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存储技术迈出标准化第一步,DNA数据存储联盟发布首个规格标准

DNA数据存储联盟发布了首个标准,规范了供应商信息和CODEC,以解决存储难题。标准化将助力DNA存储成为可行方案,同时DNA作为潜在的高效存储和处理媒介引发关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NA数据存储联盟发布了首个针对DNA存储的标准规范,旨在统一存储供应商信息及CODEC(编解码器),此举为进一步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DNA存储成为一种可行的数据存储形式。尽管DNA存储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包含硬盘和固态硬盘制造商西部数据在内的多家企业组成的DNA数据存储联盟发布的这两项新规格,代表了首个有望实现全行业接受的标准。

DNA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天然适合储存遗传数据而非人类创造的数据(如照片和视频)。DNA数据存储联盟指出,DNA不具备固定的物理结构、内置控制器或线性寻址不同存储区域的方式。为解决这一难题,联盟提出需要研发一种新的“启动”DNA以适应存储目的的方法。

为此,联盟制定了两项标准来规范DNA存储中的供应商数据存储和内部使用的CODEC:Sector Zero(零区)和Sector One(一区)。其中,Sector Zero包含了识别DNA制造商及其采用何种CODEC(负责将DNA数据与数字数据相互转换的方法)编码Sector One的信息。而Sector One则包含元数据,旨在支持读取实际存储在DNA中的数据。

尽管DNA存储技术已经存在,并且理论上可以花费1100美元购买到1KB的DNA存储空间,但DNA数据存储联盟承诺的则是标准化,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DNA存储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一套统一的读写DNA数据的标准格式理论上能够防止行业碎片化到阻碍DNA存储技术普及的程度。

DNA被视为潜在吸引力十足的数据存储介质,因其分子尺寸小,且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构成,这意味着在存储效率上可能优于基于二进制的存储方式。

DNA不仅被实验用于存储,而且具备被用作处理器的可能性。一项提交给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的研究论文表明,DNA可用于制造类似CPU的处理器。另一项实验则成功创造出集存储与处理功能于一体的DNA处理器。这些研究和发展揭示了DNA在数据存储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其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古猫先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