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国保档案

前言

徽州从历史、文化、地理、行政以及社会、学界角度上来看最严格的定义就是一府六县,一府六县指的是: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该六县是严格意义上的徽州内涵所在,目前分属在安徽、江西两省的三个市内。

徽州单独从文化和近代史上来看范围会大一些,包括了历史上受徽文化影响或者近代短暂划归徽州地区的旌德、石台、淳安、建德等,这些地方最严谨的定义是徽文化影响区。

目前行政上来说的话徽州指的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即原歙县岩寺镇。

规范严谨的文章、讨论以及各种文化研究里的徽州指的都是一府六县(对包括徽文化影响区的大徽州的文章和研究这里不做解释,一般也会对徽州以及徽文化影响区做出明确的界定),本文也是如此。

本文以古徽州区划以及徽文化核心地区的一府六县为统计标准。不统计在近代曾短暂划归徽州地区或者徽文化影响区的旌德、石台等地以及浮梁、淳安等地。

之所以要写这么一段前言是因为徽州作为曾今的完整的行政区域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许许多多的人并不知道徽州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另外徽文化本身独特的影响力以及魅力导致安徽其他地方存在着泛徽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下简单的科普。

 

图表分析

下方左表是按照现今的行政区域划分。

右表按照徽州府来划分,将黄山风景区归为歙县(包括之前并不一定属于徽州的黄山区的甘棠镇等徽文化影响区),将屯溪归为休宁、将现徽州区(岩寺镇)归为歙县。

 

地区

数量

地区

数量

歙县

22

歙县

33

徽州区

8

休宁

10

休宁

7

绩溪

5

绩溪

5

黟县

4

黟县

4

婺源

4

婺源

4

祁门

2

黄山区

3

 

屯溪区

3

 

祁门

2

 

 

       截止至2019年10月最新一批国保名单,徽州共有国保单位58处。

       给出一个数字,整个安徽省所有的国保数量也才129个,如果婺源考虑进来的话,徽州的国保数量占据了安徽的45%!考虑到徽州的人口和面积,不得不感慨和佩服我们徽州人对于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具体数据分析参考下面的图例。

 

       无论是根据一府六县还是现今的区划来统计,歙县都是当之无愧的NO.1,加起来超过了剩余5县的总和😂。

徽州首县、徽州之源、徽文化发祥地名不虚传!

       从大类上来看相对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古建筑,有少量的遗址和石刻;从细分上来看,祠堂和民居是大头,其次是牌坊,这恰恰是徽派建筑的三大主要类别和精华所在祠堂、民居和牌坊。

       从入选的批次上来看,最早的是1988年的第三批,但数量很少只有三处,分别是潜口民宅、歙县许国石坊以及绩溪龙川胡氏宗祠,个人觉得这三处很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民居、牌坊和祠堂而且这三者在同类型中算是佼佼者。

       数量增长较快是近些年,13年和19年每批都有19处入选。这些批次的质量嘛,就我较为熟悉的绩溪县来说,绩溪共有5处,除龙川胡氏宗祠外其余均是在13年和19年入选的,个人觉得是综合因素导致他们的入选吧😂,总之越早批次的质量越高。

       文物所处的历史时期基本以明清为主,少量有从唐宋时期就开始修建的,近代的以革命历史建筑为主。

       毕竟徽州的黄金时代就是从明中后期开始,顶峰在清代,太平天国之后开始衰落。另外徽州历来大规模的战乱相对较少(太平天国除外),也不是革命老区所以相对来说近代革命历史建筑不多。

       可以见得徽州的核心区域就是在徽州盆地(歙县、屯溪、休宁)一带。

       接下来就按照一府六县的划分来看看是具体哪些国保吧!

 

歙县

潜口民宅

所在

安徽省黄山市

分类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

3-88

登录

1988年

潜口民宅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原属歙县)潜口镇潜口村。潜口民宅占地约17160平方米,有民居六幢(曹门厅、方观田宅、司谏第、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祠堂三幢,路亭一座,山门一套。                                                        

1984年开始,由徽州区和歙县下属的郑村、许村、潜口、西溪南等地的10余处较典型而又不宜就地保存的明代建筑拆迁,并按原貌原样复建在此处,1990年基本完成。到1994年底,先后迁建了3座祠堂、5幢民宅、1座路亭、1座石牌坊。整个潜口民宅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10余处建筑物保持原单体建筑式样,按当地传统村落形成布局,顺地势高低自然筑成。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

 

许国石坊

所在

安徽省歙县

分类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

3-102

登录

1988年

许国石坊又称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座落于中国安徽省歙县县城中和街与打箍井街十字街口,东谯楼东侧,系明朝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为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所建。许国石坊是徽州石坊的杰出代表,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

所在

安徽省歙县

分类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明、清

编号

4-141

登录

1996年11月20日

棠樾牌坊群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1996年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为徽州地区代表性的牌坊建筑,规模宏伟、雕刻华丽,由建于明代和清代不同时期的7座牌坊组成,包括慈孝里坊(旌表鲍佘岩、鲍寿逊父子)、鲍灿孝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义行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

 

老屋阁及绿绕亭

所在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编号

4-142

登录

1996年11月

老屋阁及绿绕亭是中国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前街渔翁塘畔。

明清时期,西溪南吴家在淮扬经营盐业致富,在家乡兴建众多建筑。绝大部分建筑毁于1856年太平军与清军、乡团的战斗。今日该村仍保留明清建筑100多幢,老屋阁及绿绕亭是其中价值较高的。

老屋阁即吴息之宅,建于明代中期,前后两进,两层建筑,上层较下层高,为主要的起居场所,称为“楼上厅”。其风格为典型的明代徽派建筑,雕刻精美华丽。

绿绕亭是明代过街亭,正方形,在老屋阁东南渔翁塘畔,元天顺元年(1328年)始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吴斯和重建。临池置飞来椅供人休息。

1996年11月,老屋阁及绿绕亭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

所在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编号

4-143

登录

1996年11月

罗东舒祠,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原属歙县),是纪念呈坎罗氏第十三世祖罗东舒的祠堂,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系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建筑,其平面布局主要由照壁、门垣、棂星门、天井、仪门、南北两庑、院落、享堂、寝殿、宝纶阁、女祠等组成。

 

呈坎村古建筑群

所在

安徽省黄山市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编号

5-318

登录

2001年6月25日

呈坎村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的一个村,原属歙县,已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呈坎村内有大量的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其中罗东舒祠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宋代长春社、元代罗会泰宅,以及大量明代民居以呈坎村古建筑群的名义于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梁坝

所在

安徽省歙县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唐至清

编号

5-319

登录

2001年

渔梁坝是中国的一座古代水坝,座落于安徽省歙县城南1公里的渔梁村,横截新安江的支流练江,始建于唐朝,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重建。

渔梁坝长约140米,底宽27米,顶宽4米,用每块重达吨余的青色条石垒砌而成,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和上下层之间插入石锁固定,使其成为坚固的整体。坝中间设有排水门。渔梁坝的作用在于拦蓄上游江水,并方便下游行舟,因此处为明清时徽商前往浙江、江苏的主要起航码头。渔梁坝下游不远处的明代古桥紫阳桥,高达14米,桥孔也比其他桥高大得多,这也是为了方便帆船航行。渔梁坝的北端衔接着古老的渔梁街,鱼鳞状的鹅卵石街道旁,是典型的徽派民居,西侧有不少支巷,均通往江边码头,过去均有不同的分工。

2001年,渔梁坝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村古建筑群

所在

安徽省歙县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明至民国

编号

6-271

登录

2006年5月

许村古建筑群包括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观察第、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大观亭。

许村的古村落风貌仍较完整,1500米长的老街上,保存近200幢明清建筑,包括牌坊、亭阁、廊桥、祠堂以及民居,木雕、砖雕和石雕颇为精美。

1996年,许村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5月4日,大观亭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28日,大邦伯祠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许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古建筑群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2008年6月到2009年4月,国家文物局拨款对许村古建筑群中的大邦伯祠和五马坊进行全面维修。

 

郑氏宗祠

所在

安徽省歙县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编号

6-574

登录

2013年5月

郑氏宗祠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郑村,为徽州地区代表性的祠堂建筑,规模宏伟、雕刻华丽。

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6年),为纪念元末隐士、理学家“师山先生”郑玉而建,气势宏大,包括门坊、门厅、寝堂、享堂和天井,面积1867平方米,为歙县第一大祠。郑氏宗祠前有四柱三间的门坊,雕刻华丽。

1998年5月4日,郑氏宗祠列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郑氏宗祠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山书院

所在

安徽省歙县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清代

编号

6-575

登录

2006年

竹山书院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乡渐江之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贯日凌云八角亭、清旷轩、文昌阁、百花头上楼、眺帆轩等。

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所在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