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氰基配位[EuIII(18-冠-6)(H2O)3]FeIII(CN)6·2H2O光致变色化合物

本文介绍了[EuIII(18-冠-6)(H2O)3]FeIII(CN)6·2H2O光致变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室温下显示出光致变色和光磁效应,经过紫外光或紫光照射后,其颜色和磁性发生变化。这一发现对于光防护、光开关以及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多氰基配位[EuIII(18-冠-6)(H2O)3]FeIII(CN)6·2H2O光致变色化合物

光致变色物质具有颜色和多种物理性质可逆变化的特征,其中磁性随光刺激发生变化(即所谓光磁效应)的化合物除具有一般光致变色物质的强光防护、光开关等功能外,还可能在磁共振成像、光信息存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氰基配位化合物被认为是较有发展前景的此类材料,多年来备受关注,但是,其光磁效应通常在液氮温度以下发生,而罕见于室温附近。因此,发展具有室温光磁效应的光致变色多氰基配位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无机-有机杂化功能物质的结构化学研究,报道了[NdIII(DMF)4(H2O)3(μ-CN)FeIII(CN)5]·H2O (NdFeDMF)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及类似的其它3d–4f多氰基配位化合物具有新颖的光磁效应,但光磁转变温度低于50 K,且其内在机制尚存在争议。发现[EuIII(18-冠-6)(H2O)3]FeIII(CN)6·2H2O在室温时经紫外光或紫光照射后,冠醚氧上的孤对电子转移到了三价铁上,生成了稳定的冠醚自由基和二价铁,晶体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橙色,变色后的样品在暗室中静置或加热又能褪色,之后又能再次光照显色,表现出典型的光致变色现象。变色前后,化合物的磁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该工作中,晶体粉末经波长为355 nm、功率密度为 60mW/cm2的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照射10分钟后,室温时的MT 值下降33.5%,比NdFeDMF的报道值(< 3%)大得多。

发现了3d-4f多氰基配位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