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介绍
文章目录
一 概要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浅层次、游离性及虚假性的学习现象,预期中的真学习、深层学习始终难以落实。因而,该研究以学历案为触手,指向深度学习,探索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历案。首先,对深度学习和学历案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揭示深度学习与学历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对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学历案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获得最新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历案的设计策略;最后,以《小瓢虫找妈妈》一课为实例,探讨如何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学历案,以期促进学生有意义的
学习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历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
4.1 深度学习
国外对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及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Marton, F和Roger Säljö两人提出来的。1976年,在他们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文章中提到: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发现学习主体(学习者,包括学生)对于学习任务有着不同程度的感悟和理解,也相对应地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的现象及学习过程的差异[2]。而国内对于深度学习的概念较国外相对较晚,随着AECT2004内涵的更新,深度学习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对于深度学习的看法,主要都是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开展,众说纷纭,难成共识。笔者较为认同郭华教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学习过程”[3]。
与行为主义(注重观察可控制的条件刺激和可观察性行为之间的联系)不同,深度学习是基于认知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批判性的、内部的、主动的、有意义学习的学习方式。笔者较为认同从深度学习的内涵、过程等形式来认识深度学习。经过查阅文献,深度学习与认知理论之间的联系如下图1所示[4]:
4.2 学历案
学历案一词是由我国崔允漷团队提出的。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为了便于儿童自主或社会建构经验,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一份学历案的基本要素是: (1)学习主题/课时; (2)学习目标;(3)评价任务; (4) 学习过程(学法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 (5)检测与练习; (6)学后反思。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计划,一种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一种指向个人知识管理的学习档案,一种可以在课堂内外师生、生生、师师交流的互动载体,一种供师生双方保障教学质量的监测依据[5]。
学历案作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文本形式,建立在深度学习理论基础上,该理论对于学历案的开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如下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