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 课题:指向读后续写的经典小说阅读课
- 授课内容:《夏洛的网》第五章
- 授课对象:高一3班学生
- 授课教师:徐瑞璟
- 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在本课时结束时,通过使用CASE模式(即情景化导入、深度分析、模仿迁移及多维评价),学生能够提高
-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夏洛的网》第五章,学生能够提取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并分析人物特征(Charlotte的聪明与矛盾性格,Wilbur的纯真与情感变化)。
-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表达能力。
- 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模仿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协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使用CASE模式,从文中分析出人物的情绪变化,并模仿和迁移。
- 难点:通过CASE模式,学生使用多样的句式如“三段式” 刻画场景并在特定场景中表达出人物的情绪。
教学过程
1. 情境化导入(Comprehension)
- 活动:教师利用PPT展示《夏洛的网》第五章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填空和情节排序动画,初步理解文本内容。
- 问题引导:
- 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
-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特征是什么?
-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深度分析(Activity)
- 活动1:双面卡任务
- 学生分组讨论Charlotte的“外在行为”与“内在性格”,并填写双面卡,培养辩证思维。
- 示例:Charlotte的外在行为是“冷静、有条理”,内在性格是“聪明、独立”。
- 活动2:情感解码器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身体部位+动作+情感词”模板,如“hands trembled + fear”。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文本中描述情绪情感的句子,并进行仿写。
- 示例:文本中的句子“Wilbur's cheeks turned rosy”可以仿写为“Her hands trembled with fear”。
3. 模仿与迁移(Simulation)
- 活动1:支架式教学
- 教师先引导学生仿写单句,使用“三段式”经典句式结构(修饰语+主干+修饰语)。
- 示例:仿写句子“Wilbur's cheeks turned rosy”为“Her eyes sparkled with joy”。
- 活动2:合作创作段落
- 学生分组合作,任选一个场景进行描述。
场景一: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相约见面。
提示思考:1.见面前一天的心情?2. 遇见后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感受如何?
场景二:描述图片
4. 多维评价(Evaluation)
- 同伴互评量表:学生根据语言准确性、情感真实性与情节逻辑,互相评价续写作品。
- 教师示范优化:教师通过投屏修改典型句子,示范细节描写技巧。
- 示例:将“happy”替换为“eyes sparkling with joy”,示范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情感表达。
作业与拓展学习
- 作业: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输出部分,写成一段话。
- 拓展学习:学生可以选择《夏洛的网》中的其他章节,进行类似的读后续写练习,进一步提升语言迁移与创造性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 教学亮点:
- CASE模式与读后续写深度结合,形成“输入—内化—输出”闭环。
- “身体反应”写作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降低续写难度。
- 多元评价通过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促进学生反思与改进。
- 反思与改进:
- 在教学活动的环节中需要有更多的分层设计,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 可以增加更多的情感解码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复杂情感。
教学案例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夏洛的网》第五章的文学价值,还在经典语言模仿中提升了读后续写能力。CASE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形成了有效的闭环,真正实现了“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