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高手指南:提升优化、降噪能力与电路可靠性

电路设计高手指南:提升优化、降噪能力与电路可靠性

电路设计技巧与经验

本系列文章:

3.1 误差分析与优化

电路设计时,误差不可避免,但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优化精度和稳定性。

  • 如何减少电路误差
  • PCB布局对电路的影响

🔹 3.1.1 误差来源

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元器件误差:电阻、电容、电感等实际值与标称值存在误差(如±5%)。
2️⃣ 温度漂移:温度变化会影响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的参数。
3️⃣ 电磁干扰(EMI):外部磁场、电场干扰信号,导致噪声。
4️⃣ 电源噪声:不稳定的电源电压会引起电路性能波动。
5️⃣ PCB 走线影响:不良的 PCB 设计会导致信号完整性问题,如寄生电容、电感。

🔹 3.1.2 误差优化策略

选用高精度元件(如 1% 误差电阻、低漂移运放)。
减少温度漂移影响(选用低温漂电阻、温度补偿电路)。
增强屏蔽和接地(减少 EMI 干扰,提高信号完整性)。
优化电源设计(稳压电源、去耦电容减少电源噪声)。
合理设计 PCB 布局(缩短关键信号路径,避免干扰)。


3.2 电源管理与稳压设计

稳定可靠的电源是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

🔹 3.2.1 常见稳压方案

1️⃣ 线性稳压器(LDO):如 7805、LM317,适用于低功耗电路。
2️⃣ 开关稳压器(DC-DC):如 Buck(降压)、Boost(升压),适用于高效能电路。
3️⃣ 电池管理电路:如 锂电池充电管理(TP4056)、电源监控(MAX809)

🔹 3.2.2 电源滤波

电源上的噪声会影响整个电路,需要合理的滤波设计
去耦电容(0.1µF/10µF 陶瓷电容,去除高频噪声)。
LC 滤波(使用电感+电容,降低电源纹波)。
共模扼流圈(抑制电源中的共模噪声,降低 EMI 干扰)。


3.3 PCB 设计技巧

🔹 3.3.1 PCB 设计基本原则

1️⃣ 信号线尽量短直,减少寄生电容和电感影响。
2️⃣ 电源和地线宽度要足够,避免电压降过大。
3️⃣ 高频信号走线避免直角,减少阻抗不匹配。
4️⃣ 模拟和数字电路分开布局,避免相互干扰。
5️⃣ 使用地平面(GND Plane),增强屏蔽能力。

🔹 3.3.2 多层 PCB 设计要点

电源层和地层尽量完整,减少地回路噪声。
高速信号尽量走内层,降低 EMI 干扰。
关键信号(如时钟、ADC)用差分走线,提升抗干扰能力。


3.4 散热管理

电子设备长期运行时,热量管理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影响电路寿命。

🔹 3.4.1 常见散热方法

增加散热片(适用于功率元件,如 MOSFET、线性稳压器)。
加大 PCB 铜箔面积(增强热传导,提高散热效果)。
使用风扇或主动散热(适用于高功率电源或功放电路)。
热敏电阻控制散热(如 NTC/P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 3.4.2 热设计计算

  • 功耗计算:P=IVP = IVP=IV(功率 = 电流 × 电压)。

  • 热阻计算:T=P×Rθ(温升 = 功率 × 热阻)。

  • 稳压芯片温度计算 :

    • LM317 线性稳压器功耗:P=(Vin−Vout)×IP
    • DC-DC 转换器效率通常在 80%~95%,散热需求较低。

3.5 电磁兼容性(EMC)与抗干扰设计

🔹 3.5.1 常见的 EMI 干扰

1️⃣ 开关电源的高频噪声(对无线通信设备干扰大)。
2️⃣ 电机、继电器等产生的电磁干扰
3️⃣ PCB 设计不合理,导致信号反射、串扰。

🔹 3.5.2 抗干扰设计

电源去耦电容,减少高频噪声(如 0.1µF + 10µF 并联)。
信号屏蔽,使用金属罩或接地屏蔽
增加 RC 滤波器,减少电机、电磁继电器产生的干扰。
合理的地线设计,减少地回路噪声


3.6 经验法则

电源稳压设计要考虑滤波,保证低噪声、高稳定性。
PCB 设计时,模拟、数字电路分开,减少干扰。
散热管理要计算功率损耗,避免高温影响电路寿命。
抗 EMI 设计很重要,特别是高速信号和无线设备。

3.7 可靠性设计

  • 电路可靠性设计原则

3.3.1 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

内部世界就是构成设计的所有器件。

容差堆叠:容差堆叠是指在机械、电子或制造设计中,多个组件的公差累积可能导致整体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它在精密工程、机械装配、电子产品设计等领域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进行容差堆叠分析?

  • 确保装配质量:防止零件因尺寸偏差无法正确组装。
  • 降低制造成本:减少过度严格的公差要求,降低加工和检测成本。
  • 提高产品可靠性:减少超差导致的功能失效,提高产品寿命和性能。

外部世界的电磁干扰,还有其他会引起的问题。

如何使自己的设计在外部世界里可靠?

  • 在基础设计中尽一切可能地使电路能够处理其将面对的环境问题,
  • 阅读、阅读、在阅读,反复阅读所用元件的参数表
  • 对设计进行测试、检查、测试、在测试

3.3.2 模块化设计

可以由不同的工程师开发不同的模块,从而加深开发的进程。

经验法则
  1. 阅读参数表。
  2. 考虑容差。
  3. 了解环境。
  4. 测试、检查,再测试。
  5. 形成自己的经验法则或设计准则。
  6. 研究你的产品的现有标准或准则。
  7. MAMA(“经理总是追着市场团团转”)会使人老火。
  8. 设计要模块化。
  9. 要预见改变。
  10. 过犹不及,不要试图把设计做得过于通用,也不要在那些不再怎么有用的功能选项上增加太多的成本。

增添一些偏爱的电路

1.组合达林顿对管

用两个晶体管来实现对信号电平Vcc的开/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的达林顿芯片ULN2003,经典的驱电电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DC电平移位器

由于DC的频率为零,因此只有AC成分会通过电容,并被加上一个DC偏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虚拟地

利用分压器来提供一个参考电位,运放则作为电压源(一个电压跟随器),其输出电压与分压器的电压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电压跟随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AC放大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反相振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恒流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他电路

该电路 用反相振荡器来驱动电压二倍器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电路是一个触发存储型运算放大器,它的功能类似于施密特触发器或SR锁存器,可以存储输入信号的状态,并通过外部控制进行设置(Set)和重置(Reset)。

运算放大器(Op-Amp):核心元件,用作比较器。

电阻网络

  • 反馈电阻(10kΩ):提供正反馈,使其具有滞回特性,实现存储功能。
  • 输入电阻(3.3kΩ、10kΩ):限制输入电流,设置输入电位。

控制输入(设置/重置)

  • “设置”端(Set):用于将输出设为高电平。
  • “重置”端(Reset):用于将输出设为低电平。

负载电阻(1kΩ):用于限制运放输出电流,通常连接负载,如LED或继电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了电位斗反馈(阻抗要求高),可以用这个电路确认负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结论

本篇介绍了电路设计中的关键技巧,包括误差分析、电源管理、PCB 布局、散热设计、抗干扰等方面的经验。
这些设计方法在开关电源、模拟电路、微控制器电路等应用中至关重要!🚀


💡 👉 下一篇: 《电子元器件解析》,详细介绍 二极管、三极管、MOSFET、运放等器件的特性与应用!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