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断舍离》书中的精髓:如何通过家庭断舍离,来消除家居环境和家庭关系间的堆积物,从而拥有自由舒适的家庭关系。
曾经有一位妈妈,看着儿子那些堆积如山、摆放得乱七八糟的玩具,心中实在恼火。她觉得那些既无实际作用、又占用地方的破烂早就该处理了。于是她就把孩子的玩具重新整理,并把没用的玩具扔了。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放学回来后,发现自己的玩具没了,大哭起来。奶奶知道后,又从垃圾堆里找回了玩具。事后,孩子奶奶还对她儿子说:“你媳妇有事没事儿就喜欢往外扔东西,那些东西在家放着有什么不好!”。结果一家人因此产生了隔阂。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家庭整理呢?在一件物品是否丢弃的问题上,我们应不应该干涉父母和孩子的选择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家庭断舍离》这本书,作者是山下英子,有人说这本书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书中以故事形式呈现出了家庭断舍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摩擦和冲突,并把这种矛盾归结为父母与子女人际关系间的矛盾。
那么,家庭断舍离的方法为什么能帮助我们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呢?它又能如何帮助我们逐渐形成融洽和睦的亲子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本书的精彩内容。
下面,我将从两个部分介绍这本书的重点内容:第一部分是家庭断舍离的含义以及如何实践家庭断舍离;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亲离和子离的本质与精华。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什么是家庭断舍离?如何实践家庭断舍离?
这里,我们要先解决“什么是家庭断舍离”的问题。
《家庭断舍离》说:断舍离是一种通过收拾自己家里的破烂,来整理内心破烂的方法,从而让人生变得更加快乐。
断舍离这三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寓意。其中“断”,指的是断绝想买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第二个字“舍”,说的是舍弃家里的无用之物;最后一个“离”字,也就是说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面对家里杂乱成堆的衣物、凌乱的摆设,这时,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拥有如此多的物质同时,我们是否也已经被物质操控了呢?
因此,我们需要清理一些杂物,那么,我们该从哪里下手呢?书中介绍到实践断舍离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考虑当下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第二个原则是转换定式思维。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原则,考虑当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里,我们需要把自我作为考虑的出发点。比如,朋友送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是不是需要清理一下?自己超过两年没有穿的衣服,是不是需要清理一下?
而第二个原则中,我们需要把原本的“做加法”的定式思维,转为“做减法”的思维。
什么意思呢?我们时常会无限放大自己买回来的那些物品的好处,而现在,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想一下,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我现在囤回来的物品一定会让我在以后用的时候快乐幸福吗?如果减少一两样,会影响生活吗?腾出空间,我是不是会更开心?
明白了这些理论后,我们接着来看看,家庭断舍离具体怎么操作呢?《家庭断舍离》中提出了四个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我们要规划好时间。
这里我们要规划时间并选定场所,我到底要从哪里开始来进行断舍离呢?比如客厅还是卧室又或者衣柜?当这两个定下来后,我们只需要丢掉那些怎么看都像是垃圾的东西就行了。
比如说放置了一年以上仍然没有使用过的物品,还有一些根本就没有价值的收藏品,我们都可以选择丢弃。
第二步,我们要丢掉不需要的东西。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第一个原则吗?我们一定要从目前的状态出发,考虑当下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这个东西。
比如,你很纠结要不要丢掉一件连衣裙。其实你只要问问自己:自己今年是不是一直没穿它?”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丢掉这件连衣裙了。
不断做决断、不断修炼,你会发现你的优柔寡断的这个问题慢慢地解决了。
第三步,对于非常难以舍弃的东西,我们要表达歉意。
如果丢掉一些难以舍弃的物品会让你难过的话,一定要对那些东西说一句“对不起”或者“谢谢你曾经的陪伴”。我们不要小看这些话,这种仪式感,其实能很好地帮助我们丢弃我们不需要的东西。
最后一步,我们需要扔掉收纳用品。
这个听起来可能比较奇怪,毕竟我们整理东西,不需要收纳吗?
其实,当我们的断舍离进入到一定阶段时,我们真正需要、喜爱并能够拥有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
而那些看上去可以为我们制造空间的收纳品,反而在占据着空间,同时为囤积更多的物品做好了温床。所以,扔掉收纳用品吧!
第二部分:亲离和子离的本质与精华。
了解了家居环境的断舍离后,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亲离和子离的本质与精华。
最近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有一位31岁男子使用假驾照,被交通警察处罚后,他的母亲却哭着说:“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一幕呢?其实就是因为这位母亲和儿子之间,在心灵层面上的断舍离没做到位。
其实,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应该有一个自己完整意义上的家庭系统,但是很多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操控、自己的软弱等等,而导致脱离没有完成。
那么,到底如何进行家庭关系的断舍离呢?《家庭断舍离》中,就从亲离和子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首先,亲离,强调的是把亲子关系变成一对一互相尊重的关系。
比如,《家庭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的母亲是一位非常热衷于囤积物品的人,而山下英子却是一个主张断舍离的人。山下英子在母亲住院时,替母亲整理收拾了家庭,结果母亲出院后愤怒不已。
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适,山下英子决定邀请母亲来和自己同住。结果可想而知,“断舍离”派和“囤物派”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通过自己3年的修行,山下突然明白,她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向母亲复仇,山下和母亲关于“扔不扔东西”的冲突,其实是两人的人际关系的冲突。
后来,山下英子终于明白,要做到“亲离”,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视角,学会放手。
首先,我们要和父母拉开距离。
俗话讲,距离产生美,这也无外乎人们都说解决婆媳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分开住了。同样的道理,母女间有了一定的距离之后,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尊重,给对方空间。
其次,我们要接受自己的负罪感。
山下英子说:学会和“不能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的内疚感相处,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至于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可以考虑其他的解决办法。
按照这样的两种方法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比较难处的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等都会得到缓和。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子离。
如果说亲离,是作为子女的我们不要过多地干涉父母长辈的生活方式和意愿,那么子离,就是作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山下英子也曾打着爱的旗号,把上大学的儿子的漫画书和杂志都统统扔掉。实际上,山下英子这么做,只是因为自己不能够忍受房间里面堆满了书这样的一个现状罢了。当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时,山下英子才猛然发现,做父母不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而不过分插手成年子女的生活,就是子离的起点。
归根结底,亲离和子离的精华在于三个“放”。
第一个放,即放心。就是说要放下你的执著心、自恋心,放下你想要去扭转别人思维的想法,让父母也好、子女也罢,都能够顺从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而不要带着爱的名义去横加干涉。第二个放呢,说的是放手。放手的过程就是放下错误的欲求和清理烦恼的过程,通过由手及心的思考,就会迎来通达的高阶境界。
第三个放,叫做放生。就是说丢弃的东西不代表它本身无用,而正因为它的价值需要继续发挥,因而需要我们像放生一样,将它放归自然和社会之中,相信它可以去到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完成它的使命。
好了,讲到这里,本书的精髓部分已经讲得差不多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本书的知识要点。
首先,我们讲述了断舍离的概念以及该如何实践:断舍离其实是对人生做减法的一种思想观念,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规划时间、丢掉无用东西、对难以舍弃的东西说谢谢,丢掉收纳物品这四个方面。
其次,我们讲述了家庭关系的断舍离:亲离和子离以及断舍离的精华,也就是放心、放手、放生。
当然,好的家庭关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希望通过本次的解读,大家能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家居环境和一份和谐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