种。磁导率是指导体与磁力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金属的磁导率为1,所以它们对磁力线圈没有影响。

只要3种金属的磁导率大于1,它们是铁磁体金属:铁,钴,镍。

铁磁体导线的内部磁力线穿过的是高磁导率材料,这时磁力线会激增。低频时,铁磁体导线的电感非常大,但当频率约高于1MHz时,所有磁力线中只剩下外部磁力线,其回路自感和相同尺寸的铜导线的回路自感相当。

超过集肤深度极限时,回路电感几乎仅由外部磁力线构成,所以铁磁体导线中的高频信号感受到的回路电感与铜导线的回路电感大致相当。

6.18 涡流

当其中一个导体的电流变化时,第二个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称这种电流为涡流。

一个电流回路靠近一个大的导电表面,如电路板中的平面或金属外壳表面。

当导线中有电流时,一些磁力线就会穿过导电平面,导线和平面之间就会存在互感。当导线中的电流变化时,穿过平面的磁力线也会发生变化,并在平面上产生感应电压,而此电压又激起了涡流,这些涡流反过来又会产生自己的磁力线。

涡流产生磁力线的结构就像由平面下方的另一电流产生的,即它与平面的距离和真实电流与平面的间距相等,这个虚构电流称为镜像电流。

经验法则:只要电流回路与悬空平面的间距小于两导线之间的总跨度,感应的涡流就会起作用。

只要电流回路与导电平面的距离小于导线之间的跨度,平面上就会产生涡流。邻近平面的存在总会减小互连的回路电感。

6.19 小结

1.电感至关重要,它影响信号完整性问题中的所有方面。

2.电感的基本定义就是导线中有单位安培电流时,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数。

3.所有不同类型的电感都有特殊的限定词:它们(自感和互感)指明了产生磁力线的导线,围绕导线的多大一部分(局部电感和回路电感)去计算磁力线,以及是否包括了源于回路其他部分的所有磁力线(净电感)。

4.重视电感的唯一原因是感应电压:如果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匝数发生了变化,导线两端就会产生电压,而且此电压与磁力线匝数变化的快慢有关。

5.地弹是由于流过地返回路径净电感的电流发生了变化,而在地返回路径的不同部位之间感应出了电压。

6.减小地弹就是要减小返回路径的净电感。使用宽而短的导线,而且信号路径要尽量靠近返回路径。

7.要获得最低的轨道塌陷噪声,就要使芯片焊盘到去耦电容器之间的回路电感尽量小。回路电感最低的互连就是尽量靠近的宽平面对。

8.过孔出砂孔区域会使平面对的回路电感增加。当空闲面积约为50%时,回路电感约增加25%。

9.随着电流正弦频率分量的升高,它们将选择阻抗最低的路径,使电流分布趋向于导线的外表面,并使信号电流与返回电流尽可能挤近。这使电感与频率有些相关,即随频率的升高,电感会减小。同时又使电阻与频率的升高密切相关,即电阻随频率的平方根而增加。

10.当电流在均匀平面附近时,即使此平面是悬浮的,感应的涡流也会使电流回路的自感减小。

6.20 复习题

1.什么是电感?

电感是对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所能产生磁力线匝数的度量。

2.用于磁力线计数的单位是什么?

韦伯(Wb)

3.列出电流周围磁力线的3种性质。

围绕在导线中的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呈现出完整的圆圈或闭环形状。

这些线圈有一种环绕的流动方向,其方向基于右手法则。将右手拇指指向正电流的方向,其他手指则沿磁力线圈的环行方向卷曲。

如果计算导线周围磁力线的匝数,就会发现其数值与导线中的电流直接相关。当电流的数值加倍时,其磁力线匝数也加倍。

当我们远离导线时,磁力线圈的线密度会逐步下降。当离开导体越远时,线圈之间的间距就越远,所看到的磁力线匝数也就越少。

4.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周围有多少磁力线圈?

在导体中没有电流的情况下,导体周围将没有磁力线圈。

5.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增加,那么磁力线匝数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加倍,则磁力线匝数也一定会加倍。

6.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增加,那么导线的电感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加倍,则磁力线匝数就会加倍,但磁力线匝数与电流值之比保持不变。所以,电感与导线中的电流无关。即使导线中没有电流,导体也会有电感。它是对磁力线圈产生的一种度量,而不是对出现磁力线匝数的计量。

7.自感和互感之间有什么区别?

自感是对流过导体的每安培电流能在该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力线匝数的度量,是测量不同导体在其周围产生磁力线圈的效能的度量。

互感是假设第一导体中流过1A的电流,它在另一导体周围所产生磁力线匝数的度量。它以第一导体的电流为参照,考察它在另一导体周围形成磁力线圈的效能。

8.当两个 导体之间的间距增加时,两个导体之间的互感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当拉开两个导体时,它们之间的互感将减小,这里,当一个导体中有电流时,在其周围会有磁力线圈。但是,其线匝的密度将随着离开导体的距离变远而变小。

9.哪两种几何特征影响着导体的自感?

其长度和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

导体越长,自感越高。

电流分布越密,自感越高。

10.为什么当导体长度增加时自感会增加?

自感时对流过导体的每安培电流能在该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力线匝数的度量。导体越长,导体周围磁力线需要被度量的长度就越长。

11.什么影响着导体上的感应电压?

导体上两点之间的感应电压取决于导体周围磁力线总匝数的变化速度有多快。如果导体两点周围的磁力线匝数维持不变,则不会有感应电压。

12.局部电感和回路电感的区别是什么?

当沿着回路从一端走到另一端时,考虑到每个局部的电流方向,最后要累计计算全部的磁力线匝数,这样得到的电感就是整个回路的总电感。这是毫无疑问的,回路总电感只有一个值。

但是,如果只考虑回路的某一局部,并且只计算源于回路中该节的局部电流的特定磁力线,却忽略了回路中其他节中电流所形成此节导体的另一类磁力线,就称此电感为局部电感,明确地说,就是局部自感。

13.为什么当另一节导体是返回路径时,用自感减去互感才能求得总电感?

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14.在什么情况下,互感会增加自感以提高总电感?

只要是两个电流以相同的方向流动,它们之间的互磁力线匝数必将与它们的自磁力线匝数相加,以产生更多的磁力线总匝数。

15.哪3种设计特性会降低电流回路的回路电感?

回路周围的磁力线总匝数取决于回路的长度,电流流过的导体宽度,以及回路的返回部分与回路前半部分的接近程度。

回路越长,回路电感就越大。线的直径越小,回路电感就越大。回路后半部分距回路前半部分越远,回路的总电感就越大。

16.在估算地弹的大小时,应计算什么类型的电感?

此时,由于返回导体周围磁力线总匝数的变化率,促使在返回路径上生成了从一端到另一端所谓的地弹电压。

17.假如想减少封装引脚的地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引脚作为返回路径引脚?

只有3个因素影响着到返回路径的总电感:返回路径的长度,返回路径的宽度,以及返回路径与信号路径的接近程度。

长度对总电感的影响最大 。应选择封装中最短的引脚线作为返回引脚。这通常对应于方形封装中的中心引脚情况。

18.假如想降低连接器的电源路径和接地路径中的回路电感,在选择电源和接地引脚时,两个重要的设计特性是什么?

使用较短的引脚,并选择与接地引脚最相邻的电源引脚。

19.电流为2A的导体周围的磁力线匝数为24Wb。当电流增加到6A时,磁力线匝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其会增加电流增加的倍数,即3倍。

20.若导体有0.1A的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匝数为1μWb,那么导体的电感是多大?

电感的定义是指磁力线匝数与电流安培值的比率。

21.导体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匝数为100μWb。若电流在1ns内关断,那么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是多少?

导线上的感应电压为dN/dt。如果韦伯数在1ns内从100μWb线性变为零,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感应电压为V = 100μWb/1ns = 100000V。这表明,当电流快速关断时,有时可能会产生大电压。

这种现象就发生在继电器中。假设当继电器有电流流过时将其断开,电流被突然关断就可能会在继电器的开路隙缝处产生大的弧状电压,这是继电器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免这类问题,可将继电器设计为在有少量电流流过时再断开,或者再隙缝处添加一个电容器或二极管,从而提供一个替补的电流路径以降低dI/dt。

22.若封装中返回引脚的总电感为5nH,当流过引脚的20mA电流在1ns内关断,引脚上感应的电压噪声是多大?

电感器两端的电压为V=LdI/dt。

23.如果4个信号使用复习题22中的引脚作为其返回路径,那么应该怎么办?所产生的总地弹噪音是多大?

四倍。

24.1GHz时,铜的集肤深度是多大?

2μm。

25.如果在电路板信号走线的顶层表面和底层表面都流过电流,那么1GHz时的电阻与直流时的相比增加了多少?

若所有其他项相同,则导体在1GHz时的每单位长度与直流时的比值将随有效横截面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厚度越小,电阻就越高。

26.当两个回路之间的间距加倍时,回路互感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小了?

减小。

27.在四层印制板中的电源层和接地层之间,典型的电介质厚度为40mil,在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的薄层方块电感是多大?1方块的薄膜方块电感与去耦电容器典型的2nH装配电感相比如何?

40*32=1.3nH。这是平面薄层之间每方块的电感值。

电容器的装配电感与上面给出的薄层方块电感值属于同一量级。减小在安装电容器时的空间尺寸,以降低电容器的扩散电感值。这时的腔体不太透明,去耦电容器的安装位置就比较重要。

如果将平面之间的电介质厚度减小到3mil,则薄层方块电感将变为0.1nH,与电容器的装配电感相比就显得比较小。这时的腔体比较透明,去耦电容器的安装位置就变得不太重要了。

  • 16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是一本讲述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书籍。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是在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形状和准确的传输到目标设备。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由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很快,很容易出现信号失真或衰减的问题。信号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信号线的布线、电磁干扰、信号耦合等问题,通过仿真和分析来优化信号线的布局和防止信号失真。 电源完整性是指电路中的电源供应是否稳定和可靠。电源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电源线的布线、电源的噪声和纹波、电源电容和电感等问题。在高速电路中,电源噪声和纹波会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进行电源完整性分析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这本书对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它讲解了信号完整性分析中常用的仿真工具和技术,比如时域仿真和频域仿真,并结合实例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和优化。 同时,该书还介绍了电源完整性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包括电源纹波的测试与分析电源噪声的测量和抑制等。它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电源完整性的重要性和优化方法。 通过阅读《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读者可以了解到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如何应用仿真工具进行分析和优化。这对于从事电路设计和高速信号传输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 回答2: 《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是一本关于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书籍。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是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可靠和正确的能力。在高速电子系统中,信号传输的速度越高,信号完整性的要求越高。信号完整性分析主要涉及信号的传输线、信号引脚和信号接口等方面的设计。通过使用合适的信号传输线、引脚和接口设计,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减少信号的失真和干扰,从而提高电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源完整性是指电子系统在供电过程中保持稳定、纹波和噪声较小的能力。供电过程中的纹波和噪声可能会导致电子系统的工作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电源完整性分析主要涉及电源设计、电源接线和电源滤波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选用合适的电源设计和电源滤波元件,可以降低电源的纹波和噪声水平,提供稳定的供电电压和电流,从而保证电子系统的可靠工作。 《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是一本介绍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实用指南。书中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例,以及设计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这本书对于电路设计师、系统工程师和电子产品开发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方法,提高电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回答3: 《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是一本关于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书籍,本书主要讲解信号传输和电源供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号完整性分析是为了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干扰、失真或丢失,确保信号能够准确地到达目标地点。本书详细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信号边沿速率、信号幅度、信号耦合、信号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等。通过对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间干扰、电磁辐射和回波等问题的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和布局电路板、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线以及如何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源完整性分析是为了保证电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电源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书详细介绍了电源完整性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内容包括电源噪声的来源、电源噪声的传播路径、电源滤波、电源分区等。通过对电源供应过程中的电源噪声、电源共模干扰和地线回流等问题的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和布局电源系统、如何进行电源滤波以及如何提高电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工具和软件,以及一些典型案例的解决方法。对于从事电路设计、电磁兼容、高速信号传输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籍。 总之,《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第三版.pdf》全面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参考书。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