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无线电能接收方法

  近期有同学询问,在制作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时,需要应用到哪些知识,注意到哪些问题?下面就线圈电感计算、导线选择以及整流方式等内容给大家做些介绍。

电感量的计算

  接收线圈串联谐振电容可以有效提高接收电路输出功率。如果电容与接收线圈不匹配,就会造成输出功率的急剧下降。下图实验反映了接收电路在谐振与非谐振两种情况下,输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条件为:发射线圈频率为640kHz,接收线圈电感量为14.8uH,谐振电容为4.2nF。非谐振时串联电容为9.4nF。在同样的情况下,测量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谐振状态下,输出电压在输出电流很大范围内,保持缓慢线性下降的过程,取中间一段V-A特性曲线,可以求出输出电阻大约为2欧姆左右。但是如果串联电容不匹配,则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增加而急剧下降。

  接收线圈和串联电容不谐振也有特殊用途。巧妙的利用接收线圈的不谐振来控制接收电路的最高输出功率,则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恒功率输出,这样便可以将整流输出直接充电的最简单的电能接收电路,在后面有实验演示。

  为了制作合理的接受电路,首先需要配置接收线圈和串联谐振电容。对于制作的线圈的电感量,可以使用公式方法进行计算,也可以使用LCR表进行测量。得到接收线圈电感量之后,便可以根据LC谐振公式计算出对应的串联电容的数值。

  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些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机经验公式,这些公式可以根据线圈的基本参数计算出线圈的大体电感量。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进行线圈的初步设计,然后再利用LCR表进行测量修正。

  根据上述公式,对于实验中的空心接收线圈进行计算。使用中所使用的发送线圈,是将多股纱包线绕制成同一平面上的螺旋线。因此线圈的直径D可以使用线圈的平均直径;线圈的宽度W就是纱包线的直径。代入公式经过计算,发射线圈的电感量应该是11.24uH,实际测量时12.64uH ,它们之间很接近。


  上面的公式对应线圈的形状为圆形时是 有效的。如果线圈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对应的电感值会下降。

单股铜线和多股纱包线

  由于电能无线发送频率很高(640kHz),高频电流在流经导线的时候会出现集肤现象。在很多场合下,需要使用多股纱包线来减少集肤现象引起电能更多的损耗。那么,究竟使用普通的单股漆包线和多股纱包线在接收电能方面包有多大的区别呢。

  下面可以通过实验来检查它们之间的差别。为了便于比较,使用两种直径接近的导线绕制直径相同的接收线圈。一种使用25股,0.1mm的纱包线,一种使用之间为0.6mm的漆包线分别进行绕制。图中使用了两个相同的信标灯罩来绕制接收线圈。


  线圈的匝数为13,直径为8.5cm,高度平均为0.5cm,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对应的电感为:

  L=(0.01DN*N)/(W/D+0.44)=28.85uH

  通过手持的LCR表测量,这两个接收线圈的电感与计算值基本接近。通过LC谐振公式可以计算出对应的串联谐振电容值:

  使用5个100欧姆电阻串联成一个500欧姆的负载电阻,并联在谐振电容上。将接收线圈放置在发射线圈的中心,启动电源后。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交流信号以及测量信号的有效值。对比两种线圈,发现,使用纱包线和单股线圈对应的接受电压有效值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区别。

  同样,使用倍压整流电路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使用电子负载作为整流输出的复杂。测量两个线圈对应的输出直流电压与电流曲线。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两种接收线圈接收电能的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单股线圈对应的整流输出V-A曲线斜率大一些,对应接收电源的内阻略微大一些。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对于智能车比赛中所对应的接受能量范围内,使用直径相同的多股纱包线与单股铜线之间的差别并不大,所以大家可以使用单股铜线完成接收线圈的制作。

整流方式

  将接收到的高频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可以使用倍压整流,或者全波整流方式,不使用半波整流方式。整流所使用的二极管一般使用大电流的肖特基二极管。

  使用倍压整流,可以在同样的接收线圈下获得更高的电压,相比于全波整流,倍压整流电流只是用2个肖特基二极管。

  下图显示了倍压整流和全波整流输出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其中每一种整流方式都使用了单股漆包线和多股纱包线两种线圈做了对比。

  从上述曲线中可以看出,倍压整流的确可以获得更大的输出电压。但是在输出电流增加的时候,电压的下降比起全波整流来说更大一些。对应的输出等效内阻也大一些。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两种整流方式将来可能获得最大输出功率将会大体相同。虽然全波整流输出电压低一些,但从上述曲线中可以看出它对应的输出电压下降并不明显,对应的电源内阻会更小。

  上面实验中,所使用的线圈的匝数为9匝,直径为8.5厘米,高度约0.5厘米。在全波整流的情况下,输出 满负荷电压大约为12V左右。下面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直接将全波整流输出的电压加在了充电法拉电容(5F)上,直接使用无线充电电源进行充电。居然充电过程非常平稳,在10秒左右将可以将电容的电压充至10V左右。

  因此,制作接收电路的时候,只要线圈设计合适(匝数、直径、高度),配备合适的串联谐振电容,使用全波整流的方式,可以直接对法拉电容(小于10F)进行充电。如果充电速率超过了发送允许,可以适当通过调整线圈尺寸减少接收电压。也可以适当改变谐振电容,是接收回路偏离谐振一点,这样也可以限制最高输出功率。如果方法得当,实际上可以不使用复杂的恒功率充电方式完成电能的接收。

  虽然这种方式不能够在所有情况下是由,但的确是一种最简单的接收电能的方法。

制作优质无线话筒是许多读者的愿望,但业余条件下要制作高性能的接收机并不容易。笔者另辟途径,利用废旧汽车收放机中的调频收音部分,增加一块XR1075音频处理器,重新设计印刷板,制作了一套稳定可靠、电性能优良的双频无线话筒收发系统。发射部分采用BA1404专用调频发射集成电路。本机电原理见下图,现将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由图可知,该电路由四部分,即调频头、中频放大、音频处理及电源组成。 基本原理由天线感应的信号从调频头的脚输入,经内部高放、本振混频后从脚输出10.7MHz的中频信号,由C1输入至T1进行中频预放后经JT1滤出10.7MHz中频信号送至IC1的脚,由内部限幅、放大、鉴频后解调为音频信号从脚输出,由C8耦合给T2进行放大,以满足IC3的电平要求。音频信号从IC3的脚输入,经内部分频延时数字处理后从脚输出。IC1的脚为2.25V基准电压源,脚为调谐指示输出,在本电路中用作静噪。其原理是:当脚有10.7MHz的中频信号输入时,该脚为低电平,T3截止,IC3脚的音频信号无衰耗地输出;反之脚为高电平,电源经R11、D2、R13给T3提供偏置,T3饱和,使音频信号通过T3的c、e极入地,以此达到静噪的目的。L1、C组成10.7MHz选频网络,它也是IC1第二中放的负载,C2、C3为中频旁路电容,W1、W2分别为音频处理器的高音和低音增益调节电位器,其原理可参见《电子报》的有关文章。 安装与调试找两台坏汽车收放机(要求调谐器内含调频头),从中取出线路板及调谐器,焊下10.7MHz滤波器JT1、中频滤波器(外形似中周,磁帽一般为淡蓝色),TA7640、调频高频头(外形见附图右上角)等关键部件为备用。根据机壳尺寸制作一块印刷板,印刷板应采用环氧板且大面积接地,准备就绪即可焊装元件,T3和T6待整机调试好后再装上。接通电源(以一路为例),测量IC1的脚电压应为6.5V左右,调频头脚应为6V,脚0.15V左右(M47型表测量,数字表测量则为1.9V),调整R1和R10使T1、T2集电极电压均为3V左右。接上功放和音箱,此时如果电路正常,喇叭应有较大的“沙沙”声,如果没有沙沙声,可用改锥分别碰IC3的脚、T2基极应有交流声,再碰IC1的、、、、脚、T1基极应有较响“咯咯”声,否则应检查JT1、L1、IC1及周围元件。一切正常后旋转调频头收一本地调频电台,调节L1磁芯使音质清晰。再配合话筒调整收发频率(注意避开当地电台频率),最后用话筒对着较熟悉音质较好的音乐调节W1、W2使接收机的音质清晰自然为止,如果话筒以拾取人声为主,可适当增加高音(调节W2)。另一路用同样方法调整。此时焊上T3和T6,调试自动静噪功能,关闭发射机,相应TA7640的脚应为高电平;开启时应为低电平,否则要重调L1。 本电路虽未采用晶振稳频,但由于调频头的高稳定性,本无线话筒收发频率非常稳定,从夏至冬从未出现频偏,笔者将两路话筒分别用于古筝和话音,主观感觉古筝的弦乐非常清脆靓丽,人声有较明显的齿音。只要元件质量保证,该无线话筒能与数百上千元成品机媲美,当然有兴趣的读者也可在IC1、IC2输出端增加谐波发生器,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本机使用9.6V电池作主电源,外接16V电源专为电池电之用,由于R31、D4的限流稳压作用,所以外接电源可长期接入本机。
第1章 无线通信系统基础 1 1.1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和频段 1 1.1.1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 1.1.2 通信的频段 2 1.2 无线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3 1.2.1 接收机的技术要求 3 1.2.2 超外差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5 1.2.3 零中频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6 1.2.4 低中频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6 1.2.5 宽带双中频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7 1.2.6 亚采样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8 1.2.7 数字中频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8 1.2.8 RAKE接收电路拓扑结构 9 1.2.9 接收机测试 11 1.3 无线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18 1.3.1 发射机的技术要求 18 1.3.2 间接调制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19 1.3.3 直接调制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20 1.3.4 偏移压控振荡器的直接调制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20 1.3.5 基于锁相环的直接调制压控振荡器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21 1.3.6 基于锁相环的输入基准调制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21 1.3.7 基于N分频的上变频环路发射机电路拓扑结构 22 1.3.8 发射机测试 23 1.4 GPS接收机系统结构 28 1.4.1 GPS的组成 28 1.4.2 GPS接收电路结构 31 1.5 蓝牙系统结构 35 1.5.1 蓝牙系统的组成 35 1.5.2 蓝牙协议栈 39 1.5.3 蓝牙无线部分规范 42 1.5.4 蓝牙发射器测试 45 1.5.5 蓝牙接收器测试 60 1.5.6 蓝牙收发器电源测量 64 1.5.7 收发器寄生辐射测试 64 1.5.8 蓝牙功率放大器测试 64 1.6 天线 67 1.6.1 天线种类 67 1.6.2 天线的基本参数 70 1.6.3 天线参数测试 74 第2章 5.8 GHz/2.4 GHz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77 2.1 ML5800 5.8 GHz 1.5 Mb/s FSK收发电路 77 2.1.1 ML5800主要技术特性 77 2.1.2 ML580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77 2.1.3 ML5800应用电路 79 2.2 ML5824 5.8 GHz/2.4 GHz收发电路 81 2.2.1 ML5824主要技术特性 81 2.2.2 ML582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81 2.2.3 ML5824应用电路 83 2.3 AT86RF230 2.4 GHz IEEE 802.15.4? 收发电路 83 2.3.1 AT86RF230主要技术特性 83 2.3.2 AT86RF23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84 2.3.3 AT86RF230应用电路 85 2.4 ATR2406 2.4 GHz GFSK收发电路 86 2.4.1 ATR2406主要技术特性 86 2.4.2 ATR2406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87 2.4.3 ATR2406应用电路 88 2.5 ATR2434 2.4 GHz无线USB电路 90 2.5.1 ATR2434主要技术特性 90 2.5.2 ATR243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91 2.5.3 ATR2434应用电路 92 2.6 CC2400 2.4 GHz GFSK/FSK收发电路 92 2.6.1 CC2400主要技术特性 92 2.6.2 CC240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92 2.6.3 CC2400应用电路 95 2.7 CC2420 2.4 GHz O-QPSK ZigBee直接扩频收发电路 103 2.7.1 CC2420主要技术特性 103 2.7.2 CC242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03 2.7.3 CC2420应用电路 105 2.8 CC2510Fx/CC2511Fx 2.4 GHz(内嵌8051MCU,USB)收发电路 107 2.8.1 CC2510Fx/CC2511Fx主要技术特性 107 2.8.2 CC2510Fx/CC2511Fx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07 2.8.3 CC2510Fx/CC2511Fx应用电路 109 2.9 CX1540 2.4 GHz ZigBee? 收发电路 112 2.9.1 CX1540主要技术特性 112 2.9.2 CX154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12 2.9.3 CX1540应用电路 114 2.10 CYWUSB6932/CYWUSB6934 2.4 GHz GFSK/USB收发电路 115 2.10.1 CYWUSB6932/CYWUSB6934主要技术特性 115 2.10.2 CYWUSB6932/CYWUSB693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15 2.10.3 CYWUSB6932/CYWUSB6934应用电路 119 2.11 JN5121 2.4 GHz IEEE 802.15.4无线收发器(带μC) 119 2.11.1 JN5121主要技术特性 119 2.11.2 JN5121内部结构 120 2.11.3 JN5121应用电路 120 2.12 MC13190 2.4 GHz ISM收发电路 121 2.12.1 MC13190主要技术特性 121 2.12.2 MC1319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22 2.12.3 MC13190应用电路 123 2.13 ML2724 2.4 GHz 1.5 Mb/s FSK收发电路 128 2.13.1 ML2724主要技术特性 128 2.13.2 ML272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29 2.13.3 ML2724应用电路 131 2.14 MRF24J40 2.4 GHz IEEE 802.15.4? 收发电路 132 2.14.1 MRF24J40主要技术特性 132 2.14.2 MRF24J4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32 2.14.3 MRF24J40应用电路 134 2.15 nRF2401 2.4 GHz GFSK收发电路 137 2.15.1 nRF2401主要技术特性 137 2.15.2 nRF2401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38 2.15.3 nRF2401应用电路 139 2.16 RF109 2.4 GHz 数字扩频收发电路 145 2.16.1 RF109主要技术特性 145 2.16.2 RF109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45 2.16.3 RF109应用电路 149 2.17 RF2948B 2.4 GHz QPSK扩频收发电路 151 2.17.1 RF2948B主要技术特性 151 2.17.2 RF2948B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51 2.17.3 RF2948B应用电路 155 2.18 SN250 2.4 GHz ZigBeeTM/802.15.4收发电路 159 2.18.1 SN250主要技术特性 159 2.18.2 SN25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59 2.18.3 SN250应用电路 163 2.19 STLC4550 2.45 GHz 802.11b/g WLAN收发电路 165 2.19.1 STLC4550主要技术特性 165 2.19.2 STLC4550内部结构和应用电路 165 2.20 CC2550 2400~2483.5 MHz ISM/SRD RF发射电路 165 2.20.1 CC2550 主要技术特性 165 2.20.2 CC255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67 2.20.3 CC2550应用电路 168 2.21 nRF24E2 2.4 GHz发射电路(内含8051微控制器和10位ADC) 169 2.21.1 nRF24E2主要技术特性 169 2.21.2 nRF24E2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69 2.21.3 nRF24E2应用电路 171 2.22 nRF2402 2.4 GHz GFSK发射电路 176 2.22.1 nRF2402主要技术特性 176 2.22.2 nRF2402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77 2.22.3 nRF2402应用电路 178 2.23 XBee?/XBee-PRO? ZigBee/802.15.4 RF模块 180 2.23.1 XBee?/XBee-PRO? 主要技术特性 180 2.23.2 XBee?/XBee-PRO? 封装形式 181 第3章 915 MHz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183 3.1 ATA5429/ATA5428/ATA5425/ATA5423 915/868/433/315 MHz ASK/FSK收发电路 183 3.1.1 ATA5429/ATA5428/ATA5425/ATA5423主要技术特性 183 3.1.2 ATA5429/ATA5428/ATA5425/ATA542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83 3.1.3 ATA5429/ATA5428/ATA5425/ATA5423应用电路 185 3.2 CC1010 915/868/433/315 MHz FSK(内嵌8051MCU)收发电路 187 3.2.1 CC1010主要技术特性 187 3.2.2 CC101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87 3.2.3 CC1010应用电路 190 3.3 MICRF500 700~1100 MHz FSK收发电路 195 3.3.1 MICRF500主要技术特性 195 3.3.2 MICRF50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196 3.3.3 MICRF500应用电路 198 3.4 nRF903 915/868/433 MHz GMSK/GFSK收发电路 204 3.4.1 nRF903主要技术特性 204 3.4.2 nRF90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05 3.4.3 nRF903应用电路 208 3.5 MC33696 304~915 MHz OOK/FSK收发电路 210 3.5.1 MC33696主要技术特性 210 3.5.2 MC33696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11 3.5.3 MC33696应用电路 213 3.6 RF2915 915/868/433 MHz收发电路 213 3.6.1 RF2915主要技术特性 213 3.6.2 RF2915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16 3.6.3 RF2915应用电路 218 3.7 TH7122 300~930 MHz FSK/FM/ASK收发电路 223 3.7.1 TH7122主要技术特性 223 3.7.2 TH7122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23 3.7.3 TH7122应用电路 227 3.8 ADF7010/ADF7011 915/868/433 MHz ASK/FSK/GFSK发射电路 230 3.8.1 ADF7010/ADF7011主要技术特性 230 3.8.2 ADF7010/ADF7011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30 3.8.3 ADF7010/ADF7011应用电路 237 3.9 CC1050 915/868/433/315 MHz FSK发射电路 239 3.9.1 CC1050主要技术特性 239 3.9.2 CC105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39 3.9.3 CC1050应用电路 240 [1] 3.10 MAX2900~MAX9004 868/915 MHz发射电路 248 3.10.1 MAX2900~MAX9004主要技术特性 248 3.10.2 MAX2900~MAX900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48 3.10.3 MAX2900~MAX9004应用电路 251 3.11 MC33493 868~928 MHz/315~434 MHz FSK/OOK发射电路 255 3.11.1 MC33493主要技术特性 255 3.11.2 MC3349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55 3.11.3 MC33493应用电路 257 3.12 nRF902/nRF904 862~870 MHz/902~928 MHz FSK/ASK发射电路 259 3.12.1 nRF902/nRF904主要技术特性 259 3.12.2 nRF902/nRF90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60 3.12.3 nRF902/nRF904应用电路 262 3.13 SX1223 425~475 MHz/850~950 MHz FSK发射电路 264 3.13.1 SX1223主要技术特性 264 3.13.2 SX122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64 3.13.3 SX1223应用电路 265 3.14 TH7108 800~960 MHz FSK/FM/ASK发射电路 267 3.14.1 TH7108主要技术特性 267 3.14.2 TH7108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67 3.14.3 TH7108应用电路 269 3.15 TX4915 100~900 MHz AM/ASK发射电路 270 3.15.1 TX4915主要技术特性 270 3.15.2 TX4915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70 3.15.3 TX4915应用电路 272 3.16 MC33596 304~915 MHz OOK/FSK接收电路 273 3.16.1 MC33596主要技术特性 273 3.16.2 MC33596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73 3.16.3 MC33596应用电路 276 3.17 TH71112 800~930 MHz FSK/ASK/FM接收电路 276 3.17.1 TH71112主要技术特性 276 3.17.2 TH71112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77 3.17.3 TH71112应用电路 279 第4章 868 MHz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282 4.1 MICRF610 868~870 MHz FSK收发电路 282 4.1.1 MICRF610主要技术特性 282 4.1.2 MICRF61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83 4.1.3 MICRF610应用电路 284 4.2 TDA5250 868 MHz ASK/FSK收发电路 285 4.2.1 TDA5250主要技术特性 285 4.2.2 TDA5250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85 4.2.3 TDA5250应用电路 289 [1] 4.3 DK1002T 868 MHz OOK(带滚动码编码器)发射模块 293 4.3.1 DK1002T主要技术特性 293 4.3.2 DK1002T封装形式与内部结构 293 4.3.3 DK1002T应用电路 293 4.4 MC68HC908RF2 868/434/315 MHz OOK/FSK发射电路 295 4.4.1 MC68HC908RF2主要技术特性 295 4.4.2 MC68HC908RF2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295 4.4.3 MC68HC908RF2应用电路 300 4.5 TX6001 OOK/ASK 868.35 MHz发射电路 302 4.5.1 TX6001主要技术特性 302 4.5.2 TX6001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02 4.5.3 TX6001应用电路 304 4.6 DK1002R 868 MHz OOK接收模块 305 4.6.1 DK1002R主要技术特性 305 4.6.2 DK1002R内部结构 306 4.6.3 DK1002R应用电路 306 4.7 RX6501 868.35 MHz OOK接收电路 309 4.7.1 RX6501主要技术特性 309 4.7.2 RX6501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09 4.7.3 RX6501应用电路 314 第5章 433 MHz/315 MHz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315 5.1 nRF401/nRF403 433 MHz/315 MHz FSK收发电路 315 5.1.1 nRF401/nRF403主要技术特性 315 5.1.2 nRF401/nRF40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15 5.1.3 nRF401/nRF403应用电路 317 5.2 XE1201A 300~500 MHz FSK收发电路 322 5.2.1 XE1201A主要技术特性 322 5.2.2 XE1201A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22 5.2.3 XE1201A应用电路 329 5.3 MAX7044 300~450 MHz ASK发射电路 331 5.3.1 MAX7044主要技术特性 331 5.3.2 MAX704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32 5.3.3 MAX7044应用电路 333 5.4 MICRF112 300~450 MHz ASK/FSK发射电路 335 5.4.1 MICRF112主要技术特性 335 5.4.2 MICRF112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36 5.4.3 MICRF112应用电路 336 [1] 5.5 RF2516 100~500 MHz AM/ASK发射电路 339 5.5.1 RF2516主要技术特性 339 5.5.2 RF2516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39 5.5.3 RF2516应用电路 341 5.6 TH7107 315~433 MHz FSK/FM/ASK发射电路 344 5.6.1 TH7107主要技术特性 344 5.6.2 TH7107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44 5.6.3 TH7107应用电路 346 5.7 MAX7033 300~450 MHz ASK接收电路 350 5.7.1 MAX7033主要技术特性 350 5.7.2 MAX703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50 5.7.3 MAX7033应用电路 354 5.8 MC33594 434/315 MHz OOK/FSK接收电路 357 5.8.1 MC33594主要技术特性 357 5.8.2 MC33594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57 5.8.3 MC33594应用电路 363 5.9 MICRF211 380~450 MHz OOK/ASK接收电路 365 5.9.1 MICRF211主要技术特性 365 5.9.2 MICRF211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65 5.9.3 MICRF211应用电路 366 5.10 MICRF213 380~450 MHz OOK/ASK接收电路 369 5.10.1 MICRF213主要技术特性 369 5.10.2 MICRF213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69 5.10.3 MICRF213应用电路 369 5.11 TH71101 315/433 MHz FSK/FM/ASK接收电路 370 5.11.1 TH71101主要技术特性 370 5.11.2 TH71101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71 5.11.3 TH71101应用电路 373 第6章 调频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380 6.1 CRF16B 27 MHz多信道FM/FSK收发电路 380 6.1.1 CRF16B主要技术特性 380 6.1.2 CRF16B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80 6.1.3 CRF16B应用电路 383 6.2 CRF19T 27 MHz多信道FM/FSK发射电路 385 6.2.1 CRF19T主要技术特性 385 6.2.2 CRF19T引脚功能与内部结构 385 6.2.3 CRF19T应用电路 387 6.3 MC2833调频发射电路 389 6.3.1 MC2833主要技术特性 389 6.3.2 MC2833应用电路 389 [1] 6.4 MC3371/MC3372窄带调频接收电路 392 6.4.1 MC3371/MC3372主要技术特性 392 6.4.2 MC3371/MC3372封装形式和引脚功能 392 6.4.3 MC3371/MC3372应用电路 393 6.5 MC13135/MC13136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 398 6.5.1 MC13135/MC13136主要技术特性 398 6.5.2 MC13135/MC13136内部结构与封装形式 398 6.5.3 MC13135/MC13136应用电路 400 第7章 单片蓝牙系统 403 7.1 BCM2033/BCM2035单片蓝牙系统 403 7.1.1 BCM2033/BCM2035主要技术特性 403 7.1.2 BCM2033/BCM2035内部结构 403 7.1.3 BCM2033/BCM2035应用电路 404 7.2 BCM2040单片蓝牙无线鼠标和键盘电路 405 7.2.1 BCM2040主要技术特性 405 7.2.2 BCM2040内部结构 406 7.2.3 BCM2040应用电路 406 7.3 BGB201/ BGB202即插即用型蓝牙模块 407 7.3.1 BGB201/BGB202主要技术特性 407 7.3.2 BGB201/BGB202内部结构 408 7.3.3 BGB201/BGB202应用电路 408 7.4 BlueCoreTM2-External单片蓝牙系统 409 7.4.1 BlueCoreTM2-External主要技术特性 409 7.4.2 BlueCoreTM2-External芯片封装与引脚功能 409 7.4.3 BlueCoreTM2-External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412 7.4.4 BlueCoreTM2-External应用电路 414 7.5 BlueCoreTM2-Flash单片蓝牙系统 415 7.5.1 BlueCoreTM2-Flash主要技术特性 415 7.5.2 BlueCoreTM2-Flash芯片封装与引脚功能 416 7.5.3 BlueCoreTM2-Flash 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420 7.5.4 BlueCoreTM2-Flash接口电路 424 7.5.5 BlueCoreTM2-Flash蓝牙协议栈 429 7.6 BRF6150 蓝牙V1.2单片解决方案 432 7.6.1 BRF6150主要技术特性 432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卓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