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Ⅰ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Ⅱ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r\n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Ⅲ  原文摘引

        1.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用自欺的方式麻痹自己。 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摒开不谈。自卑者限制自身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在困难面前犹疑、彷徨甚至退却。 获取优越感而不是改进情境。 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任何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 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此问题。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怕跟别人相处时,他就不能再依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受的教养告诉他:自己的愿望是有天生就被实现的权利的,而他们也从不知道: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的范围之外,赢取温暖和爱情。 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们都可能造成奥迪普斯情结。我们所需要的,是让他的母亲宠惯他,不准他把兴趣扩展至别人身上,并要他的父亲对他冷漠而不关心。 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那么他一定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只有合作的人才会作出充满希望及贡献良多的奋斗,才能真正增进我们的共同情境。 神经病患者在开始奋斗时,就已受到阻碍,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始终留在很低水准,困难会相对的增大。 正常人在特定方向的努力被阻挠后,他能找到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钻牛角尖。”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神经病患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变态者,都采取了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是有约的地位。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他不必再用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合于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之。 有许多人在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对的。恋爱时,我们必须变得温柔,对另一人的兴趣也带来许多烦恼。优越感目标为:”我绝不能软弱,我绝不能让大家知道我的底细“的人,就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人总是要远离爱情,并且也无法接受爱情。你常常能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陷入爱情的危险时,他们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危险的人。以此方式避开软弱的感觉。 当她出生时,父母间的争执达到最高潮,因此母亲对她的降临便不表示欢迎。她从未喜欢过她的女儿,在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紧张状态。 除非真情被认为富有危险性,否则谎言便毫无意义。 追求优越感是人类的通性。 真正能够应付并主宰生活问题的人,是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别人也能受益。 神经病患者和罪犯拼命想替他们的生活样式找出合适的理由,和把责任往别处推。他们已经丧失了往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前进的勇气。自卑情结告诉他们:”在合作中获取成功是没你份的。“他们已经避开了真正的生活问题,而和虚无的阴影作战,以向他们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2.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 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及跟整个情境的接触。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于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以此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虚度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呵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如他会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选出能够最有成效地达成其目标的一种。有时间,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也会试用另一种。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是努力改进其情境。 没有哪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生命太短,我们的躯体也太软弱,可是生活的问题却不断地要求更丰硕及更完善的答案。我们不停地提出我们的答案,然而,我们却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能真正地增进我们的共同的情境。 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由我们的缺乏肯定性而来。 事实上,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便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走投无路了。” 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症。 有许多人在被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不错的。只有优越感目标为“我决不能软弱,我决不能让大家知道我的底细”的人,才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造成始终无法接受爱情的后果。你常常能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陷入爱情的危险时,他们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可能使他们陷入危险的人。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呢?追求优越感是每个人的共性。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便能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并设法帮助他们。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Ⅳ  重点摘要

       1.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为“意义”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所谓“真实”。如果还有其他的“真实”存在,它也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这种“真实”,这种“真实”也因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引自章节:Chapter 01 生命的意义

     2.有许多人对人类的幸福是不太关心的。他们的人生观中,从来不问,“我对我的同胞能有什么贡献?”“我要怎样才能成为团体中优秀的一员?”而只是问“生活有什么用处?他能给我什么好处?我要为它付出多大代价?其他人有没有替我着想?别人是不是欣赏我?”如果一个人应付生活的问题时,总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他也会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他会不断问“他能给我什么好处?”

—— 引自章节:职业

     3.由于自卑感常常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人们总是产生一种优越感来弥补心理上的落差,但是这种优越感产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对实际生活没什么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被它束之高阁。他们的行动变得小慎微,关注的不是如何努力获取成功,而是怎样竭力避免失败。在困难面前,他们总是表现得犹豫不决,止步不前,甚至节节后退。

—— 引自章节:自卑情结

     4.要了解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大的帮助是来自其记忆。每种记忆都代表了某些值得他们回忆之事,不管他能想起的是多么少的一点点。当他作回忆时,它之能够被想起,即是因为它在他生活中所占的分量。⋯⋯经验本身并不如留于记忆中而被凝结成生活意义的经验来得重要。 儿童早期的回忆是特别有用的⋯⋯被个人当做最早记忆的,是否确实为他所能记起的第一件事,或是否为对真实事情的回忆,对心理学的目的而言,则是无关...

    5.被忽视的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建构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当他面临生活问题时,他总会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和旁人的帮助及善意。他曾经发现社会对他很冷漠,从此他即错以为它永远是冷漠的。他更不知道他能用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来赢取感情和尊敬。因此他不但怀疑别人,也不能信任自己。

    6.被娇宠的儿童多会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法律看待,他不必努力便成为天之骄子,通常他还会认为:与众不同是他的天赋权利。结果,当他进入一个不是以他为众人注意中心的情境,而别人也不以体贴其感觉为主要目的时,他即会若有所失而觉得世界亏待了他。⋯⋯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敌意,而想要对他们所有同类施以报复。假使社会真的将他们的生活方式(报复)表示了敌意,他们会拿这种敌意做为他们被亏待的新证据。这就是惩罚为...

      7.有一个事实能够帮助我们澄清梦的目的。我们做梦,清晨醒来后,通常把梦忘记,似乎不留一丝残痕。这是真的吗? 真的什么东西都没留下么?不是的。我们还留有梦所引起的许多感觉。梦中景象俱已消失,对梦的了解也不复存在,遗留下来的只有许多感觉。梦的目的必然是在于它们引起的感觉之中。梦只是引起这些感觉的一种方法, 一种工具。梦的目标是它所留下来的感觉。 一个人所造出的感觉必须和他的生活模式永远保持一致。梦中思想和... 

       8.梦和联想已被证实有很多用处。做梦时和清醒时的人格都是相同的,但是梦中社会要求的压力较轻,人格能不受防卫和隐瞒而表现出来。当然,需了解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大的帮助是来自记忆。每种记忆都代表了某些值得回忆的事,尽管这些记忆的东西只是零星半点。而这被梦起的事即体现了在生活中的分量,它告诉你:“这就是你应该期待的东西”、“这就是你应该躲避的东西”或“这就是生活”!我们必须再强调:经验本身并不比... 

       9.我们被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了自己:当我们以某种特殊经验来作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基础时,很可能就犯了某种错误。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 那些有身体器官缺陷的儿童,心灵负担非常重,他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除非有很和他们很轻亲近的人能把他们的注意力由他们自身转移到他人身上,一般情况下,他们大都只会关心自己的感觉。

      10.自卑是进步、超越的源动力。面对自卑,如果能把它限制在引起自卑的具体方面上,而对于自身的本质和内核仍然保持信心,那么就不再需要惧怕自卑,而是可以从容地把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11.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12.如果他能成为所有人的好朋友,并以美满的婚姻和游泳的工作对他们有所贡献,他就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被别人所击败。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个友善的地方,处处他都能处之泰然,他会遇见他喜欢的人,应付困难时也能得心应手。他觉得,这个世界是我的世界,我必须积极进取,不能退缩观望。他非常清楚,现在只是人类历史中的一段时间,他只是整个人类过程-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部分,但是,他同时也会感到,这个时代正式它能够完成...

      13.这就是个体心理学与决定论分道扬镳的原因:经验决非成败之因。我们不会受损于经历的冲击——即所谓的“创伤”——而只会从中摄取适于我们的目标之物。我们不会决定于自己的经历,只会决定于我们所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

  • 31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是颅颌面外科学中的重要课题。面称不对称指的是面部特征不均衡或不协调,而面称缺位则指某些面部特征缺失。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的研究逐渐加深。例如,三维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面部重建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在修复面部损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对面部特征对人际互动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研究发现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会影响个体的社会互动能力和社会认知,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研究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究这两个课题,以期获得更多有关面部特征对个体社会互动和社会认知的影响的知识,并为面部损伤的修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回答2: 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面称不对称指的是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受到的面称数量和质量不对称的现象。例如,一些人可能经常被称赞或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另一些人则很少受到肯定或被忽视。这种不对称可能会对个体的自尊心和情感状态产生影响。 面称缺位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缺乏得到应有的面称。有些人可能会感到自己被忽视或被冷落,因为他们的面称得到的关注较少。这种缺位可能会导致个体的自尊心受损,情感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与个体的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质量等密切相关。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可能会导致个体的社交焦虑、抑郁情绪和自卑感增加。同时,这种不平等的面称分配也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针对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之间面称分配的不平等问题,研究探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性别之间以及不同权力/地位层次之间的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现象;二是研究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包括自尊心、人际关系满意度、情感状态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面称不对称和面称缺位的原因和机制,以及如何减少不平等的面称分配,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