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非暴力沟通

你知道怎样有效的沟通吗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生活中你有没有觉得某些时候自己的社交关系处于一种不受控的状态?对于家庭中时常出现的争吵乃至冷战有没有让你疲于应付?工作中同事和客户的不配合有没有让你焦头烂额?如果你在寻求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非暴力沟通》一书可以给你一些让你豁然开朗的启示。

本书展现了一种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这种沟通方式可以运用于所有需要沟通的场合,小至处理个人的家庭关系、客户和同事关系,大至企业和国家间的合作和谈判。非暴力沟通强调沟通应该基于满足人们的感受和需要,成熟的人能兼顾自己和其他人的需求,交往和谈判中能够满足彼此的需要才能是成功的。

1,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观察-看到的、听到的不带个人色彩的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

感受-情感反应,如害怕、喜悦、气氛、忧伤等

需求-那些导致感受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请求-为了改善生活或者满足需求希望别人或者自己做的事情

沟通的双方应该如实的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双方的感受和需求,明了彼此的请求,进而可以训求一种能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法。

2,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避免评判行为,认清感受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客观、据实、不加夸大的看或者听正在发生的事情才是良好的开端,科学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嘛。可是,生活中我们的本能反应常常是发出对别人行为的评判。我们使用的语言也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职责,而不是彼此的个人感受和需要。而我们每一个人被评判时的本能反应时逆反、抗拒和反驳,这必然导致失败的交流。因此我们需要学着去观察,拒绝评判。

那么如何区别观察和评判行为呢?观察是客观的记录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推测,如”看到他跑的很快“是观察,”他一定在逃跑“是推测的评判。观察是如实的表达,而不是夸大的修饰,如”你今天没给我打电话“是观察,”你总是不理我“是夸大的评判。观察也可是是自己观点的陈述,担不是对别人的评价,如”你对我没吸引力“是观察,”你真难看“是评判。

评判、职责、教导的沟通方式源于阶级社会。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就越会迷信权威来获得所谓正确和错误的标准。这种沟通方式也淡化了每个人对思想、情感和行为负责的意识。对于评判行为,每个人的本能反应都会是逆反。长此以往,每个人都成为奴隶、接受指令的僵尸,也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因此人际交往中要避免评判。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认清感受,良好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去正确的识别、体会自己或者别人的感受。说到底,人都是感情动物,不管有意识还是潜意识的,触动和影响人的往往最终都是感受。同时,矛盾的是很多人无法识别、表达感受,甚至可以的忽略感受。这是不对的,七情六欲、五味俱全方为真,在乎感受才是把握了生活的重心。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来自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对他人和外部世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本书也提出人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一>忽视自己的感受,只照顾别人感受;<二>只注意自己感受,忽略别人的感受;<三>成熟期-了解自己的感受,照顾别人的感受。相互依存,表达自己也关心别人。个人认为阶段一、二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

非暴力沟通要教会我们的是每一个人能够清楚的、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要让对方去猜测。表达感受尤其错误的方式是批评对方,通过批评表达主张和期待容易获得反效果,使得对方申辩或者逆反。这种批判的方式会让双方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攻击,造成矛盾加剧。一旦人们停止指责对方,转而谈论需要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各自的需要。

3,非暴力沟通的第二步---探查需求,明确、具体的提出请求

我们感受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某种需要,需要可能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当我们自身产生了某种感受时,我们应该问自己--这是由自身的哪种需要导致的?这种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往往愤怒、生气的感受是因为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际交往中,我们也要在交流中去体察别人的表达中所蕴含的别人的需求,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理解“的重点吧。

自省和体察需求的过程起初应该是困难乃至痛苦的,因为可能我们接受了太多压抑个人需求的教育。不要放弃,坚持去尝试,会有拨云见日、云开月明的那么一天。下图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人的基本需求层次。想要清晰明了的了解需求,不妨拿来了解一番。

需求层次.jpg

我们认清了需求和感受,下面一步就是满足需求的请求了,有的放矢嘛。记住请求不是命令,请求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请别人做一些事情,这不意味着无视别人的需求,请求是兼顾双方的需要的

什么是命令?当请求得不到满足,提出请求的人会批评和职责是命令;想利用别人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我们越是忽略别人的需求,将别人的不顺从当做是对自己的排斥,我们的请求也就越会被当做命令,这会让别人抗拒。

提出请求也需要是具体的、详细的、明确的,公共场合寻求帮助最好还要有明确的对象。提出请求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宽泛的语言表达,抽象的语言包括我要自由、要公正、要尊重个人隐私;具体的描述是我要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进我房前前要敲门。当你有所请求时,不能只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寄希望于别人能领悟到你的请求。另外,当听到别人表达感受时,试着去探求其下掩盖的需求和请求吧。

另外为了得到积极地回应,请求是需要反馈的。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出发点是不同的,因此交流过程中当你要表达诉求时应该确保别人正确的接收到了你想表达的内容。这需要:1,你清楚、具体的表达自己的请求,2,请求别人的反馈,看是否对方接收正确了。同样,听别人的诉求时你要给别人反馈,确保自己正确接收了别人想传达的内容。在确保双方准确领会彼此意图后就可以了解对方的反应,确定对方是否接受了自己的请求。-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想法(需求)、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如果对方答应了你的请求,那么恭喜,也别忘了生活是要互惠的。

4,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沟通交流中,良好的过程是:

a. 于自己,了解和体会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当表达不满时,要明确的认识到我们的感受是因为别人的行为导致我们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期待落空、不符合自己价值观所产生的。认清了这点,后续才能表达我们的需要和请求。因此在表达自身感受的时候,要清晰地指明自己的哪些需要、期待没得到满足,然后详细、具体、明确的提出请求,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积极的回应。同时,不能将自己的需求强加于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寻求互惠的第三条路-协作共赢才是成熟人的解决之道。

b. 于别人,要认真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体察其背后的需求或者引导其明确的表述自己的请求。别人不中听的话可能只是因为他自身的需要没得到满足,而不是攻击你。批评往往蕴含着期待,听到别人的批评不要立马反驳,试着去了解背后的期待。

<一>倾听别人的建议

人非圣贤,都有七情六欲。心情不好时最需要的是善解人意的倾听者。有时候这份心意就足以让对方铭记。毕竟,在乎一个人的唯一体现就是你愿意把时间花在他身上,甚至不惜浪费时间。

倾听的过程也是获取对方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并不断反馈的过程。当跟人交流,尤其是对方意在寻求安慰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一吐为快。你要做的是左右脑并用去理解他说的意思(可以表达出你的理解去促使他接着说出更多)、体会他的心情。切记不要以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价值观去评判、教导别人,也不要想着去评断自己或对方的过错。倾听的动机是真诚的去体会别人感受,可以通过你的语气、肢体体现出来你的关注。如下是一些建议:

第一阶段是复述对方语句,使得我们保持在专心聆听

第二是用自己的左脑逻辑思考去解释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第三感情带入,用右脑试图去理解对方表达时所透露的感情。

第四当然是逻辑与感情并用,既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也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五,给出你的反馈。据说基于猜测的疑问句是不错的方式。

倾听,说来容易做到难。不对别人的表达不能评判、建议、纠正、辩解难,而又要去猜测他的感受和需求也不易,最不易的是你要保持续的关注需要不断地猜测。努力吧,少年,为了明天!

<二>表达愤怒的建议

太多的教育告诉我们不可以生气、发怒,要接受现实、冲动是魔鬼。的确,冲动是魔鬼,可是压抑的情绪是杀手呢。恰当的时候释放出来魔鬼赶走杀手,何乐而不为?

愤怒不是让你去撕咬和攻击别人。而是他跳出来提醒我们:伙计,你还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攻击别人并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自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愤怒,干嘛不去认清导致愤怒的需求劲儿提出诉求呢?意识到这些,每一次愤怒都有利于你更好的认识自己,识别自己潜藏的不明了的需求。越多的认识自己,才能越好的控制自己。表达愤怒的步骤建议:

第一阶段是停下来,深呼吸;

第二是观察我们的指责,获取愤怒的具体原因;

第三内省去体会我们的需要;

第四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求。

我生气往往是“我”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者受罚,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和其行为。因此生气时,我应该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了我有这样的看法,怎么才能满足我的需求。你冲让你生气的对象提出了请求,有两种结果:

1,或许对方恍然大悟,立马满足你,皆大欢喜。

2,对方也提出自己的需求,你们接着生气,可是各自的需求却很明确了,愤怒也不再毫无意义,离解决争端还会远吗?别忘了协作共赢的第三条路。

BTW,经过上述资格步骤,你可能已经不生气了。再者,祈祷生活中你不要遇到”垃圾人类“。

<三>表达赞扬和感激的建议

或许你不相信,赞扬和感激也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听起来或许很奇怪,不过请注意:回想一下,当你表达赞扬或者感激时,有没有将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诸如”这个部分写得不错“、”你这人真不错“。或者,你有没有想过通过称赞他人达到操纵他人的目的?像上述让人感觉被评价或者别有居心的赞扬和感激,很可能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即使你是真心的赞扬或者感激,方式不对也会让别人误会。

人都是被需要的,当人明白自己的行为切切实实给对方带来了好处,这本身就让他们有满足、喜悦感。实际上,赞扬和感激就是庆祝别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也让别人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这种感受。非暴力沟通强调表达赞扬和感激时包含的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赞扬和感激未必都要通过言语表达,上述三个部分的顺序也不重要,能让对方领会我们的这三个意思才是目的,那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三个部分是值得的。

感激别人要是由衷的,坦然接受别人的感激也是喜悦的。当我们让自己光芒闪耀,无意中也允许他人散发光芒。

5,个人感受

对认识自己

置身于生活,我们会受到形形色色的干扰和影响,这容易让我们变得急躁、空虚和丧失信心。造成这种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内省,不清楚自己的各种需要,从而造成自己淹没在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各种感受的汪洋中,一片混乱。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不再怀疑和视图分析自己和他人有什么毛病,转而用心体会自身的需求。每一次不顺心我们都可以展开对自己的对话,审视和觉察自己的内在需求,进而我们就能集中精神去寻求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法,而不再彷徨、慌乱。古人的“每日三省吾身”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吧。一旦发现自己的需求,并积极行动,生活将会恢复秩序。这种习惯应该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对自己的控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对人际关系

现实中,当我们听到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或观点时,经常本能的予以反驳或拒不接纳,从而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其实可以换一种共赢的方式,即关注每个人不同的需要,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最终达成意见的一致。这时候双方的思想可能都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沮丧,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还将大部分原因归结于别人,认为别人不体谅、关注、尊重自己,或者寄希望于别人能够主动觉察出自己的需要,甚至在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之前。其实应该反求诸身—七个习惯的积极主动,自己应该积极主动的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获得别人的回应。积极主动既包括表达的技巧,也包括表达的勇气。

相对来说,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或者勇气不足,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所以人们常说的他们不善社交很大部分应该归结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上。

另外,这也表明,如果我们能培养自己主动觉察对方需要的能力,无疑是我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对社会

现代的人有一种误解,总以为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会显得懦弱、让人瞧不起。长此以往,表达和理解感受的能力就弱化了,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紧张和对立。任其蔓延,就形成了一种彼此漠不关心的、机械化的风气,不利于企业组织的协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客观、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提前了解并照顾对方的感受,即使有一些冲突,相信双方也是可以寻求到第三种解决方案-协作共赢。这样,也就会形成与人为善的氛围了。

对于为什么注重感受和需求的社会暴力反而更少,我觉得可以这么解释,争吵、暴力、犯罪乃至畸形的社会是因为人的感受和需要长期得不到尊重和满足,如此累积的压抑必然引起暴发,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每个人的感受和需要都能得到尊重,可能很多暴力可以避免。因此如果是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的社会,应该整体上是趋向和善的,即人性本善。

后记:非暴力沟通可以说是道出了沟通交流的实质了吧,可掌握了也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毕竟,就算你知道目的地就在前方,首先你也要找到通往前方的路,其次这路上还不知会有多少暗藏的荆棘。But just imaging, what hurts more? The pain of regret, or the pain of pushing to the front. 

  • 3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