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使用示波器的存储深度

        当前,实时采样示波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捕获和分析高速串行链路的数据,随着使用的深入,一个问题自然就产生了:示波器一次到底可以捕获多长的串行数据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示波器的相关参数具备深刻的认识。

        示波器硬件具有指定的最大采样率和最大的采集存储深度,两者的配合决定了一次可以捕获的数据时间窗口的大小,三者的关系表示如下:

        而对于串行数据,对应于一个码型长度的时间则由其UI值与码型长度的乘积确定:

        例如,5 Gb/s的PRBS 12码型的数据时间= 200ps * 2^12 = 819.2 ns

        结合上述两个公式,示波器的采样率和存储深度就可以用于约束可采集到的数据码型长度,表示如下:

        比如,一台采样率为80GS/s、存储深度为512Mpts的示波器,采样一个10Gb/s速率的数据时,可捕获的码型长度为: 512Mpts / ((1/10Gb/s)* 80Gpts/s) = 64 万位,相当于可一次捕获的码型长度为PRBS 25

        此时,存储深度与码型长度之间的比值 = 512Mpts / 2^25 = 每bit 15.26个采样点,在这个采样点数目下,工程师可以检查采集到的信号是否存在细节上的失真,如果波形可以满足测量的需求,这样的配置将是这台示波器在这个数据速率下,可以单次采集到的最大的数据长度。

        除此之外,另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前提,就是示波器的带宽,要实施上述的测量结果,首先还是需确保所使用的示波器的带宽可以应对采集10Gb/s速率数据的需求(简单粗暴的估算方法,示波器带宽 ≥ 5倍的信号基频带宽,本例中,即需要至少25GHz的示波器带宽),否则,一切免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豌豆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