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水解剂改性聚酯纤维材料/Mg-Ga-In多孔三元富镁水解制氢合金/储氢金属分类
金属储氢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合金氢化物材料,另一类是金属配位氢化物材料。某些金属或合金与氢反应后以金属氢化物形式吸氢,生成的金属氢化物加热后释放出,利用这一特性储氢,其储氢密度可达标准状态下氢气的1000倍,与液氢相同甚至超过液。迄今为止,趋于成熟和具备实用价值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主要有稀土系、Laves相系、镁系和钛系四大系列。
稀土系合金
以LaNi为代表的稀土系储氢合金,被认为是所有储氢合金中应用性能较好的一类。1969年,荷兰Philips实验室报道了LaNi合金具有很高的储氢能力,从此储氢合金的研究与利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金属间化合物LaNi5具有六方结构,其中有许多间隙位置,可以固溶大量的氢。文献对LaNi5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LaNi5晶胞是由3个十二面体,9个八面体,6个六面体和36个四方四面体组成。其中3个十二面体,9个八面体和6个六面体的晶格间隙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可以储存氢原子。而36个四方四面体间隙较小,不能储存氢原子。这样,一个晶胞内可以储存18个氢原子,即较大储氢量为1.379%(质量分数,下同)。LaNi5与氢反应生成LaNi5H6,未球磨的LaNi5较大储氢量约为1.38%;球磨后热处理的LaNi5较大储氢量约为1.35%。这些实验结果都为LaNi5的较大储氢量为1.379%的结论提供了依据。LaNi5初期氢化容易,反应速度快,20℃时的氢分解压仅几个大气压,吸放氢性能优良。
LaNi5储氢合金的主要缺点是镧的价格高,循环退化严重,易于粉化,密度大。
采用混合稀土(La,Ce,Sm)Mm替代La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但MmNi5的氢分解压升高,滞后压差大,给使用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