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页,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内容,如需学习完整方案,关注本号,并转发本文章+私信。本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智慧应急指挥平台的“1+6+N”体系建设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旨在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以下是该体系建设方案的基本概述:
一、核心体系“1”
“1”代表智慧应急指挥平台的中心枢纽,即一个高度集成、智能化的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负责整合各种资源、信息和功能,为应急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支持。
二、六大支撑体系“6”
- 信息感知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应急现场各类信息的实时感知和采集,包括环境数据、人员位置、物资状态等。
- 决策支持体系: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预测,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通信指挥体系:构建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确保应急指挥过程中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达。同时,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多部门、多层级之间的协同作战。
- 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的物资支持。
- 救援力量体系:整合各类救援力量,包括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资源,形成统一的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
- 培训演练体系: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检验和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 厅级应急平台:1)向应急管理部平台上报突发事件及汇接数据,配合上级平台进行统一 调度;2)接收下级平台事件上报、数据汇接;3)对下级平台进行统一指挥调度;4)联 动公安、气象、交通等部门进行协同救援;
- 地市级应急平台:1)向厅级平台上报突发事件及汇接数据;2)本级进行 本市的应急救援及应急处置等工作;3)对下级县(区)平台统一指挥;4) 联动其它部门;
- 县(区)级应急平台:1)向市级平台上报突发事件及汇接数据;2)本级进 行本县(区)的应急救援及应急处置等工作;3)接受上级平台的调度联动; 4)联动其它部门;
覆盖“应急管理(常态、非常态、全过程)” +“处置救援(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
系统架构
融合通信系统为应急指挥中心的支撑技术平台的核心系统,对上提供丰富的标准开放接口与应急各部门通信业务应用系统对接,对下连 接各类终端,实现多渠道信息接入并有效支撑融合指挥服务。下图显示了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将5类不同类型的媒体和终端资源接入统一通 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封装标准的API接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融合调度服务。
平台通过丰富的开放接口支持多语音网
络、多终端语音、多视频系统的全连接,充 分利旧,完成对传统电话网络、视频监控、 即时通信、集群对讲、传统视频会议等系统 的融合打通。打造一个随时随地高清可见、 各种音视频通信系统全融合的新型协作平台, 有效支撑应急指挥救援处置,实现统一接报、 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应急救援处置提供 强有力的指挥保障。
1)政务微信、腾讯视频会议与视频会议融合网关之间通过SDK开发,开发各自的会控 功能,可实现双方会议拉起、关闭、禁言等功能
2)可在融合通信平台中发起会议启动的指令,腾讯会议拉起与会政务微信用户;
3)前置条件:网络策略已完成。
三、多元化应用场景“N”
“N”代表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在多个领域和场景下的应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灵活配置和扩展平台的功能和模块。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 自然灾害应对: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
- 公共安全事件处置:在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平台可以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快速调度救援力量进行处置。
- 重大活动保障:在重要会议、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期间,平台可以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服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 应急演练和培训:平台可以模拟各种应急场景进行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应急人员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质。
总之,“1+6+N”体系建设方案为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灵活的框架支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领域和场景下的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确保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