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岗位OKR的设计与激励 - 管理角度(附部分岗位样例)

“OKR是一种沟通方式,而不止是一个绩效工具。”

背景:
带过几年团队,经历并促进了公司从KPI转向OKR的过程。
目前团队取得一些效果,但也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抛砖引玉,欢迎留言讨论和指正。

OKR的好处

目前团队已实施OKR三年多了。刚实施一年的时候,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就有了明显改观:

  • 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提升。

    有问题了,会有很多人提方案、踊跃去解决,也愿意去升级技术栈、多学习和分享。没有了指责、推诿、不作为

    • 一方面是因为更多参与了目标设计,加深了理解和自主性;
    • 另一方面感受到了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有安全感、认同感,团队感情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 目标和计划更靠谱,战略更好落地。
    • 与下级进行自下而上的沟通,发现目标与实际问题不一致,及时调整目标和计划。(沟通的目的是要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在讨价还价)
    • 与上级进行自下向上的沟通,发现了很多问题,及时修正战略或资源分配

    管理者和员工不是阶级敌人,不应该存在巨大鸿沟。其实高层有高层的视野,基层有基层的难处,但目标都是谋发展。抱着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是可以沟通达成一致的,这样目标可以更好执行,管理上也会轻松一些。

OKR理论中有一些关键的描述,简单概括几点:

  • “OKR是一种沟通方式,而不止是一个绩效工具。”
  • “目标是以达成一致为标准,没有达成一致的不是目标”;
  • “KR是可衡量的,KPI是可量化的:这其中有微妙的区别,意味着KR并不一定是某个数字,也可以是里程碑或其他可直观衡量判断的DoD”。

    所以说OKR是不做绩效考核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在KR层面是可以替代KPI的工作的。只不过在OKR体系中,O为主、KR为辅,让管理者和员工都更关注达成一致的目标,创造创新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那个数字。

上面的几点可以作为OKR执行中的核心准则。下面介绍下我在实施OKR中一些主要挑战和实践。

实施OKR的组织要求

下面提到的组织要求,如果具备了,能更好、更快的推进OKR。实际情况中,刚推进OKR往往不会具备这么完备的条件,都需要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

观念转变

命令式管理向目标式管理转变:目标不是罗列数字、而是沟通后达成一致的结果。用沟通取代单向分派任务。

刚开始推广OKR时,不少团队挂OKR之名、行KPI之实。结果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效果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