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通信系统模型: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 自治:无主从关系;
  • 互联:互联互通;

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类(看使用哪种技术):

  • 广域网(交换技术)
  • 城域网(大多采用以太网)
  • 局域网(广播技术)
  • 个人区域网(无线技术)

按传输技术分类:

  • 广播式网络: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
  • 点对点网络

是否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总线形网络
  • 星形网络
  • 环形网络
  • 网状网络

Internet

 

组成:

  • 设备:主机(端系统)、各种网络应用;
  • 通信链路;
  • 分组交换:路由器和交换机;

服务:

  • 为网络应用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基础设施;
  • 为网络应用提供应用编程的接口;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意义顺序以及针对收到信息或发生时间所采取的动作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信号电平;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差错控制;
  • 时序:时间顺序、速度匹配;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

  • 网络边缘:主机、网络应用;
  • 接入网络、物理介质: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
  • 网络核心(核心网络):互联的路由器、网络之网络;

网络边缘

主机:

  • 位于网络边缘;
  • 运行网络应用程序:web、email

客户/服务器应用模型:

  • 客户发送请求,接收服务器响应;

对等(P2P)应用模型:

  • 无专用服务器;
  • 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进行;

接入网络

  • DSL数字用户线路
  • 电缆网络
  • 家庭网络的接入
  • 机构接入网络
  • 无线接入网络

网络核心

关键功能:路由 + 转发;

Internet结构

 

 

网络核心

主机→交换设备→交换网络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三个阶段:

  1. 建立连接
  2. 通信
  3. 释放连接

特点:独占资源

多路复用

将链路/网络资源划分为资源片,将资源片分配给各路呼叫,每路呼叫独占分配到的资源片进行通信。

典型多路复用方法:

  • 频分多路复用(FDM)
  • 时分多路复用(TDM)
  • 波分多路复用(WDM)
  • 码分多路复用(CDM)

频分多路复用

各个用户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Hz),每个用户使用自己的带宽范围。

时分多路复用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个用户在每个时分复用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波分多路复用

相当于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

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各个用户使用相同频率载波,利用各自码片序列编码数据,如发送1,则发送自己的m bit码片序列,如发送0,则发送码片序列的反码。(各个用户码片序列相互正交)

报文交换

报文:源(应用)发送信息整体

分组交换

分组:报文拆出来的一系列相对较小的数据包。

分组交换需要报文的拆分和重组,产生额外开销。

传输延迟

延迟 = L bits / R(bits/sec)

相比于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路由器所需缓存更小,延迟更小。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区别:

  • 报文交换以完整报文进行“存储-转发”;
  • 分组交换以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计算机网络性能

速率

单位时间内传输信息量:

b/s(bps),k = 10^3, M = 10^6, G = 10^9;

带宽

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延迟/时延

节点处理延迟:

  • 差错检测
  • 确定输出链路
  • 相对较小(小于毫秒级)

排队延迟:

  • 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 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

定义:R为链路带宽,L为分组长度,a为平均分组到达速率。

流量强度 = La / R;

流量强度 ~ 0:平均排队延迟很小;

流量强度 -> 1:平均排队延迟很大;

流量强度 > 1:超出服务能力,平均排队延迟无限大。

传输延迟(发送一个分组的时延):

  • 分组长度
  • 链路带宽
  • d = L / R

传播延迟(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时延):

  • 物理链路长度
  • 信号传播速度
  • d = d / s

总延迟为四种延迟之和。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端发出一个短分组,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 = 往返传播时延 + 传播时延 * 2 + 末端处理时间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分组丢失

队列缓存容量有限,已满即丢弃

丢包率 = 丢包数 / 已发总数

吞吐率

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b/s)

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

平均吞吐率: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

取决于瓶颈链路。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是一个分层结构,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完成本层功能。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是水平的;任何一层实体需要使用下层服务,遵循本层协议,实现本层功能,向上层提供服务,服务是垂直的;下层协议的实现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同系统的相邻层实体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通过服务访问点SAP,交换原语,指定请求的特定服务。

OSI参考模型

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数据封装:增加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

  • 地址
  • 差错检测编码
  • 协议控制

物理层功能

解决单一比特传输问题

①接口特性:

  •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
  • 功能特性
  • 规程特性

②比特编码

③数据率

④比特同步:时钟同步

⑤传输模式:

  • 单工
  • 双工
  • 半双工

数据链路层功能

负责结点-结点数据传输(将IP数据报组帧)。

①组帧

②物理寻址: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接收端。

③流量控制:避免淹没接收端。

④差错控制:检测并重传损坏或丢失帧,并避免重复帧。

⑤访问(接入)控制:在任一给定时刻决定那个设备拥有链路的控制权。

网络层功能

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①逻辑寻址:全网唯一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可以到达目的主机。

②路由:连路由器互联网络,并路由分组至目的主机,路径选择。

③分组转发

传输层功能

负责源-目的(端-端)进程间完整报文传输。

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

连接控制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会话层功能

对话控制:建立、维护

同步: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

表示层功能

语法语义问题:数据表示转化问题,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应用层功能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

TCP/IP参考模型

五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发展历史

懒,自己看看得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