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报警系统设计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工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能够对温湿度进行掌控和显示的系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对于人们体温和环境温湿度的监测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温湿度也是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重要参数和指数。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充分发挥系统的性能,减少维护时间和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温湿度计的设计方法与监测原理,其控制核心组成部件主要是单片系统微型计算机MCU。本系统能随时随地测量温湿度并设置温湿度上下限,完成温湿度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温度和湿度。经过实验仿真检测显示,该设计对温湿度的控制有方便实用、操作易懂的特点,提升了被控对象的各项技术指标。

 

关键词:单片机;恒定温湿度;液晶显示

 

 

 

The Subjec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of BHU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moder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re also constantly developing, upgrading and transforming. More and more fields need systems that can control and displa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daily life and work, it is still very necessary to monitor people's body temperature and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ameter and index of life,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reduce maintenance time and cost,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of data. This paper designs and develops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method and monitoring principle of thermometer and hygrometer. The core component of its control is MCU. The system can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ytime and anywhere, set the upper and lower limit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mplete the data acquisi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display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adjus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practical and easy to understand for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improves the technical indexes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

Key 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1 绪论 2

1.1 概述 2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2.1 国外发展状况 2

1.2.2 国内发展状况 2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

3 系统硬件设计 4

3.1 整体方案设计 4

3.2 主控芯片 4

3.3 温湿度传感器 6

3.4 温湿度传感器 6

3.5 显示电路 7

3.6 按键模块设计 8

3.7 电机模块设计 8

4 软件系统设计 9

4.1 程序设计 9

4.2显示程序设计 11

4.3传感器程序设计 13

4.4电机系统程序设计 14

4.5本章小结 14

5 调试与结果 15

5.1 仿真测试 15

5.2 实物测试 15

结 论 17

参 考 文 献 18

 

 

引 言

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工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能够对温湿度进行掌控和显示的系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对于人们体温和环境温湿度的监测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温湿度也是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重要参数和指数。

在传统工业中,常常采用电阻、电偶、热电阻等等元器件进行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和热电阻而言,通常是把模拟量转化为电压,将温度和对应的电压进行对比再显示相应的温度值,所以这种控制方法较为复杂,而且精度也不是很高,需要外界众多设备的支持。传统的温湿度检测主要采用热敏元件进行测量,这种造价高的器件依靠信号的处理电路来完成测量,所以可靠性较差,精度和误差也是较大。社会的发展使得对于传感器的精度和各方面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传统的传感器从模拟化朝着数字化的方面发展和迈进。由于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各类传感设备和电子器件的迅速涌现,对于各种有温湿度测量需求的产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1 绪论

1.1 概述

随着人们对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为人们所考虑,提供更加现代化便捷和可靠的设备,本次设计从单片机进行入手,在数字化的测量与控制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一些对温湿度要求很高的地方,包括卫生医疗、科学技术、食品加工等等产业中,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设计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读值较为方便,;测量精度高;使用数字器件进行显示温度;选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系统,对于温度测量的模块,采用DHT111,其能够直接测量被测物体温湿度,再将温湿度值传送到LED显示器件上进行显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精度误差不超过0.1度,在通过相应的电机对周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状况

国外对温湿度控制技术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最初,使用模拟组合仪表来收集现场信息并执行命令,记录和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出现在1980年代后期。当前,正在开发和研制用于计算机数据获取控制系统的多因子集成控制系统。目前,世界各国的温湿度测量控制技术发展迅速,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朝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运行的方向发展。

1.2.2 国内发展状况

中国对于温度和湿度测控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借鉴发达国家温湿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湿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湿度的单个环境因素的控制。我国温湿度测控设备的计算机应用,从消解吸收开始,从简单的应用阶段过渡到实用、综合的应用阶段。从技术上讲,由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占多数,并且没有真正的多参数集成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温湿度测控现状还远远没有工业化,生产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设备配套能力差,环境控制水平落后和软硬件资源无法共享等不足。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方案一是采用输出模拟信号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测温。利用测温电路进行测温,传统的测温方法使用热电偶作为核心,通过导线连接被测体之间从而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得到相应的温度。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根据利用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经过D/A转换装置,将收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将得到的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之中进行数据的处理,经过单片机将温度数组传输到显示模块中,显示具体的温度值。该方案设计的优点在于其测量温度的范围比较大,而且本身装置的体积也比较小,但是由于输出的是电压,之后还需要进行转换,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误差,并且需要设计模数转换部分,也是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方案二主要是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湿,在单片机设计的大多数电路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到单片机,所以在这一方案中,基于本次设计的温湿度测量仪,需要使用到温湿度传感器,型号为DHT11,该型号传感器能够直接测得被测物体温湿度,将其进行转化,输出的信号也是数字信号,不需要进行模数转换,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电路,这种传感器本身也比较稳定,能够将其应用到工业生产中。该传感器和51单片机构成整个温度测量装置,结构也比较简单,利用单片机控制温度传感器对被测物理的实时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温度值进行显示,能够快速得到被测物体温湿度,同时该系统能够直接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根据设定的温度值,若是超过设定温湿度值,系统就会产生报警,利用单片机的扩展性能,加入时钟信号获得时间数据,利用单片机芯片作为存储设备,将每次测得温度进行存储,使用设计好的键盘查询测量的温度,也可以将这些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存储,同时启动相应的电机进行调节此时的温湿度,达到设定的要求。

根据以上方案的设计选择,通过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可以得到两个方案的优缺点,综合两者的综合性能,由于方案二电路结构简单,而且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较为容易,所以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二。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整体方案设计

本设计的系统结构由单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以及报警电路组成,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

该系统以AT89C52单系统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初始化启动,使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向其发送温湿度实时数据,再发送温湿度转换命令使传感器模拟温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同时,显示器上显示出当前实验环境的温度,当温湿度超出事先设定的上下限范围时,蜂鸣报警器发出警报。

3.2 主控芯片

51单片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以及8个不同的组件,8个不同的组件包括并行I/O接口,数据与程序存储器等等,都是运用总线连接,基本组成是CPU与各种芯片连接的方式,在功能上利用了集成控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方法,该型号的单片机在使用上和SC89C51单片机基本相同,其内部有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和具有128位字节的随机存储器,以及标准的指令系统相互兼容,内置8位CPU处理器,功能相对比完善[6]。

51单片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以及8个不同的组件,8个不同的组件包括并行I/O接口,数据与程序存储器等等,它们直接通过总线连接,基本组成是CPU与各种芯片连接的方式,在功能方面应用了集成控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方法,下面是51单片机的组成图:

 

图2 51单片机组成图

接下来介绍51单片机主要的一些引脚的功能。

VCC:电压接口

GND:接地接口

I/O口:当它作为输入框口时,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端口和引脚的读入和写出。

RST:实现对接口的复位,通过对片外的振荡器进行复位,此时该引脚的在两个机器周期时间内保持高电平。

XTAL1:作为放大器还有电路的输入口

XTAL2:用来接收振荡器的输出。

下面是其CPU以及其主要附属部件的功能。

CPU:单片机的核心,控制单片机所有操作。

内部RAM:52单片机内有256个单元,前128个是存储单元,对应地址是00H到7FH,因此数据存储器就是这前128个单元。

内部ROM:52单片机一共有四千个单元,其作用是程序的存储以及一些开始的实验结果。

定时器:52单片机里一共有2个16位的定时器,可以用来把控计算机的工作。

中断:单片机中有五个中断源,其中定时和计数各两个,外加一个串行。

以下是52单片机一些主要引脚和接口功能介绍。

VCC:电压接口,输入电压通常为5V;

GND:接地接口;

I/O口:单片机拥有32个I/O口,从P0~P3。

P0口:8个引脚是漏极双向I/O口,使用时要上拉电阻,常用于外接显示屏。对应单片机的P00~P07引脚;

P1口:8个引脚是准双向I/O口,可以在单片机和外设直接进行双向通信,具有上拉作用。对应单片机的P10~P17引脚;

P2口:功能与P1口相同;对应单片机的P00~P07引脚

P3口:是可以内部上拉的双向I/O口,也可以进行双向通信;对应单片机的P30~P37引脚

当其作为输入口时,有两种工作方式,读入和写出;

RST:输入复位接口;

EA/Vpp:单片机信号输入和输出的接口,可连外部或内部储存器;

XTAL1与XTAL2:晶振的借口,在接外部晶振时,需要接地。

3.3 温湿度传感器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

晶振电路包括2个30pF的电容C2和C3,以及11M的晶振X1。电容的作用是让晶振更容易的起振。

复位电路由10uF的极性电容C1和10K的电阻R5构成。当单片机没有响应或程序卡死时,通过重新开关电源就可以进行复位。

电源电路是通过5V的USB连接线来供电,由一个自锁开关和一个电源基座构成。

除此之外,由于STC89C52的P0口是漏极开路输出,所以在P0口接了一个10K的上拉电阻,使其可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本设计用P0口来做液晶的数据口。由于程序存储在单片机内部ROM,所以EA接高电平,保证单片机是从内部ROM读取程序去执行的[7]。

该系统中的复位电路主要是电容和电阻构成,通过上电进行复位。当电平由低变高后,单片机和电阻与地之间导通,使得单片机从高电位变为低电位,从而实现了复位。

3.4 温湿度传感器

本次设计中的温度传感器选型相关的情况在前文中已经阐述过了,DHT11传感器,其中的结构较为简单,其中的三个引脚结构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和不同的模块来进行连接。DHT11传感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例如在农业大棚中,在工业中的锅炉测温,可以将其应用在很多狭小的领域之中,本次设计的传感器电路的连接如图4所示。

 

图4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5 显示电路

显示器的作用是用来显示日历的时间的,包括年月日时分秒周信息,因此,显示器显示的信息也是比较多的。我在此系统上选择的显示器为LGM12641BS1R,这是一个液晶显示屏分辨率为128*64,在Proteus里面仿真也非常的方便。

在显示模块中主要是运用数码管将温度的相关信息进行显示,显示的原理就利用液晶显示的特性,通过电压来对显示区域进行控制,在电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显示,本次设计所采用采用的显示器件为1602 显示模块,其包括14个引脚部分,根据各个引脚的说明来将1602和单片机连接,如表3-1所示为1602的引脚说明。

表1 1602引脚说明

 

根据上面的引脚说明,之后将1602和单片机进行连接,如图5所示为1602的电路接线原理图。

 

图5 系统显示电路设计

3.6 按键模块设计

按键模块不选用矩阵键盘,而是选用独立键盘,选用独立键盘的 结构非常的简单,比较轻松的实现,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CPU运算资源。在本次设计中主要设置四个按键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包括系统的设置按键,能够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值,同时另外设置两个按键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定值,每次调节能够调节1个单位,另外设置一个确认按键在每次设置后能够对设置的值进行确认,如下图6所示为本次设计的按键电路设计。

 

图6 系统按键电路设计

3.7 电机模块设计

根据相应的功能设计,在每次测得相应的温湿度数据后和设定的值进行对比,判断出相应的关系,得到是否需要启动相应的加热、降温、干燥、加湿电机等等,当温度的值超过设定的值范围,则启动降温电机;当湿度的值高于设定的范围,则启动相应的干燥电机,实现对湿度的降低。对于这四个电机模块电路的设计都是类似的,如下图7所示为该四种电机设计的电路图。

 

图7 系统电机模块电路设计

4 软件系统设计

4.1 程序设计

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程序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程序的设计,一部分是子程序的设计,最后一部分是报警程序的设计,根据相关功能要求,设计主程序的程序框如图8所示,通过键盘设定好相关的温度阈值,显示模块显示阈值,同时系统从外界开始接受数据,接受到实际的温度值,通过和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到底是报警还是处于正常状态无需报警。

 

图8 主程序流图

根据子程序相关的功能设计,首先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再到数据的处理,检测实际的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如果没超过就继续检测,加入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就要启动自动控制模式,将数据就进行传送,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判断是否要启用继电器保护电路,如下图9所示为子程序的流图。

 

图9 子程序流图

接下来细化相关报警装置的程序设计,从实际温度值和设定的温度值进行对比进行判断,是否超过设定上限或者是下限,加入温度超过设定下限,启动报警下限的处理,没有的话判断是否超过温度的上限,如果有超过,则进行超过温度上限的处理报警,启动相应的电机进行处理,如果也没有则返回,如下图10所示为温度报警的流图。

 

图10 温度报警程序流图

4.2显示程序设计

相对于对于数码管显示,液晶显示更加清楚,又因其自身是数字控制的,所以和单片机的兼容性较好,同时LCD1602的程序也比较容易编写实现相关的功能。相比较其他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器耗能主要集中在电极上,耗电量较少,因此其功耗较低,且重量轻、体积小。

根据前文选定的显示模块的主要器件,选用LCD1602作为本次设计的显示模块,对于该器件相关引脚的说明如下:

以下为1~16脚的各个功能:

(1)第1脚用来接地;

(2)第2脚是给LCD1602供电;

(3)第3脚是用来调节液晶显示的对比度;

(4)第4脚为寄存器的选择脚;

(5)第5脚为执行读写操作; 

(6)第6脚为使能端;

(7)第7脚至第14脚都是负责数据传输的脚位;

(8)第15脚为LCD1602背光的电源连接;

(9)第16脚为背光电源的接地[9]。

LCD开始显示之前,需确定一个位置以指示显示位置。坐标定位完成后,可以显示内容。LCD是一位一位地显示内容的。例如,字母“SCM”将会先显示字母“S”。显示其他字符串也是如此。每次显示时,只需在开始时完成定位,在后面显示完每个字符后,液晶显示屏将会自动跳到至下一个位置[10]。

显示屏的程序设计主要是初始化和写操作,首先对显示器件进行初始化编程,其次就是执行写的操作,将温度的实际情况和设定情况显示在显示屏上。下面为显示屏1602初始化的流图。

 

图11 初始化程序流图

 初始化的程序根据上面的程序流图进行设计,当需要将显示屏进行初始化是就可以调用初始化程序。

之后就是数据的读写操作,首先是确定显示屏读写操作的顺序,根据RS的高低电平去确定相关的读或者是写的操作,具体就是高电平执行读操作,低电平执行写操作,如图12所示为读写操作的时序图。

    

图12 读操作时序图

这里要注意,在对显示屏以上操作的时候,需要实现检测显示屏在读写操作之前是否是处于忙碌装填,根据具体的状态确定最后的操作指令,根据以上得的时序图,可以看到需要弄清楚到底是写入控制还是数据寄存器的指令,之后写入或者读相关的数据。

4.3传感器程序设计

传感器的程序设计主要从读取温度数据,然后将温度数据传送到控制器中去,根据传感器的约定代码实现相关的功能,如表4-1所示为传感器的指令操作表。

表2 指令操作表

 

 对这个传感器进行初始化操作,之后进行读写操作,通过总线控制器读取和写入数据,在编程的时候,按照相关时间数据,把握好总线电平的变化,完成控制和采集温度数据。

以上是传感器的初始化操作,其中初始化复位成功的标志是flag,初始化成功与否决定后面的具体读写操作,在后面的读写操作中也要按照相关时间顺序进行,在这里就不详细的进行介绍了,把相关程序放在附录之中。

4.4电机系统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电机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先初始化,根据状态机转换,进行读写操作,以下是初始化程序。由于电机系统的电源模块在5V左右,而51单片机能够提供电压为5V的直流电。

4.5本章小结

本章根据前面硬件选型和硬件设计的相关要求,从设备的具体功能出发进行设计,先是设计系统的整体程序流图,接着从系统的很多子程序部分进行设计,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电机模块、1602显示屏等,对于实际过程的编程要求还需要更加地去贴合实际进行设计,从硬件设备的各方面的性能和指标来进行程序设计,依据相应的时间顺序图进行程序的编写。

5 调试与结果

5.1 仿真测试

在把项目电路在仿真软件Proteus里连接完毕,把项目程序在Keil中测试通过后,就要在Keil的输出选项中选中输出hex文件,然后编译。然后在Proteus中双击单片机添加生成的hex文件。然后在Proteus中点击开始/运行按钮。系统正常工作,然后测试调试功能,也如期进行。系统调试完毕,和期望的一样如期运行。如下图所示:

 

图13 仿真结果图

5.2 实物测试

准备好材料和设备后,根据按照设计好的原理图,开始系统的焊接。模块上需要将插排焊接上去。单片机最小系统方面需要焊接的晶振和复位电路,为了美观将其焊接在插板中间。显示屏位置,再将10K的上拉电阻焊接在P0口,再连接显示屏。这里显示屏上也用到了插排,所以在焊接玩插排后只需要进行飞线焊接即可。至于激光传感器模块还有电源电路的焊接,为了方便使用,激光传感器使用焊接排针用导线进行连接。

通常在硬件设计中出现常见的问题会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相关逻辑问题的错误。可能是在原理设计时候相关功能的划分不清,或者相关的连接线路出现常见的电路问题。

第二种就是相关的元器件失去原本的功能。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两种情况,一是因为相关的元器件自身的原因出现的一些原本就有损坏;二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或者是了解过程中错误使用相关的原理连接,使其损坏。

第三种是设备和元器件的可靠性较差。常见的原因例如连接问题、元器件自身损坏带来整体性功能的影响。

最后一种就是给系统供电的电源出现问题。电源问题通常可能是电源功率或者电源电压不匹配造成的,这样等等情况会引起系统无法开机,亦或对相关的硬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

根据以上的硬件设备的相关问题,在正式组装前,对所有的硬件从各方面进行检查,包括电压和功率的匹配和一些其他的对应问题。

在系统编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在软件编程上问题,常见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在对编程时候没有实现的声明相关的函数就进行引用;二是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因为手误或者是粗心的原因,把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打错打漏;三是在程序的编程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相关硬件的信息,盲目地套用程序,使得最终程序无法在设定的硬件上运行。

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相应的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还对程序进行合理的检查分析,最好在程序编程前利用相关的框图理清设计思路。正确的调试程的方法如下:

首先对程序进行初步的检查,然后进行编译,根据系统提示的相关问题进行修改程序,同时再次进行编译直到没有错误出现,后面就是编译连接,根据相关的提示再次更改程序,最后对程序进行运行调试。之后就在keil4软件中生成HEX文件,烧录到单片机中,运行实际的硬件部分。

结 论

本次设计从开始的整体思路设计,到后面具体功能的落实,从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进行设计,涉及到单片机、LCD1602显示器、传感器模块等多种器件的相互配合使用。

在本次设计中,利用单片机发送相关的指令给LCD1602,显示数据。而这些都需要一步步的构思,一次的实验,最终是实现温度湿度的控制,达到最终的设计要求。也因此,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收获了不少课外知识,从对单片机知识的更深的学习、再到温度湿度传感器的了解等等。在丰富主机知识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乐趣。湿度湿度测量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在很多方面都有用到,今后的设计更多是根据具体的场景应用实现相关功能,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测距能够应用到更多行业领域中去。

结合本次毕业设计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我总结了几点:

(1)每一个系统的生成,都需要经过层层周密的思考与测试,因此对于毕业设计,一个完整的提纲必不可少;

(2)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每写完一块就进行调试,学会模块化编程,从而防止运行显示错误时无从下手的情况;

(3)硬件电路的焊接和调试,需要耐心和良好的电子基础,动手之前可以多熟悉硬件框图。

 

 

 

 

参 考 文 献

[1]梁晓雄,范越,黄莉,顾全,徐擎.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21(01):11-13.

[2]吴亮亮,曹江涛.基于STM32CubeMX和HAL库开发的温湿度监测反馈系统的设计[J].现代计算机,2021(05):111-115.

[3]李志伟,东伟,黄双成.基于DHT11的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21(01):39-43.

[4]詹晓芸,朱娟.基于zigbee智能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21(03):25-26+45.

[5]李嘉宁,成丹,董璐,李昂,何祝媛.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智能杀菌除臭鞋柜设计[J].电子世界,2021(02):151-153.

[6]杜海龙,张靖宇,王启鑫,莫浩杰.基于SHT75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21,11(01):10-12+15.

[7]芮旺胜,吴章洋,储烨.卧室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21(01):121-122+125.

[8]彭湃.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温湿度Wi-Fi手机监测研究[J].农村电气化,2021(01):58-59.

[9]吴钊.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12):128-131.

[10]吕小兵.基于STC15单片机的温湿度计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20(06):14-16+28.

[11]项文畅,芦明.一种农业大棚温湿度及光照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11):7-8+13.

[12]王影,徐姣姣,刘麒,李宝华,苟垚,张野.基于STM32温湿度采集的播种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1):9-16.

[13]张亚萍,李抗抗.实验室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设计[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6):72-75.

[14]王萌,马锐,王颖.农贸市场温湿度控制报警器设计[J].数码世界,2020(11):286-287.

[15]徐庆华,李由.小型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与调试[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0,36(05):1-4+1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