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在科幻电影中一直是「酷」的代名词。

事实上,60年前的科学家就已经把它带到了现实,甚至比大荧幕来得还要早。而且它近在咫尺,在生活中也有着非凡「超能力」——为部分残障人士带来新生。

在我们熟悉的机器人领域,机械手被称为「多指灵巧手」,是一种通用灵巧的末端操作工具,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今天,我们就从机器人的角度,带你重新认识这项高科技。
01 发展历程
人类对机器人多指灵巧手的研究是从假肢开始的。1962年,Tomovic和Boni为南斯拉夫的一位伤寒病患者设计研制了Belgrade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
1974年,日本成功研制了Okada手,是早期灵巧手的典型代表。它有3根手指和1个手掌,其中拇指有3个自由度,另外两根手指各有4个自由度。手指的每个关节由电机驱动,通过钢丝和滑轮机构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可以完成螺栓拧进螺母等操作。

1982年,美国犹他大学工程设计中心与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制出UTAH/MIT多指机械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4根手指完全相同,都有4个自由度,选用气动伺服缸作为手指关节的驱动元件,通过绳索(腱)和滑轮实现远距离传动。手指的配置类似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都连接手掌且相对于手掌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