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下文本向量化的概念,以及向量检索的原理,只是简单介绍,不会深入,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懂,想要详细研究的,可以去搜相关论文,涉及到机器学习和模型训练等。
0. 文本向量
0.1 什么是文本向量
文本向量(Text Vector)是一种将文本数据转换为数值向量的技术,以便于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通过将文本数据转换为数值向量,我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0.2 文本向量是怎么得到的
(1)构建相关(正立)与不相关(负例)的句子对儿样本
(2)训练双塔式模型,让正例间的距离小,负例间的距离大
参考:https://arxiv.org/pdf/1908.10084.pdf
1. 获取文本向量
前面已经说了文本向量是怎么得到的,其实也是训练了一个模型。使用这个训练的模型,给一个输入,就可以得到该输入的向量。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OpenAI开放的文本向量化接口embeddings.create
来获取某个文本的向量值。
from openai import OpenAI
import os
# 加载环境变量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find_dotenv
_ = load_dotenv(find_dotenv()) # 读取本地 .env 文件,里面定义了 OPENAI_API_KEY
client = OpenAI()
def get_embeddings(texts, model="text-embedding-3-small"):
'''封装 OpenAI 的 Embedding 模型接口'''
data = client.embeddings.create(input=texts, model=model).data
return [x.embedding for x in data]
可以测试一下这个接口,看下这个接口输出的向量长什么样:
test_query = ["测试文本"]
vec = get_embeddings(test_query)[0]
print(vec[:10])
print(len(vec))
输出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 “测试文本” 这四个字对应的输出是一个 1536 维的向量,这就是 “测试文本” 的向量表示。
注意:相同的文本 使用 不同的向量化模型 获取的向量化结果是不同的,所以请保证你的RAG应用中使用的是同样的向量化模型和方式。
2. 向量间相似度计算
通过上面文本向量化,我们可以将一段文本转换成一串多维的数字,也就是数学上的向量。
2.1 向量间的距离
对于向量,相似度计算很简单,就是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
距离的计算有多种,具体可看这篇文章: 向量距离计算的几种方式,这里面最常用的还是余弦距离和欧式距离。(下图来源网络,表示了欧式距离和余弦距离的样子。)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601306
2.2 向量距离计算 Python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numpy import dot
from numpy.linalg import norm
def cos_sim(a, b):
'''余弦距离 -- 越大越相似'''
return dot(a, b)/(norm(a)*norm(b))
def l2(a, b):
'''欧式距离 -- 越小越相似'''
x = np.asarray(a)-np.asarray(b)
return norm(x)
3. 向量相似度示例代码
# 能支持跨语言
query = "global conflicts"
documents = [
"联合国就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大规模暴力事件发出警告",
"土耳其、芬兰、瑞典与北约代表将继续就瑞典“入约”问题进行谈判",
"日本岐阜市陆上自卫队射击场内发生枪击事件 3人受伤",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恢复游泳、嬉水乐园等水上项目运营",
"我国首次在空间站开展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
]
query_vec = get_embeddings([query])[0] # 计算自身的向量
doc_vecs = get_embeddings(documents) # 计算示例句子的向量
print("Cosine distance:")
print(cos_sim(query_vec, query_vec)) # 首先打印自身与自身的余弦距离
for vec in doc_vecs:
print(cos_sim(query_vec, vec)) # 打印自身与示例句子的余弦距离
print("\nEuclidean distance:")
print(l2(query_vec, query_vec)) # 首先打印自身与自身的欧式距离
for vec in doc_vecs:
print(l2(query_vec, vec)) # 打印自身与示例句子的欧式距离
运行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余弦距离越大表示相似度越高。欧式距离约小,表示相似度越高。
向量检索,就是将相似度最高的k个检索结果召回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个赞和关注呗 ~~~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大模型时代,火爆出圈的LLM大模型让程序员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本领。 “AI会取代那些行业
?”“谁的饭碗又将不保了?
”等问题热议不断。
不如成为「掌握AI工具的技术人
」,毕竟AI时代,谁先尝试,谁就能占得先机!
想正式转到一些新兴的 AI 行业,不仅需要系统的学习AI大模型。同时也要跟已有的技能结合,辅助编程提效,或上手实操应用,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但是LLM相关的内容很多,现在网上的老课程老教材关于LLM又太少。所以现在小白入门就只能靠自学,学习成本和门槛很高
那么针对所有自学遇到困难的同学们,我帮大家系统梳理大模型学习脉络,将这份 LLM大模型资料
分享出来:包括LLM大模型书籍、640套大模型行业报告、LLM大模型学习视频、LLM大模型学习路线、开源大模型学习教程
等,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CSDN大礼包🎁:全网最全《LLM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安全链接,放心点击)]()👈
学习路线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