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 |||
课题 | Chapter 10"An Explosion" —— 指向读后续写的经典小说阅读课 | ||
授课人 | 鞠明玲子 | 授课时间 | 2025年3月22日 |
班级 | 高一1班 | 学校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 |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内容: E.B.怀特《夏洛的网》第10章,核心事件为夏洛首次向威尔伯透露她的拯救计划,但未明确具体方法,引发悬念。继而夏洛通过编织文字,正式开启拯救威尔伯的行动。 2.授课对象: 高一实验班学生,具备基础文学分析能力,已掌握基本文学分析术语,但对复杂文本的象征意义和跨文化主题理解仍需引导,对西方农场文化及象征手法理解有限。 3.课时安排:2课时(80分钟) | |||
二、教学案例设计理念 本教学案例以“逻辑-语言-伦理”三维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CASE教学模式逐步展开教学,借助任务分层和数字工具支持,帮助学生在文学虚构与现实反思之间建立深度联结,实现读后续写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双提升。 三、学习目标 1.掌握第10章核心事件及关键人物性格(夏洛的智慧、威尔伯的纯真)。理解象征手法(蜘蛛网=创造与连接;“Some Pig”=标签化现象)与伏笔作用,为后续章节铺垫。 2.基于文本逻辑预测夏洛下一步行动及人类反应。分析“标签化”对个体命运的影响,辩证评价夏洛行为的伦理意义。在续写中模仿原著拟人化风格,合理使用悬念与细节描写。 3.感悟友谊的无私与智慧的力量,反思现实中的“标签偏见”。 教学重点: 1.分析夏洛织字的动机(友谊承诺)与能力(蜘蛛的生理特性),确保续写符合角色设定。提取前文伏笔,建立续写因果链。 2.学习原著简洁生动的动物对话(如母鹅的八卦口吻)及环境描写(如晨露中的蜘蛛网)。 教学难点: 1.避免续写偏离“生命尊严”与“语言力量”的核心主题。续写中不宜让夏洛直接与人类对话,需保持动物视角的纯粹性。 2.探讨夏洛的“欺骗”是否正当:拯救朋友 vs. 操纵人类认知。 |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Step 1 Comprehension Activity 1: Lead in 情境导入(5mins) Enjoy a video about the main plot and lead in the setting of Chapter 10. Activity 2: Read for Plot 情节梳理(10mins) 小组合作找出time,place,characters,plot等信息,明确六要素 Activity 3: Read for details文本细读(15mins) 通过问题链进行文本细节内容挖掘。 3.1 Guiding questions:
Step 2 Activity Activity 4:Read for the language 对于原文的语言习得(10mins) 通过对于Sentence Patterns,Emotions,Actions,Rhetorical,Description的分析进行语言支架搭建。 第二课时: Step 3 Simulation(10mins) Activity 5:Continuation Writing Work in your group and finish the continuation writing based on the given sentence. Describe the Plots & emotional changes & Actions ![]() ![]() 分层续写任务(20mins) 基础层:使用模板续写(提供开头句与情节选项),侧重语言准确性。 进阶层:自主设计两版续写,附创作说明,强调主题一致性。 Step 4 Evaluation(10mins) 1.同伴互评:根据量表打分(情节逻辑30%+语言风格40%+主题契合30%)。 2.教师点评:选取2-3份典型作业,用投影仪标注亮点(如伏笔呼应)与改进点(如环境描写缺失)。 | |||
成效: 1.Comprehension: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参与,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挖掘文本细节,对后续的语言分析做出坚实的铺垫。 2.Simulation: 通过挖掘读后续写提示句的关键词,进行六要素的分析整合,并从动作,情感和修辞等方面进行仿写。 改进方向: 1.Activities: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存在时间把控不够合理的问题。 2.Evaluation:在输出写作环节可以增加课上的同伴互评和自评环节,引发对于共性问题的思考。 3.文化渗透强化:增加《圣经》神迹故事对比阅读,深化“Some Pig”的宗教隐喻理解。 4.技术深度整合:利用AI工具分析续写语言风格匹配度,生成个性化改进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